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对广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及其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住建筑普遍缺乏有效的遮阳隔热措施,仅22.1%的居民对热环境感到满意,居民普遍期待改善室内温度。通过对26~30℃条件下、29℃及30℃辅助机械通风条件下的环境进行热感觉投票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在28℃以下时,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室内温度在29~30℃时,利用电风扇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改善重点在于采用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隔热措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2.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盐城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及居民的热舒适评价,选取市内某典型城镇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客观呈现热感觉与湿感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对冬季室内的热环境不满意度较高,同时对偏冷室内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该文以期能够为盐城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室内舒适需求水平与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大小密切相关,为此既有建筑差异化的室内热舒适需求现状,是零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调查寒冷地区-西安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现状,归纳室内热环境差异化特征,剖析居民热适应机理,提出热舒适度分级依据。结果表明既有集中供暖商品住宅、分散采暖拆迁安置住宅、农村分散间歇采暖住宅的室内热湿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差异化的室内热环境具有热适应能力,主观心理适应以及着装、活动量等行为调节是热适应的重要方式;经济条件和建筑采暖方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热舒适度分级的重要依据;既有居住建筑现存在三级不同的热舒适度水平,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9. 2~22. 7℃,14. 8~20. 6℃,9. 4~13. 9℃。  相似文献   

5.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楠  马季  刘皓 《暖通空调》2016,(7):111-115
通过对非供暖空调环境下人体热适应性的分析,确定体感温度为混合通风系统的调控目标参数。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和评价等级,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室外空气温度下满足室内热舒适条件的混合通风量范围。采用实测和软件预测2种方式,对居住建筑混合通风量和自然通风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需求通风量与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得出满足室内热舒适所需的机械通风量,确定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混合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非供暖空调环境下人体热适应性的分析,确定体感温度为混合通风系统的调控目标参数。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和评价等级,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室外空气温度下满足室内热舒适条件的混合通风量范围。采用实测和软件预测2种方式,对居住建筑混合通风量和自然通风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需求通风量与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得出满足室内热舒适所需的机械通风量,确定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混合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主观调查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连地区冬季多层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并从建筑围护结构与室内热湿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在散热器间歇供暖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蓄热性、气密性、楼层位置和朝向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居住者热湿感觉以及居住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衡阳地区高校学生宿舍在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与热舒适度,对衡阳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并同时对宿舍常驻学生进行了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宿舍室内的热感觉为热,相对湿度较高,室内通风效果不佳,63%的学生对宿舍室内的热舒适性表示不满意.利用适应性PMV模型计算得出夏季宿舍室内的热湿环境处于Ⅲ级标准,室内热环境较差.通过线性拟合得到预测平均热感觉PMV与操作温度top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得自然通风下学生宿舍夏季室内可接受温度为23.9~28.6℃,室内的热中性温度为26.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兰州市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本文对兰州市6套典型既有集中供暖住宅冬季室内热湿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并对各住宅房间的PMV-PPD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度良好,供暖住宅的热状况基本能满足人们的热舒适要求;但也存在新旧建筑供热不平衡现象严重,出现过冷或过热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建筑物隔热水平 改善居住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热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原有的居住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远远不能满足舒适条件的要求,为了创造南方地区舒适的居住热环境,根据综合分析,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建议和若干作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卧室睡眠环境进行问卷和实测调查,了解了上海市卧室环境热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建立了基于Trnsys平台的通风对睡眠环境热舒适性影响的模型,分别研究了白天换气次数、夜间换气次数、卧室居住人数三个因素对能够满足睡眠环境热舒适性的时间比例的影响,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三因素线性回归的敏感性分析,得到的结论通风可以长时间保持夏季夜间室内热舒适性,并且夜间通风次数对睡眠环境热舒适性影响最大,其次是白天换气次数,室内居住人数。  相似文献   

13.
近零能耗建筑对气密性有较高要求,良好的气密性可以降低无组织渗风导致的冷、热负荷,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气密性要求尚不明确。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建筑气密性(50 Pa)与常压下空气渗透换气次数的转换方法,计算了得到不同气密性等级对应的年平均空气渗透换气次数(常压)。并在TRNSYS能耗模拟平台建立了典型建筑模型,模拟计算了气密性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空调通风能耗的影响。最后以营造更加节能和热湿舒适的室内环境为目标,建议自然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3. 0 h-1,机械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1. 0 h-1。  相似文献   

14.
从人们追求舒适的室内热环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通风对人及居住环境的重要作用。对烟囱效应及其原理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提出烟囱效应在高层建筑中的通风降温具有较大的潜力。探讨了烟囱效应的作用,并以一些实例说明烟囱效应的良好效果。建议在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的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充分应用烟囱效应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被动式建筑具有密闭性良好、减少能量损失的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由于围护结构密闭性较高,被动式农村住宅通风换气技术对提高和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和环境热舒适性尤为重要。针对沈阳某高校示范建筑,分析通风换气技术对其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影响,应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解算,给出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和PMV、PPD指标的分布状况。分析不同送风温度、送风风速工况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温度分布情况,以及PMV、PPD指标对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确定满足环境热舒适性要求的送风工况,为农村被动式住宅的通风换气技术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暖通空调》2021,51(5)
建立了一套研究半室外空间内部水体对热湿环境影响及舒适性评价的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对半室外空间内部河道水体对热湿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发现,自然通风工况下该环境在夏季通风设计条件下部分区域的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数可达到Ⅱ级舒适性要求,但是在河岸的角落出现热舒适性较差、仅达Ⅲ级舒适性的区域。对此,建议在热舒适性较差的区域增设局部通风设施(例如风扇等)来增强该区域的气流流动,从而实现改善局部热舒适性的目标。研究认为,将河岸角落区域的气流流速增强到0.6 m/s以上时,热舒适性指标即可以达到Ⅱ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拉萨市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拉萨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本文分别对拉萨市乡村住宅建筑和城市住宅建筑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室内风速进行了测试,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冬季室内人员的活动量及衣着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测试数据及调查情况,利用标准有效温度SET与不舒适性指标DISC对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利用...  相似文献   

18.
自然通风是建筑运营中的重要一环,针对中小学建筑使用群体年龄小、数量大、建筑换气频率高的特点,自然通风在中小学建筑中尤为关键,这不仅是绿色建筑理念下被动式技术的体现,也是维持中小学教室室内舒适环境的措施。文章以沈丘县某中小学教室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气候条件,探究在不同开窗面积下教室室内的通风情况,以及导风板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并运用CFD软件对教室的自然通风进行模拟优化,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希望为类似教学建筑室内热环境优化提供理论方法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的分析,指出通风是达到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并对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通风除湿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森  潘毅群 《建筑节能》2012,40(6):15-20,23
定量分析了空调房间开窗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主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及系统仿真方法分别对建筑渗透风量及在此风量下室内的温湿度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某高层建筑为例具体阐述了上述方法。案例分析表明对于特定建筑来说,当室外温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可以在保证室内舒适性的前提下利用开窗渗透进行通风换气以补偿新风,同时稀释室内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