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122例各型肝病患者用ABC法同时检测肝内HDV及HBV抗原。结果显示,HBsAg和/或HBcAg检出率为27.87%(34例),其中HBcAg为13.22%(16例),HBsAg为18.18%(22例),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HDAg检出率为4.92%(6例),这6例丁型肝炎血中均检出HBsAg和抗一HBc,为慢性肝炎.在重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内未检出HDAg.说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仍以HBV为主,HDV感染率明显低于欧美,HDV感染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合并HDV感染时易使病程慢性化。  相似文献   

2.
报道在160例乙肝中检出31例HDV感染者,慢活肝、肝硬化中阳性率分别为27.3%(21/77)、25.0%(6/24),高于慢迁肝中阳性率3.2%(1/31)(P<0.05)。8例抗HDIgM阳性者中HDAg阳性者滴度低,HDAg阴性者滴度高;3例抗HDIgG、IgM同时阳性者病情活动且重,单纯抗HDIgG阳性者病情轻。HBeAg、HBVDNA阳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19.4%(6/31)、10.2%(5/49),抗HBe阳性、HBVDNA阴性中HDV感染率分别为30.6%(19/62)、29.3%(22/75),提示HD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对肝脏慢性化起一定促进作用,抗HDIgM阳性者说明肝内有HDV复制,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3.
于1995年4-6月用ELISA对四子王旗93例饮食服务人员进行了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HBV,HCV,HDV总感染率为31.2%,HBV阳性28例,感染率为30.1%;HCV阳性3例,感染率为3.2%,其中有2例合并HBV感染;HDV阳性2例,感染率为2.2%。HBV阳性者中抗-HDV阳性率为7.1%。HBV感染率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655例不同类型乙肝病人,295例无症状HBsSAg携带者和317例献血员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结果表明,91例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阳性病人中,以慢活肝占比数最大,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献血员的感染率分别为5.4%和1.26%,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DV同时或重叠感染与肝炎慢性化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或献血员进行HDV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方法,提高丁型肝炎的诊断水平。方法根据HDVRNA保守区(654~963位核苷酸)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对35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二次PCR扩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一次PCR高。19例丁型肝炎抗原阳性者HDVRNA均为阳性,9例丁型肝炎抗体阳性者中有6例阳性,7例单纯HBsAg和HBeAg阳性者均未检出HDVRNA。结论这一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母乳HBV—DNA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取50例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产后2-3d人的初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初乳中HBV-DNA。结果:抗原阳性组乙肝病毒(HBV-DNA)的检出率为50%,抗体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7.7%。抗原阳性组中,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乾和HBsAg,HBeAg2基阳性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为100%,说明该类乳汁具有极强传染性,抗体阳性组中单纯抗-HBs  相似文献   

7.
树鼩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以树为对象、建立丁型肝炎病毒(HDV)/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感染动物模型,为丁型肝炎发病机理和药物筛选提供研究基础。对人工饲养的20只健康成年树 接种HBVDNA阳性血清后HBsAg的转阳率为75%(15只);分别以同时感染(13只)和重叠感染(9只)两种方式接种HBVDNA和HDVRNA阳性血清后,各有8只和6只树 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丁肝抗原(HDAg)和丁肝抗体(抗HD)相继转阳,部分血清或肝内检出HDVRNA,以HDV/HBV阳性树 血清在树 间进行传代感染,可见第二代4只中3只、第三代5只中4只树 的血清HBsAg、HDAg和抗HDV相继转阳,2只第三代感染树 血清中检出HDVRNA,肝内检出HBsAg和HDAg阳性;连续观察16~19个月,经重叠感染成功的4只树 血清HBsAg持续阳性,2只HDAg和抗HD交替出现,1只抗HD持续阳性,提示可发展成慢性HDV感染;感染HDV的树 血清ATL升高,肝组织有类似肝炎样病理变化,与HDV在黑猩猩体内感染结果类似,提示树 可作为HD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92.6-1993.7期间66例抗-HCV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型分布、重叠感染分布等特点。结果:HCV/HAV重叠感染发病率6.06%,HCV/HBV重叠感染发病率48.48%。丙型肝炎中抗-HCV与HBsAg阳性的病例4.5%,抗-HCV与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CV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7.6%,抗HCV与HBsAg,Hb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建立一个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DV的核酸序列设计出巢式引物,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方法对40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0例丁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的HDVRNA均为阳性,10例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中HDVRNA阳性6例,10例单纯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的均未检出HDVRNA。结论:巢式逆转录PCR可以作为丁型肝炎病毒临床检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4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血清e系统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HBV-DNA均阳性,HBeAg(+)/抗HBe(-)组(30例)和HBeAg(-)/抗HBe(+)组(1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组存活3例(10.0%),均未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HBV-M及HBV-DNA前C/C区变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春梅  王万相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29-163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DNA及HBVDNA前C/C区变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5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M和HBVDNA及HBVDNA前C区1896/1814位变异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M用ELISA定性分析法检测;HBVDNA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前C/C区用基因芯片显色法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1.8%、62.4%、44.7%,三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BsAg与HBeAg均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与抗HBe均阳性组(P<0.01);HBsAg与抗HBe均阳性组的变异率高达50.7%,显著高于HBsAg与HBeAg均阳性组(P<0.01)。结论:HBV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HBVDNA前C/C区变异在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中普遍存在,对抗HBe阳性患者的临床意义更大;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VDNA量的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和抗病毒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甘雨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70-172
目的研究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BV/HCV混合感染率,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1年10月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青少年PHC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其他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对HBV、HCV、HBV/HC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HBsAg、抗HBe、HBe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7.5%、55.0%、17.5%和40.0%,均高于对照组(25.0%、20.0%、5.0%和7.5%);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5.0%,HBV/HCV混合感染率为12.5%,均高于对照组(5.0%、2.5%和2.5%)。结论 HBV感染、HBV/HCV混合感染对青少年PHC患者的发病具有一定作用,但HBV感染仍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5例HDV(+)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内HBV DNA的状态和血清中HBVM的检测结果,并与13例HDV(-)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血清HBsAg在HDV(+)组有8例滴度≤1:4,其中5例短暂(-),1例住院2天内始终(-),HDV(-)组未见类似现象。HDV(+)和(-)组血清和肝内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7/15例(46.7%)与3/12例(25.0%)和7/15(46.7%)与8/13例(61.5%),两者无差异。但HDV(+)组肝内HBV DNA在肝细胞胞浆内分布3例呈稀疏形式,2例着色浅淡,表明HBV复制受限,HDV对HBV可能有抑制现象。本文也具有部份HDV(+)患者肝内HBV DNA复制活跃,3例肝和血清HBV DNA同时阳性,这种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HDV感染处于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结果:HBeAg(+)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89.19%,抗HBe(+)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60%,HBeAg及抗HBe均阴性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43.75%,HBeAg(+)的各型乙肝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抗HBe(+)的各型乙肝以慢性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出率最高(75%)。结论:HBVDNA阳性率与乙肝感染类型无关,而与e抗原系统存在状态有关,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患者中也有43.75%的病人有DNA复制。  相似文献   

