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含氯消毒剂加防锈剂的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含氯消毒剂加防锈剂亚硝酸钠的最佳浓度。方法 以“九星牌84消毒液”为代表,将30份消毒液样品按盲法设计,并随机分成不同亚硝酸钠浓度的5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消毒液对照组,观察各组有效氯浓度变化情况和防锈作用。结果 加入亚硝酸钠浓度不同,消毒液的有效氯浓度变化情况和防锈作用不同。结论 含氯消毒剂加亚硝酸钠作为防锈剂是可行的;加入亚硝酸钠的最佳浓度为0.01%,其次为0.05%。  相似文献   

2.
含氯消毒剂对物品消毒效果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999年7~8月,对用康威达速溶泡腾消毒片(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500 mg/片)溶液浸泡一次使用性注射器、擦拭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将用过的一次使用性注射器50副(作为一份样本)浸泡于 10 000 ml自来水中(针筒、针头分开),振荡摇匀,取1ml加入含 9 ml中和剂的试管中,作为消毒前采  相似文献   

3.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消毒性能及毒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种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性能及其毒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消毒剂的实验室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分别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 in和10m 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5000 mg/kg(体重)。含有效氯1000mg/L的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对动物完整皮肤刺激指数为与皮肤刺激致敏性均为0。结论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该消毒剂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K le in-Defors悬浮灭活试验与鸡胚感染试验方法,对含氯复方消毒剂灭活H5N1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含氯消毒剂在125 mg/L以上时,对两种禽流感病毒的杀灭率可达到99.99%以上。在实际应用中,推荐该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为有效氯167 mg/L。结论,该复方含氯消毒剂对两种禽流感病毒有很好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近1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有关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研究结果,为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提供系统参数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ubM ed、Sc ienceD irect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对2000-20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收集、阅读、统计分析,并作出系统评价。结果共查阅到2000-2011年内有关含氯消毒剂研究文献共102篇,其中中文文献65篇,英文文献37篇;65篇中文文献分布在23种期刊上,有49.23%发表在《中国消毒学杂志》上;37篇英文文献分布在Water Research和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等17种期刊上,发表数分别占37.84%和13.51%。在102篇文献中,涉及到含氯消毒剂包括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钙以及氯胺T。综合杀菌效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结论 2000-2011年,有关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研究报道数量在化学消毒剂中仍居前列,应用最广泛,主要种类和效力以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为主。  相似文献   

6.
碳酸氢钠加入含氯消毒剂中防锈的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含氯消毒剂加碳酸氢钠防锈的最佳浓度。方法以“顺发牌消毒泡腾片”为代表,将48份消毒液样品按盲法设计,并分成不同碳酸氢钠浓度的实验组,1个空白消毒液对照组,观察各组有效氯浓度变化情况和防锈时间。结果加入碳酸氢钠浓度不同,消毒液的有效氯浓度变化情况和防锈作用不同,加入碳酸氢钠后消毒液样品的有效氯浓度42 h没有变化,1.0%碳酸氢钠防锈时间铁钉、刀片均可达到96 h。结论含氯消毒剂加碳酸氢钠作为防锈剂是可行的,加入碳酸氢钠的最佳浓度1.0%,其次为0.5%。  相似文献   

7.
一种复方含氯消毒剂现场消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含氯消毒剂现场消毒效果及其对环境物品和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消毒剂杀灭物体表面细菌的效果及其对物体和生长植物影响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用含有效氯1 000mg/L以上的复方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20 min以上,对物体表面和新鲜植物表面上污染的自然菌杀灭率可达100%。该消毒剂喷洒到物体表面无损坏作用,不损害植物生长。结论该消毒剂对环境物体表面上细菌杀灭效果可靠,无腐蚀性,对植物无损害。  相似文献   

