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2015 - 2017年江西省部分市售食品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情况,以掌握本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高风险食品,为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2015 - 2017年在江西省各地区通过不同采样环节共采集市售食品4 398份,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鉴定。结果 自4 398份食品样本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39株,总检出率为5.43%;3年间第三、四季度的总检出率较高;在不同食品类别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肉及肉制品(11.27%), 其次为茶叶蛋,达11.11%,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检出率为8.24%;在采样环节中检出率最高的为餐饮服务环节 - 大型餐馆(33.33%),其次为餐饮服务环节 - 饮品店(15.71%),流通环节 - 农贸市场9.79%;散装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71%)高于预包装食品(1.41%)。结论 2015 - 2017年江西省部分市售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生产、运输及销售过程监管,尤其是在三、四季度,需加大对散装食品的监管力度,且应重视大型餐饮服务场所、农贸市场等消费量较大地点的食品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龙湾区市售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对2013年龙湾区4类销售点的2类即食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400份2类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检出率为7.75%。不同即食食品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05);各季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P0.05),以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为14.00%;销售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5),以农贸市场的检出率最高为11.50%。结论龙湾区市售即食食品存在广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时间上以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地点上以农贸市场检出率最高,应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并加强第三季度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市售食品及加工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1月,从成都市五区县采集生/熟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等市售食品,从成都市部分学校食堂、养殖场及屠宰场采集加工环节涂抹样本。采用平板法和PCR法检测成都市售食品及加工环节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采用Risk Ranger软件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从成都市售食品及加工环节采集429份样品,平板法检出78株(18.2%)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76株经PCR法检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的食品为生肉类(34.1%),其中生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54.2%);农贸市场(34.0%)来源的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超市(28.3%)高。7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8株产肠毒素,来自超市(9株)和农贸市场(6株)的生鸡肉和生鸭肉,以及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手涂抹(2株)。根据风险评分,食品安全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生肉产品(55分)、豆制品(50分)、熟肉制品(43分)和水产品(43分)。结论生肉产品和豆制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高风险食品,熟肉制品和水产品为中风险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安市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的方法对2013 - 2015年西安市市售14类食品进行SA的鉴定和分析。结果 共检测食品14类792份,检出SA66株,总检出率为8.33%。SA检出率最高的食品种类为生肉及生肉制品(27.62%),其次是沙拉(22.73%),速冻米面(12.50%);散装食品SA的检出率为10.67%,高于定型包装食品(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759,P<0.05);农贸市场抽检食品SA的检出率高达29.23%,集体食堂SA的检出率最低为1.27%,不同场所食品中S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125 P<0.05);10个区县中,未央区SA的检出率(21.67%)高于其他区县。结论 西安市市售食品中SA的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云南省玉溪市不同用餐时段、食品类别及采样点的学生餐卫生指标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采用国标方法,检测2014—2021年128件学生餐样本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计数两种卫生指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用SPSS 2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菌落总数检出率96.30%(104/108)、大肠埃希菌检出率17.19%(22/12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28.13%(36/128),问题样品占比6.25%(8/12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食品为焙烤及油炸类食品(33.33%,2/6)及中式凉拌菜(33.33%,1/3);学生早餐检出率36.67%(11/30)最高,不同用餐时段菌落总数(P<0.01)、大肠埃希菌(P<0.05)问题样品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率最大的采样地点是小学食堂(47.37%,9/19)。结论 玉溪市学生餐主要被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弯曲菌污染,应重点加强小学食堂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校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理州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开展食品安全评估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2013年共监测大理州内食品10大类,共701份。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地方市售食品,为34.7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9.17%,沙门菌为5.56%;其他9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4.13%。2013年-2014年共检测凉拌生猪皮样本78份,总致病菌检出率为28.2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3.08%,沙门菌检出率为5.13%;共检测乳扇/乳饼样本74份,总致病菌检出率为17.5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7.57%,未检出沙门菌。结论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与其特殊饮食习惯有关。地方市售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易引起聚集性食物中毒。需制定地方市售食品的安全标准,同时应加强监测和监管,控制以食物中毒为主的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对市售食品做危险性评估,查证食物中毒的高发原因,同时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检测数据。方法采集3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生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等样品进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样品100份,检测上述食源性致病菌321项次。结果 10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1.0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未检出。被检食品以生海水产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最高,为40.00%,检出的8株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在生鲜肉制品中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种致病菌。在散装熟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农贸市场在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发现污染食品,及时预警,同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生产的综合治理,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桐乡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风险评估及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分型;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 tlh、tdh 和 trh。结果 2015年-2018年总检出率为42.24%(49、116)不同年份(x2=25.71)、不同季度(x2=25.09)和不同地点(x2=6.24)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x2=5.45)、不同采样场所(x2=4.98)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血清型分型以O3:KUT(32.65%)、O4:KUT(26.53%)、O1∶KUT(20.41%)为主;毒力基因阳性率tlh100.00%(49/49)、tdh0.00%(0/49)和trh2.04%(1/49,来自三文鱼)。结论 桐乡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建议应加强对该菌的食源性主动监测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徐州市市售食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数据。方法 2012-2017年采集徐州市市售5类838份食品,采用双孔板滤膜法检测空肠弯曲菌,并按照《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2012-2017年,市售838份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10.86%。2015年检出率最高(84.00%),其次是2017年(30.00%)、2016年(12.64%),2014年最低(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7,P<0.05)。5种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21.89%),其次空肠弯曲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3.67%),沙门氏菌(2.3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最低(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0,P<0.05); 5类样品水产品检出率最高(23. 90%),其次肉类(18.75%)、蔬菜类(8.33%),餐饮类最低(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4,P<0. 05)。副溶血性弧菌在生贝类中较生鱼虾中检出率高(χ~2=9. 74,P<0. 05),海水较淡水产品高(χ~2=9.41,P<0.05);生肉较熟肉和血制品致病菌检出率高(χ~2=86. 52,P<0. 05)。结论徐州市市售食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餐饮食品卫生状况较好;水产品(特别是贝类和海水类)和肉及其制品安全风险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保证本市居民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11类共528份食品样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蜡样芽胞杆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28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6株,总检出率为6.82%;其中致病菌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4.46%),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97%),阪崎肠杆菌(1.92%),单增李斯特氏菌(1.58%),沙门菌(0.81%);志贺氏菌和O157未检出;各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0,P<0.05)。