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供电营业区管理系统’的研建,讨论了MAPINFO软件系统在专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了系统的配置、结构、功能、技术方法和软件设计特点,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行业管理系统研建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建辉  鲍英华 《东北测绘》1998,21(3):26-26,41
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供电营业区管理系统”的研建,讨论了MAPINFO软件系统在专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了系统的配置、结构、功能、技术方法和软件设计特点,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行业管理系统研建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沙尘是全球气溶胶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对地表辐射收支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在过去的几年中,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本文整理了不同传感器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文中提供了一份国内外对雾霾监测研究的简要概述,并有针对性地评估了各种方法和经典指数。最后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提高遥感在探测全球沙尘暴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此技术方法对2000年3-4月北方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的沙源和可能路径,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七五”期间,湖南省遥感中心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江河洪水险情预报信息系统的研建工作,该系统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得到了国家科委、水利部的大力支持。该系统将航天、航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洪水监测、水情及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到信息复合、模拟分析、辅助决策分析,形成一个包括洪水水情及灾情监测、灾情评估和防洪救援决策的运行性实验系统。系统的数据库针对区域景观特征与洪水类型,分别采用段块状、块状、堤垸状的空间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库中的地物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通过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北方煤层自燃的特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研建了为组织、实施煤矿灭火服务的煤层自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CFMIS),提出和确定了符合煤炭生产、管理和灭火部门实际需要的系统硬件配置,介绍了CFMIS的软件组成、数据内容、应用模型,阐明了该系统总体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斌  辛海强  闻辉 《测绘科学》2004,29(Z1):129-132
本文通过新疆国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研建,对系统研建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系统研建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利用GIS技术对国土资源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快速检索、更新、分析与处理,填补了新疆国土资源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信息应用GIS技术综合管理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亚洲沙尘暴遥感监测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监测结果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GCM全球尺度沙尘模型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本次研究结果为亚洲沙尘暴的中长期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罗军 《测绘科学》2003,28(1):57-58
贵州省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是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黔府发 [1999]12号文件 )制订的八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该系统的目的是进行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 ,掌握其变化状况 ,为进行资源开发和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支持。从贵州省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省级系统的实际研建过程出发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在此类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Terra/MODIS的沙尘暴业务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MODIS为数据源进行沙尘暴监测的业务化技术流程及方法。以2003年4月9~11日连续发生在我国西北部特大沙尘暴为例,进行了沙尘信息提取及等级划分的示例研究,并与已经业务化运行的气象卫星(NOAA-16、风云1C气象卫星)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为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监测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灾害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一大  吴玮  王薇  刘明  温奇 《遥感学报》2016,20(5):1170-1184
随着灾害系统理论的深化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天—空—地—现场"一体化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要素分类体系、灾害遥感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总结了灾害遥感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等主要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并对应用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3个阶段阐述了中国灾害遥感系统的发展历程,基于业务应用需求介绍了灾害遥感业务系统的体系架构。按照灾害遥感日常监测业务、应急监测业务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等3个方面介绍了业务应用模式,并从时效性、评估精度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对业务应用进展水平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当前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加强灾害遥感应用机理研究、加快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监测评估方法研究、提升综合减灾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软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分+”,探索以“高分+地质灾害”模式对10·11与11·3金沙江滑坡灾害开展灾情应急分析,利用灾害前后的高分遥感影像解译了滑坡灾害的基本灾情信息,分析了灾害前后孕灾及变形蠕动特征,对灾后白格堰塞湖及周边开展了隐患灾害排查,查明了堰塞湖两岸存在疑似裂缝与次生滑坡隐患点,开展了二次滑坡灾后灾区道路通达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分+”模式对类似金沙江滑坡等山区自然灾害巡排查、灾情跟踪监测及灾后应急抢险道路优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汶川-芦山两次强震作用下,先天脆弱与高风险并存的山区县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理单元。针对灾区地理信息离散度高、可变参数多、收集难度大等现状,选取雅安芦山"4·20"地震重灾区宝兴县为实证研究区,应用3S技术,基于信息数据库逻辑设计原理,构建了震后统一投影坐标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介绍了数据库的应用:叠加分析、专题图可视化。灾区宝兴县震后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集成化,通过数据库支撑下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可为灾区重建规划选址和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面向灾害管理的自发地理信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自发地理信息(VGI)应用于灾害管理的巨大潜力和需求,该文系统地介绍了VGI应用于灾害管理中所面临的机遇及数据可用性、数据质量、数据管理和法律议题等方面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针对VGI数据质量问题,结合我国灾害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提高VGI数据质量的方法,即VGI数据贡献者分类与权限设计、政府引导下的灾害管理VGI数据采集框架以及VGI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最后,以开发的地震灾情信息管理原型系统为例,讨论VGI应用于灾害管理中的数据采集框架、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玉树地震灾情SAR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贤  黄国满  刘纪平 《遥感学报》2010,14(5):1046-1059
在玉树地震中,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发挥全天时主动遥感的优势,成功服务于抗震救灾中。依据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SAR遥感影像用于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快速几何处理、快速变化信息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实现了玉树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玉树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的变形规律,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SAA)对地质灾害不稳定体进行深部位移动态监测,并同时安装了测斜仪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建立地质本构模型和进行"降雨-变形"模型分析,优化设计了监测线和监测点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质灾害监测中,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进行滑坡体深部位移的监测,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到滑坡体深部位移的变形情况,还能判断出滑移面具体位置。相比于测斜仪监测,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测量准确度更高,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中有更好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遥感在应对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近几十多年取得了巨大发展,从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尤其是在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和处理过程,对地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和灾情评估工作中无人机遥感可提供的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无人机遥感在重庆市武隆县鸡尾山特大型滑坡救援中的应用;并对无人机遥感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GIS在防震减灾领域的一个应用实例,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讨论了防震减灾信息的管理及在震害预测、震后应急反应中的应用,探讨了GIS在防震减灾领域进一步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资源、定位基准、基础框架和关键技术等支撑。目前中国减灾服务重决策轻预警,减灾服务技术、系统、应用集成不够,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与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框架。回归减灾服务本质,从测绘地理信息视角提出并阐释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的概念及内涵;考虑防灾减灾服务需求,设计了由感知层、技术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等构成的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总体架构;重点阐述了减灾服务智能、综合、一体、精准、快速和高新等方面的思考,分析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的支撑技术;介绍了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原型系统,以解决灾害事件、各种承灾体、孕灾环境等应急信息的一体化感知、定位、融合与综合场景模拟,以及知识化减灾服务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城市或区域范围内早期预警协作和预警联合发布的必要性,以及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当前城市灾害预警应用现状分析,城市预警数据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系统应用创新三个方面,最终通过城市预警信息融合和共享,来应对解决宽泛而又错综复杂的各类城市灾害问题,拓展应急协作工作的信息广度,提升公众防范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