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年间围产儿死亡的构成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200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分娩的围产儿12 741例临床资料,对107例死亡病例按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进行分析.对照前后10年死亡构成变化,分析致死病因的改变.结果 20年的国产儿死亡率为84/万,其中死胎率为45/万,死产率为13/万,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6/万.前后10年死胎构成比分别为46.6%、67.6%,(P<0.05);死产构成比分别为16.4%、14.7%(P>0.05)、新生儿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7.0%、17.6%(P<0.05).后10年死胎主要死因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变为胎儿畸形.死产和新生儿的致死病因始终畸形为首位.结论 加强产前筛查和国产期保健.提高新生儿抢救措施,能降低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1988~1997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北京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干预措施成效。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88 至1997 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 结果 1988 年围产儿死亡率15 .73 ‰,1997 年10 .93 ‰,下降显著。下降速度大约每隔3 年下降10% 。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脐带因素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脐带缠绕、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前后五年主要死因死亡专率有明显下降,如神经管畸形、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胎儿窘迫。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城市占25 % ,农村占41% 。 结论 十年来北京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2000 年实现NPA 目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围产保健措施和管理办法。方法:对2010年无锡市锡山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人民医院按月上报的"锡山区孕产妇保健月报表"、"围产儿数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以及同期由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反馈的辖区内管理,在外区分娩的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区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原因不明。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常规做产前筛查,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早产的防治     
<正>早产是围产医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对围产儿造成极大的危害。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约占围产儿总死亡人数的75%,对于小于32周的早产儿,即使可以存活亦有近过半数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儿硬肿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肺炎死亡,其余至今未发现明显畸形.10例早产,占21.3%(10/47),36例足月产,占76.6%(36/47),1例过期妊娠.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972 g,低体重儿17例,占26.2%(17/6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行未成熟卵母细胞IVM培养后,虽然获得了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而且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等不高,但多胎妊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我院对159例死亡围产儿进行尸检,以探讨其病因,提高围产儿产前诊断及处理水平。 1 临床资料我院1984年12月至1991年12月共分娩围产儿8094例,死亡169例,围产儿病死率为20.88‰。进行尸检159例,尸检率为94.08%。159例尸检儿中,死胎59例,占37.11%,死产7例,占4.40%,7天内新生儿死亡89例,占55.97%,因产前诊断为胎儿畸形而行引产者4例,占2.52%。 1.1 围产儿性别和孕龄 159例尸检儿,男性80例,女性79例,其孕龄见表1。  相似文献   

7.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围产儿死亡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产儿死亡包括围产期的死胎、死产与新生儿死亡。目前国际上已将围产儿病死率和围产儿死因的构成比作为评价群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的敏感指标。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年来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中发生围产儿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围生儿死亡183例并67例尸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了解死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3例围生儿死亡资料及其中67例尸检结果,对围生儿死亡百分比、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进行比较。结果 6年间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2.39/万,平均尸检率为36.6%。死亡原因排序为缺氧性疾病、畸形、脐带因素、感染等,其中死胎死产中以脐带因素(28.4%)为主,新生儿死亡以呼吸窘迫综合征(40.0%)为主,畸形引产以神经系统等致死性畸形(56.4%)为主。结论 加强围生宣教,鼓励和争取尸检,对提高围生儿死亡诊断水平及完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孕妇早产及妊高征用药对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和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造成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1 ,2 ] 。为改善围产结局 ,临床上已广泛采取药物治疗。由于几乎所有药物都能通过胎盘 ,因此药物在控制孕母病情同时 ,会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一定影响。现将产科常用于防治早产和妊高征的药物对围产儿的影响综述如下。一、早产九十年代的调查指出早产的发生率为 5 %~ 10 % [3 ] ,出生体重在 2 5 0 0 g以下的新生儿 ,主要是早产儿 ,占围产儿死亡的 70 %以上。新生儿期一些严重疾病如颅内出血 (ICH)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等常见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分析了两个单位1975年至1992年6月期间442例的多胎妊娠888名围产儿,其中死胎16名,死产13名,新生儿死亡52名,死亡围产儿共81名,国产儿病死率为91.2%‰.本文认为:孕妇合并早产、妊高征、胎膜早破等妊娠并发症走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臀牵引术或内倒转后臀牵引助产者围产儿病死率高。因此对多胎妊娠要加强产前检查和管理,对孕龄大于34周、估计胎儿体重在2000g以上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望降低多胎妊娠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Schwannoma of the spine is a rare entity. The main problem caused by this tumor are the symptoms provoked by its increasing size and the consequent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A peculiarity of this benign neoplasm is the presence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Schwann cells, which has been linked to greater growth of these tumors in pregna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18.
19.
Zusammenfassung Das polyzystische Ovarsyndrom (PCOS) wird bei Jugendlichen oft übersehen. Die typischen Befunde wie Androgenisierungserscheinungen, Hyperinsulinämie oder Zyklusstörungen werden oft auch im Rahmen der normalen pubertären Entwicklung gesehen. Risikofaktoren für eine spätere PCOS-Entwicklung sind ein niedriges Geburtsgewicht, eine prämature Pubarche und in der Pubertät persistierende Zyklusstörungen und Übergewicht. Vor allem wegen der möglichen Langzeitfolgen einer Insulinresistenz ist eine umfassende Diagnostik bei Jugendlichen notwendig. Die Therapie basiert in erster Linie auf der Einstellung auf antiandrogene Ovulationshemmer, bei Insulinstoffwechselstörungen ist eine Behandlung mit Metformin zu erwägen, auch wenn noch keine umfassenden Studien dazu vorlieg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正常早孕组与流产组蜕膜催乳素 (PRL)、孕酮 (P)、雌二醇 (E2 )及其受体水平的差异 ,探讨它们在维持早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 18例与保胎失败流产的 12例蜕膜组织 ,应用放免法测定蜕膜匀浆PRL、P、E2 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相应激素受体 (PRLR、PR、ER)的表达。结果 :正常早孕组蜕膜匀浆PRL、P水平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 ) ,正常早孕组PRLR、PR表达亦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0 .0 1)。结论 :蜕膜局部正常水平的PRL、P及其受体的正常表达对维持妊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