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来自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学生时,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都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学生虽然是受教育的对象,但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能动个体。只有教育方式为学生乐于接受时,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而站在学生立场上的教育,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所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德育要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德育的融入与渗透,才能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与实践德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愿景和目标。校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借用学生的眼睛,从学生的视角审视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发挥德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一、夯实德育管理,优化德育大环境1.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校长不但要时刻关注和调动班主任的德育主力军作用,发动副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我校还选出23名学生作为校长助理,参加到学  相似文献   

4.
反思我国小学德育现实,道德目标过高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而且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道德目标过高"以及教师对道德底线内涵的误解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针对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徐昕欣 《上海教育》2011,(14):60-61
一有一则有趣的调查,超过九成的网友认为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年代,然而有近八成的网友认为自己有信仰。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常出现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公众事件,好像中国人从来没有好好受过道德教育。然而中国一直是强调道德教育的,小学里还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呢。可是,一件件道德沦丧事件的出现,让人不由怀疑,我们的道德教育奏效吗?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价值到底在哪里?除了考试分数以外,教师要给孩子什么?本文以笔者亲身经历的事例阐述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地热爱每一个生命,以尊重与爱去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使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唤醒他们心中的自信与自尊,帮助他们学会做人,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观念的变革是首要的,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然而这也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声音、一篇文章所能扭转的,这需要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姚德华 《考试周刊》2012,(2):181-182
本文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身心的发展、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要转换思维,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教师讲解替代学生阅读感悟,忽视学生知识建构和诵读等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采取真正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措施,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谢开好 《学子》2014,(4):58-5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一种人学。"所以,教育的一切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分析人、关注人、发展人。作为班主任,要有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习惯。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需要班主任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不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不能说你的教学完全无效,毕竟你逼着我们死记硬背"历史",兴许应试之助不小,兴许所谓"黄金屋""颜如玉"亦寓焉,你视之为"有效教学"的所在,因此你表现得惟考是从,我们考不好,你便万分委屈,你由此似乎还有了充足"理由"来肆无忌惮地训斥我们:"再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必定完蛋!"你的课看似把学生当"人"很替学生着想,其实基本无关学生的人心、人性、人生。说难听点,在我们眼里,你更像一位并不高明的校警。难道,你不懂得人能够有效学习,是因为学习环境"没有恐惧",是因为有"爱",是因为"创造"?我记得尼采等人曾振聋发聩地呐喊:"教育是对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必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使教学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要发挥品德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就必须追踪课堂,延伸课后,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品德课堂教学的效能。1.制定道德规范,让教学目标具体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班集体相应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潜能,避免猜疑学生。因为,信任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在整理外甥的作业本时,看了他初三时写的文章,我被其中的一篇"老师,请您记住我的好!"深深地感动了,自己也是老师,我不禁为老师那讽刺性的话语感到阵痛。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呼声日益升高的今天,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们在乎学生的“在乎”了吗?在学生们童年最渴望得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天真烂漫,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要么心理焦虑、抑郁;要么过分淘气、厌学甚至逃学。“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头之痛,同时作为一个深刻、典型、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之痛、教育之痛。本期我刊将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留守孩子"心理与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学校公布了一批养成教育达标班,获得这一殊荣的班级无不欢呼雀跃,我们班却榜上无名,这不能不令人沮丧。平心而论,在达标班的创建活动中,我们班也是竭尽全力,班级的各项  相似文献   

17.
时间: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左右 地点: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 事件:两岁的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到车底。两名路人先后路过时均对倒地的悦悦未予理睬,接着悦悦被小型货车再次碾压。之后,往来的十多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小学大班额情况下,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业、情感、人格等都获得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现实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基,这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平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在—起孩子就是谈论的话题,相互攀比,孩子学的什么?在那里学的?诸如此类等等。家长平时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不行那不行的,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其理由就是为了孩子好。这一切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本没有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在这里,孩子只是家长的摆设而已,家长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孩子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花宏 《班主任》2010,(1):47-47
从教十余年来,我与学生发生过两次大冲突。第一次是因为有个学生没做作业,盛怒之下,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并当着他的面打电话告知其父亲。那孩子听我打完电话后,像暴怒的狮子一样向我扑来,发狂似的要和我“决一死战”。当时,凭借体能的“优势”,我勉强控制住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