8.
在电镜下观察了消毒剂作用后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破坏情况,并与用SPRIA法检测HBsAg抗原性破坏结果作比较,结果,含二氯异氰尿酸钠,碘伏与戊二醛的3种消毒液,破坏HBV颗粒结构的最低有效浓度均高于破坏HBsAg抗原性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含氯消毒剂对手术器械的锈蚀作用及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含氯泡腾片、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手术器械,观察两组消毒剂不同时间对器械产生锈蚀情况;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 h,观察器械表层情况及存放48 h消毒液细菌监测情况.[结果]含氯泡腾片稀释液浸泡器械5 min~10 min开始出现锈蚀反应,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器械48 h无锈蚀反应;两组器械锈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消毒液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 h,器械表层情况有差异;两组消毒液存放48 h细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结论]基层医院无清洗消毒设备时,用手工清洗传染病污染的器械前使用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器械,既不会使器械产生锈蚀,又可达到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贾凤琴 《护理研究》2010,24(8):2116-2117
[目的]观察不同含氯消毒剂对手术器械的锈蚀作用及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含氯泡腾片、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手术器械,观察两组消毒剂不同时间对器械产生锈蚀情况;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h,观察器械表层情况及存放48h消毒液细菌监测情况。[结果]含氯泡腾片稀释液浸泡器械5min~10min开始出现锈蚀反应,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器械48h无锈蚀反应;两组器械锈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消毒液浸泡血液污染器械4h,器械表层情况有差异;两组消毒液存放48h细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结论]基层医院无清洗消毒设备时,用手工清洗传染病污染的器械前使用含氯消毒粉稀释液浸泡器械,既不会使器械产生锈蚀,又可达到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2000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手术切除的355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163例(HBV组),丙肝相关肝细胞癌73例(HCV组),119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组(NBNC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轻,男性患者比例高,甲胎蛋白(AFP)均值高;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最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伴白蛋白降低者比例高,体检发现的小肝癌居多,肿瘤分期相对较早;NBNC组患者由于无肝病背景,往往缺乏定期体检,多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故发现时以大肝癌为主,合并血管侵犯,肿瘤突破包膜者比例高。术后生存情况:HBV-HC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4.0%,30.7%和11.53%;HCV-HCC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8.2%,41.9%和31.41%。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χ2=10.92,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病毒感染类型是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前者的1.5倍(P=0.03),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其0.85(P=0.5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慢性HBV携带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1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和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7.52%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在2级以上,HBeAg阴性携带者G≥2占70.59%,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与HBV-DNA滴度无相关性(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χ2=51.589,P<0.001)。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建议行肝脏穿刺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血液传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的感染指标进行检测。方法对经本院确诊的35例血友病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HBV六项指标。结果 35例血友病A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88.6%,输血次数和输注血液制品为主的种类与患者抗-HCV阳性率有相关性(P<0.01)。HBV六项指标检查,其中5例患者抗-HBe阳性(占14.3%),明显低于抗-HCV阳性率。结论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输血次数越多,感染风险越大,而较少输注以冷沉淀为主的血液制品的患者,其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且目前HCV感染率明显高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及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并分析这些病人干扰素治疗(IFN-α2b 3MU,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前血清标本中的病毒X基因和前c/c基因的DNA序列。结果:所有发生T^1762-A^1764突变的5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均有应答,而其余12例病人中仅2例有应答。在5例既有前c区A^1896变异又有c区抗原决定簇aa107—118变异的病人中,4例无应答,1例有应答。其他3例有A^1896位点变异的病人中,2例同时伴有1~2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有应答,而1例伴有5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无应答。应答的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而抗HBc—IgM滴度高。所有病人的血清HBV DNA基因型均为B型或C型。结论:提示HBV基因变异、血清病毒载量和抗HBc—IgM滴度等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但有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以及HBV-DNA之间的关系;了解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及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54例preS1和HBV-M;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72例HBV-DNA。结果1254例中有573例preS1阳性,阳性率45.7%并且preS1阳性只存在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HBsAgHBcAb(小二阳)3种血清模式中,阳性率分别为96.0%、68.6%、81.4%,经χ2检验,3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372例HBV-DNA,有292例>1×104,其中preS1阳性268例,阳性符合率为91.8%,而HBeAg阳性符合率为53.4%;另外80例HBV-DNA<1×104病例中,preS1阳性率仍为50.0%,而HBeAg阳性率仅为2.5%。结论通过对preS1、HBeAg和HBV-DNA的检测分析,证实了preS1作为判断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比单纯用HBeAg和HBV-DNA定量更敏感,更确切,更方便,是一项非常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CTL表位的序列特点,同时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扩增法获取HBV全基因并测序,参考国外文献报道的17个热点HBV特异性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分析其与本文获得的CTL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别。对患者各个表位变异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获得46份HBV全基因组序列,急性乙型肝炎(AHB)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13例。其中40份属于B基因型,6份属于C基因型。对17个表位进行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变异较大的表位有S183-191,S382-390,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C基因型中有P816-824,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P816-824表位在CHB和CSHB组的变异率为27.8%和46.2%,显著高于AHB组(0%,P0.01);C23-31表位在CHB组的变异率为22.2%,显著高于AHB和CSHB组(0%,0%,P0.05)。结论了解HBV CTL表位序列特点,分析其与文献报道的CTL表位的差异情况,对防治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血浆灭活对缓解期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清除作用。方法选择69例缓解期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为治疗对象,每2周单采1次血浆,第1次采集血浆400ml,用亚甲蓝和光照灭活病毒,并于6h内冻存。第2次先采集400ml血浆,再回输第1次采集的400ml灭活血浆,同时采集400ml血浆。将第2次采集的800ml血浆病毒灭活后冻存,待第3次采集时回输用。这样第3次可冻存血浆1200ml,第4次可冻存血浆1600ml。共单采7次。最后1次可置换自体灭活血浆2800ml。1个疗程3个月。第1次灭活置换前和最后1次置换后分别留取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血清中HBV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灭活置换术前、后病毒平均浓度分别为(5.23×105±2.25×102)copy/ml和(2.95×104±1.03×102)copy/ml,灭活置换术前、后HBV含量下降显著(P<0.05)。结论自体血浆病毒灭活置换术对外周血HBV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18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的218例新生儿静脉血,218例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组、剖宫产组。以6月龄时,HBsAg阳性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作为垂直感染的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结果:52例171道分娩产纽婴儿有7例发生垂直传播,感染率为13.4%;166例剖宫产纽婴儿有1例发生了垂直传播,感染率为0.6%,两纽婴儿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儿垂直传播感染HBV与分娩方式单因数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比阴道产可以降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冻干的定值系列血清及其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 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备系列冻干血清,用罗氏的内标定量方法进行定量。将定量系列血清和106拷贝/ml的样本寄发给不同试剂厂家,令其按要求稀释并检测。将定值系列血清的罗氏定量结果与各试剂检测的CT值做标准曲线,比较其定值结果与试剂盒中工作标准曲线的定值结果。结果 采用冻干定值系列血清作为荧光定量试剂盒定量测定的标准,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小于-0.99,斜率和截距与原试剂标准相近,使用该标准系列各试剂的检测结果间的变异(CV)大大降低。结论 该冻干定值系列血清可有效地用于临床HBV DNA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