不同类别食品中糕点及饼干类食品致病菌的检出率最高(20.00%),其次是凉拌菜(11.11%);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超市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8.24%),其次是餐饮行业(8.00%)。结论 渭南市市售食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5 - 2016年共采集渭南市售12类共411份食品样品,按照《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对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10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411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11株,总检出率27.01%(111/411);其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34.04%,32/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3%,43/257)和蜡样芽胞杆菌(15.83%,19/120)。不同食品类别中生畜肉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66.67%,20/30),其次为生禽肉(63.64%,14/22)和淡水产品(49.35%,38/77)。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养殖场的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48.33%,29/60),其次为零售便利店(33.33%,25/75)和街头摊点(28.89%,13/45)。结论 渭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生畜禽肉和淡水产品是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致病菌及化学物污染状况,为执法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6—2009年连续4年采集区内的10大类市售食品共计727份样品,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及铅、镉、汞及17种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727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72株,总检出率9.90%。其中生奶类检出率最高(28.75%,23/80),其次为生肉类(15.93%,43/270)。检出的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227份食品的化学物污染情况,超标16份,超标率7.05%,其中蔬菜、鱼类中铅超标,干食用菌中镉超标。未检出汞、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及化学物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承德市2019年—2021年主要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发现本市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工作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承德市2019年—2021年主要市售食品进行抽样和监测。结果 共检测米面制品、中式凉拌菜、生禽肉等14类593份食品样品,其中154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5.97%。不同年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9,P<0.05);检出率较高的有蜡样芽胞杆菌(24.52%)、克罗诺杆菌属(21.7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21%);不同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冲调谷物制品(56.52%),其次是新鲜食用菌(40.38%)、生禽肉(40.00%)及生畜肉(36.36%)。结论 承德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卫生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山市市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及致病菌检出情况,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4-2017年浙江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要求,采集江山市在售食品10类322份样品进行一般卫生指标检测,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0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江山市在售食品8类285份食品样品一般卫生指标的不合格率为48.42%,在售食品10类322份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64株,总检出率为19.88%;检出常见的7种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5.31%和26.56%;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肉与肉制品和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分别达45.31%和33.33%。结论江山市市售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及致病菌污染,即食类食品卫生状况差,肉及肉制品致病菌污染严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昌平区 2003-2006 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昌平区市售食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3-2006 年对昌平区市售生肉、熟肉制品、生牛奶、水产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方法 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要求进行,监测指标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O157∶ H7.结果 2003-2006 年共监测样品 472 件,检出致病菌 97 株,检出率为 20.5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中的检出率为 17.16%.结论 昌平区市售食品生肉、生牛奶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严重,检出率分别为 22.83%、33.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于2008-2010年采集昌平区市售食品15类共402份样本,分别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等8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402份监测样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6株,总检出率为3.98%。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6.2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3%)。鲜冻水产品和中式凉拌菜污染比较严重,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3.33%和10.00%。研究表明,昌平区市售食品鲜冻水产品、中式凉拌菜污染严重,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沧州市水产品及其制品中致病微生物、化学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8—2020年在沧州地区各县区的水产养殖场、农贸市场、超市及餐馆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1 266份,对其中1 144份样品参照国家标准检测8种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肝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和戊肝病毒;122份样品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检测化学污染物,包括总砷、总汞、铅、镉。结果 对1 266份水产品样品的检测显示,8种病原微生物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8.4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次之,为4.00%;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03%和0.83%;未检出甲肝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及戊肝病毒。在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68.09%;其次是餐馆,为45.00%,养殖场和超市的样品检出率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36,P<0.01)。第三季度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55.20%;其他病原微生物在不同采样场所和采样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无...  相似文献   

18.
郑成翠  刘桂华  黄鑫  赵薇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2):162+164-162,164
目的了解长春市市售婴儿配方奶及其谷物食品中阪崎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为卫生监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分离采用阪崎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显色培养基,鉴定用全自动微量生化仪。结果56份配方奶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8.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6%,94份婴幼儿谷物食品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26.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5%,阪崎肠杆菌定量结果为0.3~>110 MPN/100 g不等。结论该市市售婴儿配方奶及谷物食品中存在阪崎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元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及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四川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2013—2021年在广元市范围内随机采集食品样品,并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21年广元市共监测18大类1 470份食品样品,其中11类117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7.96%;各类食品中以粮食制品检出率最高(47.50%),其次为豆制品(19.05%)和桶装饮用水(14.00%);共检出8种125株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4.00%)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10.24%)和克罗诺杆菌属(9.68%)。结论 广元市市售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监测和监管力度,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安康市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要求对市售食品进行采样检测。对安康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12类食品进行7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0年共对174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检出致病菌29株,总检出率为16.67%(29/174),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1.11%(12/10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0.42%(10/96),沙门菌检出2.87%(5/174),副溶血弧菌检出率5.56%(2/36)。12类食品中熟肉制品以及速冻熟制米面制品污染率较高,分别达到了28.57%、16.67%。结论各类食品中均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表明这两种菌是本市目前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应加强对各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