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搜索历史的用户兴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科  崔志明 《微机发展》2006,16(5):18-20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搜索历史的用户兴趣模型,目的是解决现有搜索引擎很难考虑用户兴趣来实现用户个性化搜索以及用户兴趣很难更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搜索历史的用户兴趣的表达方法和自动隐式学习算法。全面地描述了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及通过自动隐式学习算法不断更新、优化模型的处理过程,并给出了对模型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供给用户更准确的信息,提出基于用户反馈的智能合作过滤模型和一种基于用户兴趣的动态Q学习算法,并建立用户兴趣模型.通过隐式反馈和显式反馈这2种反馈方式更新用户模型并实现合作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相同查询提问情况下ACFM在预测用户兴趣的效果和推荐搜索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比传统的搜索引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浏览历史的用户兴趣提取模型,它隐式地收集用户信息用于个性化搜索中,即是通过对用户兴趣度的定义,在用户的浏览历史中得到一组代表用户兴趣的网页,并设计一个聚类算法,对这组代表用户兴趣的网页进行聚类操作,从而得到能代表此用户兴趣类别的词,即用户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挖掘与相关反馈的多层次用户兴趣挖掘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用户兴趣挖掘算法单一的缺点,提出了基于Web挖掘与相关反馈的多层次用户兴趣挖掘算法,在充分挖掘Web内容的同时,又将用户对网页的相关性反馈引入到算法中,实现显式提交信息与自动隐式学习相结合。实验证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描述用户的兴趣类型及兴趣度,为实现个性化信息检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隐式反馈的个人信息检索技术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军  于超 《计算机工程》2003,29(6):158-159,192
回顾了已有的相关反馈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和调整用户兴趣模型的隐式反馈算法,给出了一个基于隐式反馈的lnfoAgent的设计实现和实验结果,实验表明隐式反馈技术对提高检索精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种个性化移动搜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Web上进行搜索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背景和目标,针对移动搜索的个性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个性化搜索模型。该模型通过隐式地捕捉移动用户的浏览历史,为本体概念赋予相应的权值从而得到用户的兴趣模板。根据用户不断更新的访问行为,采用扩散激活算法来维护调整相应概念权值,最终将经过重排名的结果转换为WAP协议标记语言格式输出给用户。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概念权值进行网页重排名的方法对于改进移动用户体验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加,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是现代网络信息过滤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反馈的智能合作过滤模型(Agent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odel based on users'feedback,ACFM)和用户兴趣模型,该模型通过隐式反馈和显式反馈这两种用户兴趣反馈学习实现合作过滤.实验结果表明,ACFM在预测用户兴趣的效果和推荐搜索信息的准确率方面比传统的搜索引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户显式评价导致用户疲劳,进而限制交互式遗传算法搜索性能的问题,研究基于用户交互行为和条件偏好网络(CP-nets)的隐式评价模式的交互式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图书商品个性化搜索。首先,给出用户交互行为的数学描述,建立基于用户少量交互行为的条件偏好网络模型以拟合用户偏好;然后,利用CP-nets模型估计用户对进化个体的评价值,实施进化操作以帮助用户尽快找到满意解。在个性化搜索中的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线群体交互有助于数字图书馆发挥其服务人类需求的潜力,但如何量化在线群体交互对个人信息访问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用隐Markov模型(HMM)来建模交互用户的状态序列及其相应的信息搜索行为,并基于影响模型理论提出了一个在线群体交互影响模型来分析用户在从数字图书馆选择资料和搜索所需信息时的相互影响.为满足本应用问题中增量模型学习的需要,文章还从耦合隐Markov模型(CHMM)学习算法引申出基于梯度的方法来进行在线群体交互影响模型参数的训练.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较准确地刻画在线群体交互对个人信息访问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S信息源的用户兴趣建模与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平  朱明 《计算机仿真》2005,22(12):45-48
互联网迅速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RSS标准提供了结构化的信息模式,便于信息搜索和概要浏览。该文针对基于RSS标准的新闻源,根据用户点击等隐式信息,通过文本相似判定,自动聚类形成用户兴趣子类。用户模型节点、信息类别和用户兴趣子类构成了三层结构的树状用户兴趣模型。信息类别与用户兴趣子类均有对应的兴趣度。用户模型的更新是通过用户兴趣子类的更新与相关兴趣度的更新完成的。通过此模型进行信息推荐还要保证适当的信息冗余度。该模型的个性化程度高且更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微博用户推荐算法采用的数据来源单一,模型简单,导致推荐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标签的User Profile推荐算法,根据微博数据的特点,深入研究“微博文本”、“标签”、“社交关系”和“用户自身基本信息”等因素对微博个性化推荐的影响,通过训练LDA主题模型和SVM分类器将它们转换为标签,并赋予权重来描述用户兴趣,进行用户推荐以提高推荐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VSM模型方法相比,该算法进行用户推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individual users’ preferences for the level of diversity, popularity, and serendipity in recommendation lists cannot be inferred from their ratings alone. We demonstrate that we can extract strong signals about individual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ation diversity, popularity and serendipity by measuring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We conducted an online experiment with over 1,800 users for six months on a live recommendation system. In this experiment, we asked users to evaluate a list of movie recommendat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iversity, popularity, and serendipity. Then, we assessed users’ personality traits using the 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 (TIPI). We found that ratings-based recommender systems may often fail to deliver preferred levels of diversity, popularity, and serendipity for their users (e.g. users with high-serendipity preferences). We also found that user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for these three recommendation properties. Our work suggests that we can improve user satisfaction when we integrate users’ personality traits into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4.
跨社交网络用户匹配技术可以融合多平台用户数据,从而实现更多元的应用,现有基于签到的社交网络用户匹配研究,忽略了多源社交网络签到数据的失衡性,导致算法在真实数据集下匹配精度下降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签到的跨社交网络用户匹配方法。通过网格聚类算法对用户签到数据进行粗粒度化和过滤,选择出潜在相关性强的签到数据;从这些签到数据中提取时空特征,计算出不同属性相似度;通过优化多属性相似度的权重分配,综合计算用户匹配分。在多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签到数据失衡情况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者行为研究是用户体验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用户信息,分析使用者的行为模式,探讨潜在的用户心理,为设计提供指导和评估标准。本文探讨了使用者行为研究的各种方法,着重讨论了观察和访问使用者的种种细节,并对人机系统分析等实验室方法作了简单介绍,这对用户体验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个性化智能信息提取中的用户兴趣发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引言 1990年,WWW(World Wide Web)出现,在随后的几年中它获得了空前的发展,Internet上的信息量以指数形式飞速增长,现在,Internet已成为一个浩瀚的海量信息源。但由于Internet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异构性的全球分布式网络,资源分布很分散,且  相似文献   

18.
19.
尹春晖  邓伟 《微机发展》2008,18(5):37-39
从用户的浏览行为可以反映用户的兴趣出发,分析了用户的浏览行为与兴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五种用户最小浏览行为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三种行为进行转化,得到影响用户兴趣的关键的两种行为,并给出这两种行为与用户兴趣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对网页内容的挖掘,获取用户的兴趣。通过实验对文中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所采用的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分析出的用户兴趣基本上可以正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