15.
Dou YL  Han JH  Li YZ  DI Q  Ni A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84-198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 DNA,筛选出100例未经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筛选出40名健康人作为质控对照。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7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率25%;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阳性率为69%;乙肝前S2抗原(PreS2-Ag)阳性率为77%;(2)7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54例,PreS2-Ag阳性60例;25例抗-HBe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4例,PreS2-Ag阳性17例。PreS1-Ag、PreS2-Ag阳性率在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HBeAg阳性时,PreS1-Ag、PreS2-Ag均阴性的阴性率(8%)低于抗-HBe阳性时的阴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eS1-Ag与PreS2-Ag同为阳性、阴性的7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PreS2-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较高。PreS1-Ag、PreS2-Ag阳性率与HBeAg的阳性无明确相关。PreS1-Ag、PreS2-Ag阴性率与抗-HBe阳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与HBV混合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175例HBV患者血清中的TTV-DNA,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175例HBV患者中TTV-DNA阳性30例(17.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TTV-DNA检出率分别为3/21(14.3%)、13/76(17.1%)、8/50(16.0%)、6/28(2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TT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相似。HBV和TTV混合感染组中HBeAg和抗-HBcIgM阳性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和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则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结论:TTV的混合感染似乎并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程度,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 4 87名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1 8.7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阳性情况主要为两种模式:即HBsAg、抗 HBe、抗HBc阳性;HBsAg、HBeAg阳性。结论:湛江地区体检者中HBsAg的阳性率较高,其中以2 0岁~4 0岁者HBsAg的阳性率最高,其人群分布与计划免疫、文化程度、卫生习惯、生活环境、性别和性格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体检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率。方法:对8181名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用速率法测定ALT。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13.14%,HBeAg的阳性率为4.89%,ALT的异常率为3.40%。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主要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两种模式为主。结论:东莞市体检者中的HBsAg的阳性率高于全国的HBsAg的阳性率,其中HBsAg阳性率20岁以下相对低些,20岁~30岁的高达17.19%,HBeAg的阳性率在20岁~30岁的打工者中占较大比例。其人群分布与计划免疫、文化程度、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我院431例各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的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中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4.6(20/431);20例丁型肝炎患者其血清标志物HD-Ag、抗-HD-IgM及抗-HD的检出率分别为60.0%、70.0%及15.0%;乙肝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者其乙肝复制指标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单一乙肝感染者(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前S1蛋白(Pre-S1)和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A组(HBsAg^+HBeAg^+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98.63%、86.30%;B组(HBsAg^+抗HBe+抗HBc^+)HBV-DNA、Pre-S1阳性率为48.37%、22.22%;C组(其它模式)HBV-DNA、Pre-S1阳性率为4.96%、0.83%。HBV-DNA定量结果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