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磁浮列车机械制动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磁浮列车的机械制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机械制动系统的结构模型,在机械制动系统的模型基础之上对其自适应控制作了详细地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一阶自适应控制方式比PI调节控制方式的性能好,达到了制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几何控制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几何控制的基本原理,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对象,根据全过程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就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考虑施工全过程几何非线性影响条件下,就施工控制体系中的全过程仿真分析、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识别和最优控制进行了阐述。通过在苏通大桥施工控制实施表明:本系统可以作为大跨度和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春茂  荣德善 《铁道学报》1995,17(A01):56-61
讨论一类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具有输入非线性环节的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提出适合这类典型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输入出跟踪算法,并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数学证明。  相似文献   

4.
停车精度是衡量列车自动驾驶控制性能的重要指标。针对城际轨道列车精确停车的需求,分析列车自动停车过程、列车动力学模型以及制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来提高停车精度和列车运行舒适性;应用滑模控制原理设计列车停车控制算法,并对滑模控制中的趋近律增益进行自适应调节,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及改善稳态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停车算法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该控制器使列车能够精确地跟踪停车目标曲线,并改善列车的停车精度和运行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控制理论与交流电机调速(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适应控制作为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在电机调速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磁场定向解耦控制中,通过自适应控制或校正技术将能够正确决定磁场的位置和大小,保证磁场与转矩的解耦控制。文章的这一部分从电机的动态模型和状态方程出发,阐明参数随工作点变化而呈现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并着重介绍自适应控制或校正算法的原理和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美国铁路编组站的作业特点,研制成功了新的自适应调速控制系统。系统设置为分散式单元结构。各单元之间采用CAN总线通讯联接,使系统结构更为简洁。运用自适应控制理论开发的控制软件,以自查,自纠和自修为手段,以自适应控制为核心,实现了调速系统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快速路主辅路交通密度不均衡造成的局部道路拥挤和资源浪费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快速路主辅路均衡控制方法,该方法中引入了均衡控制思想中的差值控制方法,该方法不受入口匝道和辅路交叉口的模型限制,利用入口匝道流率与交叉口离驶率输入数据和主辅路路段密度输出数据,即可实现强非线性快速路主辅路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使主辅路达到系统级的密度均衡。Matlab平台上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了这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包装印刷传动位置伺服系统,介绍一种基于共轭梯度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利用神经元的自学习、自适应特点,通过对位置系统的在线边学习边控制实现系统的快速实时控制.仿真研究表明,该传动位置伺服系统不仅具有令人满意的静、动态性能,还有较强的鲁棒性与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包装印刷传动位置伺服系统,介绍一种基于共轭梯度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利用神经元的自学习、自适应特点,通过对位置系统的在线边学习边控制实现系统的快速实时控制。仿真研究表明,该传动位置伺服系统不仅具有令人满意的静、动态性能,还能较强的鲁棒性与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敬  刘可安 《铁道学报》2006,28(5):41-45
分析了速度传感器在机车运行中故障率较高从而导致牵引传动控制设备可靠性降低的现状,介绍了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应用于轨道牵引传动系统的优点。在异步电动机Γ型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构建Luenberger自适应状态观测器,得到状态偏差的方程。通过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出一种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的速度自适应辨识算法。在TMS320C31和TMS320F240构成的双微机控制平台上,对提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算法进行了全数字化实现,利用大功率IGBT牵引逆变器和异步牵引电动机对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优异的性能。最后分析了影响转速辨识精度和实际应用的2个关键问题:逆变器死区效应及补偿方法;低速再生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介绍时速600 km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原理,研究运行控制系统在其他系统协同配合下完成轨道控制、列车控制、牵引控制的方案,并介绍运行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及控制内容.结合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进一步说明实现对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需要其他系统的协同配合.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速磁浮列车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控制及网络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系统组成,从网络控制系统总线、拓扑、功能等角度对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阐述,通过车辆逻辑控制模块、列车线的分析,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硬线继电控制系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周鹏  徐洪泽 《铁道学报》2011,(11):58-62
分区运行控制系统是实现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指挥及安全防护的安全苛求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文借鉴上海同济大学1.5km高速磁浮列车试验线的分区运行控制系统工程样机研制与现场运行调试经验,建立状态回采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一套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分区运行控制系统软件的可靠性提高方法:状态回采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最终将该方法运用于分区运行控制系统,提高了其可靠性,为高速磁浮列车分区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防科技大学中低速磁浮列车试验线为应用背景,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主要包括驾驶功能、保护功能和监视功能。在功能需求设计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多总线原理实现结构和各节点的基本构成方案,最后给出有关试验结果。在磁浮列车试验线上。基于文中所述的运行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建立了相应的硬件系统,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并进行了车载试验。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先进的磁悬浮铁路技术,联系传统轮轨列车列控系统,对中低速磁悬浮列控系统做了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为八达岭旅游示范线研制的CMS-3型磁悬浮列车及其中试试验线,在建立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基础上,计算了线路纵断面变坡度点处的竖曲线半径限制值,对磁悬浮列车在坡道运行时悬浮气隙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3种悬浮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LabVIEW 的磁悬浮列车试验台测控系统,并阐述其硬件设计和软件的组成。该测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测试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并可对试验过程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系统(MATC)的构成,阐明ATP子系统关键设备——对称交叉感应环线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对称交叉感应环线地面和车载关键设备的工作实现原理以及对称交叉感应环线和车载天线的特殊安装方式。通过车地双向信息的收/发及环线检测滤波,实现中低速磁浮列车车地双向通信、绝对定位和相对位置校正,构建基于对称交叉感应环线车地双向通信的MATC系统,MATC系统已在唐山运行试验示范线完成基于移动闭塞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试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涡流制动技术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安全制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涡流制动系统结构的了解,分析了涡流制动的基本原理。根据推导出来的轨道涡流制动特性方程,分析了速度对制动力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列车制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并对列车安全制动时的制动级别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20.
以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和25 m跨径简支梁为对象,建立包含完整悬浮控制系统和细致轨道结构的磁浮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振动模型,编制数值仿真程序,计算车辆以80 km/h速度通过不平顺线路时车轨桥耦合动力学响应,利用已有文献测试结果初步验证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车体的垂向振动很小,悬浮间隙波动量不超过0. 6 mm,最大动态悬浮力占额定悬浮力的24%,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平稳,电磁铁动荷载系数低。桥梁跨中垂向挠度为2. 66 mm,小于磁浮简支梁挠跨比设计限值;跨中轨缝处F轨最大垂向位移为3. 04 mm,其中包含轨排自身弹性变形产生的0. 4 mm垂向位移,约占F轨总位移的13%。梁端和跨中处伸缩接头很好地限制F轨端部变形,但F轨端部垂向加速度幅值超过2g,约为中部的4倍,这对F轨伸缩缝连接副提出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