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8月,校址在昆明承华甫,即今翠湖公园西侧一带。原是清王朝培养新式陆军的地方。当时,清王朝为了巩固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政权,一方面向外国购买军火、派出人才学习军事,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建立军事学校,训练新式军队,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种时代背景的产物。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多为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来的留学生,大都参加了同盟会,经常利用上课时间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讲武堂中同盟会还编有小组,组织严密,许多宣传革命的进步书刊也在学校中秘密传阅。较早毕业到军队中工作的讲武堂学生,在士兵中播撒着革命的种子,作革命思想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的云南对外贸易吴兴南清代云南对外贸易以越南、老挝、缅甸等邻国为主要对象。这一时期,云南边疆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缅、老、越等邻国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总体水平而言都...  相似文献   

3.
族际通婚即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促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在我国,族际通婚主要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的通婚联姻两种基本类型。本文谨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族际通婚的历史渊源,汉晋之世夷汉通婚的"遑耶"制度,以及南诏、大理时期和元明以来的族际通婚的历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索讨论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对外贸易的历史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的对外贸易,历史久远。早在公元前2世纪,广西就和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发生了贸易关系,从汉、晋以来,由广东、广西沿海港口通往东南亚、非洲以至欧洲的这条海上通道,成为我国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19世纪下半叶以后,由于北海、梧州、南宁、龙州的开埠,广西对外贸易也随之扩大。我们研究广西对外贸易的历史,不仅可以看到对外贸易的演变,了解广西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发展广西的对外贸易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云南对外贸易绩效评价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对外贸易给各国、各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各地区条件不一样,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影响是不一样的,要求的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本文分析了云南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绩、对经济的拉动程度,并且结合云南对外贸易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云南对外贸易历史久远,贸易收益却鲜有深入探究.本文运用贸易收益衡量方法对云南对外贸易收益作了评估.云南现有贸易模式下没有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资源,例如廉价劳动力.即使在已发挥了这一优势的贸易行为中也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贸易品的定价权问题.在主要依靠陆路运输的贸易中,云南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货物贸易,非但没有使云南扬长避短,而正好相反.云南的贸易模式选择应该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单件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以要素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晋商这一历史课题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俄国贸易。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深入分析晋商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广州港口与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广州的全国对外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但它仍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港之所以能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外贸港口,是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
颜绍梅 《学术探索》2004,(12):116-119
作者主要对云南女子职业教育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勾划,并对其办学中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云南实际,提出发展云南女子职业教育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张婷婷 《学术探索》2012,(10):63-66
2003前,云南影视作品呈现出"少数民族题材丰富、比重大,不同历史阶段主题各异,主角以女性为主,总体上影响力广泛,重视音乐歌曲创作"等特点。近年来,云南影视创作中,本土影视作品拍摄少、外来片或借景拍摄较多,拍摄模式以"外来导演+外来演员"为主,电影创作减少、电视剧创作增多,影视产业化进程加快。但云南影视发展也存在云南本土和云南题材影视作品少,对云南重大题材挖掘不足,缺乏本土人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云南新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运用多学科考察与研究,认为云南新平的傣族远古时期主要聚居于滇池区域,后因多种原因逐渐南迁,现新平、元江等地的傣雅支系,就是当时南迁过程中留居中途的一部分.该支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从而成为傣族四大支系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牛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北京曾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城市,除汉、蒙、满等民族的人民外,回族也是北京城的古老居民。这些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一道,共同谱写了古都北京的文明史。北京的回族,遍布全城,目前的总人口是十八万四千多人①。在宣武区的牛街,崇文区的花市,西城区的三里河,德胜门外的马甸,朝阳门外的长营等地,回族人口相对  相似文献   

13.
桑兵 《社会科学战线》2023,(5):115-126+282
迄今为止,宋学可以大别为三种:一是明人唐枢所说,包含宋代的所有学问,外延宽泛;二是宋代的新儒学,主要是邓广铭及其弟子一脉的主张,虽然涵盖范围居中,出现的时间却最晚;三是宋以下的理学,主要是清人与汉学相对的讲法。如果包括陈寅恪所说的全部宋学或新宋学,则有四种内涵外延各异的宋学,明、清、民国和当代各生成一种。以宋学为中心,梳理一种学说的历史和历代人们对这种学说的认识的联系及分别,以免强古人以就我,进而分层次把握一种学说在历史上的生成演化以及不断重述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深入认识其前世今生,而且有助于揭示其未来走向。经学具有政治、学术、道德三种价值体系,研究需要齐头并进,宋学研究尤其要三箭齐发,相辅相成,学以致用,才能体现济世安民的初衷旨归。贯通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宋学的历史与历史上的宋学通过历史的延续性变化呈现转换。本来难讲的义理之学,可以用汉学的实证精神来讲道理,或用做汉学的办法来讲宋学。  相似文献   

14.
重新发现历史,重写历史有其必然性。近代云南历史研究发现了众多的亮点,有必要重写云南近代历史。例如,云南陆军讲武堂铸造了黄埔精神,辛亥云南起义在全国创造了三个冠军,护国战争应属于民主革命主流的组成部分等。当然,重写历史,应当以尊重历史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历史文化认同的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5,25(3):71-74
瞿林东认为,研究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统一进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考察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考察历史上人们在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上的思想观念的发展;而从历史认同的传统、文化认同的传统等角度论述这种思想观念之发展尤其需要加强。许殿才对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进行了考察,指出这种认同对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产生了积极影响。李鸿宾从西晋江统的《徙戎论》的冷落命运谈到隋唐“天下一家”的格局,认为排斥文化认同的狭隘民族观念并不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势。向燕南认为,从10世纪到19 世纪的中国史,无论是分裂阶段,还是统一阶段,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意识都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周文玖论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大中华的民族意识对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坚持的深层次作用,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胜利。张越梳理了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共同纲领》所展示的民族认同思想的发展脉络,认为确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促进全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波 《学术研究》2007,(3):105-111
中国历史初期,口耳相传是人们传播知识、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这段时期可以称作口传历史时期。口传时代知识传播者最初是巫师,后来经历了由巫到史的转变。先民口耳相传的内容主要是部族的世系,为了便于记忆,口耳相传的内容多采用韵文,由于口耳相传的特点,在文献最初形成的时候,同样的素材往往会有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7.
本期发表了丁柏传同志的文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评价新论》一文。为了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史学界有关中国民族史上“和亲”问题的论述,特摘发陈育宁同志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的文章《论历史上的和亲》的有关论述,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历史上,个人主义最早表现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想。普罗塔哥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造成了西方早期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 17至19世纪,是个人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人对人是狼”,“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维坦”体系,强调人类利己和目私的本性。洛克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占星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历史上的占星术〔1〕鲁子健古人根据观察天象变化以占卜人世吉凶祸福的数术,称为占星术(学),或称星占术(学)。占星术源起于原始宗教活动,它所反映的天人关系,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独特文化信仰,并对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占星活动的思想渊源可以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