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刺激。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刺激。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温针灸督脉与阳经穴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临床治愈率51.3%,总有效率为94.9%,说明通过温调上注于头部的诸阳经和督脉穴位,可使脉道通利,清阳上升,则椎动脉型颈椎病伴随的头痛、眩晕症状自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剂“补气活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诊断明确CSA的门诊患者182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自拟补气活血汤;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两组均治疗30 d。治疗前后应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临床症状、能力和体征进行评分,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供血情况,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及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及动脉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ASCS总评分分别为(88.82±5.19)分、(83.46±5.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岁以下者TCD:治疗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Vs值分别为(50.52±6.86)cm/s、(49.14±5.81)cm/s、(57.20±5.37)cm/s 均低于对照组[(53.70±8.14)cm/s、(51.67±7.45)cm/s、(59.76±5.11)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者,治疗组LVA、RVA、BA的Vs值分别为(40.37±2.24)cm/s、(40.78±1.85)cm/s、(51.04±3.81)cm/s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58±2.86)cm/s、(37.58±2.72)cm/s、(46.92±5.26)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90/92)、对照组为88.89%(8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3, P=0.01)。结论自拟补气活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为45.OO%,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推拿为主 ,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86例 ,其中男性 48例 ,女性 3 8例 ;年龄 3 5~ 6 8岁 ;病程 1 0天~ 1 0年。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为主 ,并伴有恶心、呕吐、上肢不适 ,部分患者尚有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查体可见患者颈肌紧张 ,头部转到某一方位时症状加重 ;颈椎 X光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改变 ,如生理曲度变直 ,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质增生 ,斜位片见椎间孔变小等 ;部分患者经 CT检查显示有颈椎间盘不同程度的膨出和突出。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4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主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统一进行,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2组均以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NSE、ET水平、疼痛程度、生存治疗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 67%)高于对照组(70. 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血清NSE、E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2组SF-36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而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对患者神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颈椎疼痛,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新 《山西中医》2003,19(5):40-40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84例,随机分为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各42例,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95%CI=80.9%~99.9%);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95%CI=63.3%~8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H=2.1431,P=0.0323);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明显降低(0R=0.16,95%CI=0.03~0.78);治疗组每治疗5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效患者(NNT=5,95%CI=2.94~24.51)。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狭窄,大脑供血不佳导致的一类颈椎病,目前我国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一些具有特色的针灸疗法及特殊的刺穴刺法治疗本病有其自身独具的优势,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归类、总结,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为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安昧生 《光明中医》2020,(3):399-40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针灸法治疗,观察组行推拿疗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及上肢麻木)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比对照组高,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影响,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及治疗机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计24例,予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功能总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日常生活和心理影响评分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症状功能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日常生活和心理影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结合针刺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推拿结合针刺改善颈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浆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喻凤文  郑进科 《河南中医》2016,(11):2028-2029
目的:观察温灸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温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以及健康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温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揭子慧  张玮 《山西中医》2007,23(4):58-59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对照组针刺风池、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川芎嗪或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及眩晕改善情况并随访6m。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川芎嗪组疗效优于低右加复方丹参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甘油三脂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川芎嗪组疗效略优于低右 复方丹参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川芎嗪组治疗前后、低右加复方丹参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甘油三脂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固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川芎嗪组6m复发率低于低右加复方丹参组。结论:川芎嗪可有效控制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急性发作,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能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VBA的Vp、Vd、Vm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针刺组VBA中Vp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A中Vp、Vm,RVA中Vp、Vd、Vm及VBA中Vp、V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椎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Vs、Vm、RI及PI。结果:矩阵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s、Vm值,降低RI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308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 160 例,对照组 148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主穴:风池、供血;辅穴:天柱、完骨、大椎等,针刺后接针灸治疗仪,疏密波,1 次 d 1,每次 2 组穴位,通电 25 m in,7 d 为 1 疗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坐位或仰卧布兜颌枕颈椎牵引,牵引质量 4-5 kg,牵引时间 30 - 40 m in,1 次 d 1,7 d 为 1 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100.00% ,对照组有效率 85.13%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该法疗程短,见效快,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