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杲撰写《内外伤辨惑论》,自称是鉴别内伤病和外感病。笔者却认为,《内外伤辨惑论》,论的是外感虚证和实证及其临宋鉴别与治疗。他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创立了益气解表法。  相似文献   

2.
《内外伤辨惑论》是金代著名医家李东垣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衣食不保、寒病高发的年代。当时医者多照搬仲景《伤寒论》方药,但忽于《内经》的基本理论,没有结合时代的具体情况,缺乏对疾病系统而全面的考量,常误辨误治内伤与外感,造成夭折无数。李东垣在全面领会《内经》与《伤寒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老师张元素和自己丰富而成功的临床经验,对外感和内伤疾病进行系统论述,提出无论外感、内伤皆与脾胃有关的独到见解,形成“补土”学派,发展了中医临床医学,为后世诊疗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该书共分三卷,并将疾病分…  相似文献   

3.
【组成】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白术黄芩、黄连各9g,泽泻6g。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元医家李东垣的奠基之作《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本质以及内伤与外感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内外伤辨惑论》立论背景的研究,分析该论中主要的十三辨,进而思考辨惑的本质;同时联系李氏代表著作《脾胃论》中对解表药(风药)升发阳气作用机理的阐发,并与张仲景《伤寒论》等学术思想相比较,讨论外感风寒与内伤脾胃的对立与转化关系。[结果]发现《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实质并非在于病位之表里,而在于病证之虚实;从风药的作用机理以及表证、风药与脾胃的关系等分析,提出了内伤与外感病存在相关性。[结论]对《内外伤辨惑论》辨虚实本质的揭示及对解表药作用本质、内伤和外感相关性的认识,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打开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6.
陈文 《开卷有益》2007,(10):31-31
生脉散,方出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7粒组成。原方剂量很轻,可能与用散剂有关。现代用此方,多采用水煎服,所以剂量有明显增多。现代多用人参、五味子各9克,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医中属疫病范畴.基于此次疫情,笔者试查找与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有关的文献,整理其涵盖的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家对这些理论的发挥,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所涉及的理论有注重"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论、从"动态整体"出发的三因制宜理论、重视"有病无症"期的伏气温病理论、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的《温疫论》理论、...  相似文献   

8.
董老认为,小儿之咳喘,有其一定的特点,盖因小儿体禀稚阴稚阳,肺脾常有不足,而卫表每见不固,故多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旋即咳喘痰多.又因小儿元阳未充,阳火易动,易成痰火相结之势;而阳气柔弱,不耐霜冻,则水饮易聚而难化.  相似文献   

9.
夏饮生脉饮     
<正>生脉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古方"生脉散"衍生而来,由人参5分(1.5克)、麦冬5分(1.5克)、五味子7粒组成。"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御暑也"。全方药仅三味,一补一滋一敛,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暑热汗多、耗伤气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伤寒论》把辨型与辨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六经辨证,以分型的方法,把外感热病发展过程分为六大证型,并结合辨势进行分析、研究,并确定治疗方案,该文还就势的规律,势的缓急,辨型与辨势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96年以来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清代医案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构成比,获知两类疾病的舌象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51部清代医案著作中获得舌诊医案305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外感病医案者计1397个,内伤病医案者计1110个。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疾病的舌象构成。结果:外感病与内伤病在舌色、苔色、苔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感病的舌象特征为绛舌、黄苔、黑苔、燥苔的出现率高;内伤病的舌象特征为淡白舌、薄苔、腻苔、剥苔的出现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外伤行剖胸探查术和肋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剖胸处理胸内脏器完成后,使用环抱式肋骨固定器固定肋骨骨折治疗.结果 除2例(4.35%)因原发创伤死亡或未愈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且术后卧床时间短,缓解疼痛效果明显,胸廓无明显畸形.结论 严重胸外伤行剖胸探查和使用环抱式肋骨固定器行肋骨内固定的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并不少见 ,治疗比较棘手 ,病死率高。我科自 1998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DIC2 1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1例患者中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62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7例 ,坠落伤 8例 ,击伤 4例 ,其它 2例。 GCS评分 3分2例 ,4~ 6分 11例 ,7~ 8分 8例。伤后 2 4 h出现 DIC3例 ,1~3 d出现 5例 ,4~ 7d出现 8例 ,8~ 14 d出现 4例 ,3周后出现 1例。DIC诊断标准参照第 7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 。临床表现 :出血者 9例 ,出血伴休克 8例 ,微血管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颈椎外伤患者身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方法 对43例颈椎外伤伴四肢瘫痪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时纠正患者身体内环境的紊乱。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基本生理指标正常,仅1例高龄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内环境异常,及时处理,能显著提高颈椎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7.
本组6例重症复合外伤患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1~48yr。5例发生休克,3例脑外伤伴上下肢骨折,1例骨盆骨折及内脏损伤。入院后首先纠正休克。将病人平卧于硬板床,头偏向一侧,并根据病情可将头部抬高或下肢抬高,有开放的伤口应注意保护,用无菌敷料盖伤口,伴有上下肢骨折,患肢制动,夹板临时固定。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8.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理论要素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是基于体质理论构建、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其以辨体论治为基础和根本,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学说为依据,沟通疾病、证候和体质的内在联系,拓展临床思维空间,适应多元复杂的临床要求。在具体应用上,或防病重调体,或治病先调体,或治病兼调体,尤其当无证可辨时,辨体可补偏救弊。诊疗方法有辨体质状态论治、辨体质类型论治、辨体质差异用药等。通过列举临床案例,以资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9.
醉酒后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近年来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我院从1998-10/2000-10共收治记载完整的酒后颅脑外伤病例30例,现就护理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对照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h,1、2、3 d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2/47)、17.0%(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