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微絮凝工艺对受污染的饮用水水源水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着重考察BAF和微絮凝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CODMn和浊度分别为1.0-5.0mg/L、5、0-15.0mg/L和5.0-10.0NTU时,该工艺对氨氮、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5%以上、70%左右和95%左右,出水远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加氯消毒后不易生成致癌物质,可直接供给用户。  相似文献   

2.
微絮凝过滤工艺预处理低浊度海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预处理天津汉沽盐场海水的中试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COD、TSS的平均值分别为10.6NTU、65.4mg/L、8.25mg/L,SDI较高且难以测出时,出水浊度、COD、TSS、SDI的平均值分别为0.2NTU、42.0mg/L、0.25mg/L和5.5,对前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98.8%、36%、99%。与常规的絮凝、沉淀工艺相比,该工艺出水效果好、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3.
四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微污染珠江原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广州市白鹤洞水厂闲置的一组回转式隔板絮凝池,通过加装填料和曝气设备构建了四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采用其预处理微污染珠江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NH3-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末段出水的NH3-N、CODMn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41mg/L、3.41mg/L、16.5 NTU,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03%、47.85%和61.09%。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较为高效,是处理高氨氮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系统的组成、工作条件、设备技术参数。生产运行结果表明,采用预O3可节省矾耗20%,O3/BAC深度处理技术对浊度、色度、CODMn、NH4^+-N、NO2^--N的去除效果好,出水平均浊度为0.121~0.161NTU,去除率〉99.25%;出水CODMn值为0.48~1.57mg/L,去除率为57%~77%;出水NH4^+-N平均值为0.02~0.237mg/L,去除率为61%~99.7%;出水NO2^--N值为0.001~0.053mg/L,去除率最高达99.74%.  相似文献   

5.
采用絮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对渤海海水进行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试验,考察了该设备的处理效果。当聚合氯化铁(PFC)的投量为5.0mg/L、聚丙烯酰胺(PAM)的投量为3.0mg/L时,在适宜的pH条件下(pH值约为11),经该设备处理后,出水的浊度〈1.0NTU,SDI值〈4.0,CODMn〈3.0mg/L。出水水质可满足反渗透工艺对进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混凝—微滤布过滤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微滤布过滤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再生回用处理,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1000m^3/d、混凝剂硫酸铝的投量为40mg/L、反应罐的HRT约为10min的条件下,系统出水TP〈0.5mg/L、SS〈5mg/L、浊度〈1NTU,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要求。该条件下,系统对C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23%。  相似文献   

7.
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39-41
采用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以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作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水厂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浊度为0.07~0.09 NTU;对藻类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未检测出藻类;在高密度沉淀池投加3 mg/L粉末活性炭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CODMn,出水CODMn≤3 mg/L;高密度沉淀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组合工艺总去除率为54%;在未投加任何消毒剂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细菌基本为零,能保证很高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MCM/RO工艺对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雪  梁晓  李曼  王华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3):92-94,99
采用微滤-活性炭过滤-微滤-反渗透(MCM/RO)工艺对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CODMn、TOC、UV254、细菌和总大肠菌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上述各指标的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095NTU、2.57mg/L、0.84mg/L、0.013cm^-1、16个/L和11个/L。RO膜对砷、镉、铅的截留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5%、99%和98%。  相似文献   

9.
膜混凝反应器处理滦河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膜混凝反应器(MCR)对滦河原水进行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膜污染及清洗方式。结果表明:MCR工艺的出水水质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在高温、高藻期投加4mg/L三氯化铁后,对CODMn的去除率为44.6%,若同时投加2mg/L的有效氯,则可使对CODMn的去除率提高到53%,且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时出水水质仍保持稳定;该工艺对浊度、细菌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膜在较高通量下运行时,采用化学在线清洗(即EFM操作)可有效清除膜污染物质,及时恢复膜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0.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黄浦江上游原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黄浦江上游原水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中试研究表明:在臭氧有效投量为2.0mg/L、臭氧接触塔和活性炭柱停留时间均为11min的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水中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95%和48.83%,出水CODMn和UV254值分别为2.96mg/L和0.053cm^-1;为保证炭柱出水氨氮浓度≤0.5mg/L,建议控制炭柱进水氨氮浓度≤1.5mg/L;水温、进水浓度、炭柱停留时间以及臭氧投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力停留时间对BAF除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曝气生物滤池(BAF)除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RT对BAF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当HRT为0.63 h时,出水浊度、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均较高,BAF的除污效果较差;当HRT为0.83 h时,出水COD浓度可降至50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到85.87%;当HRT为1.0 h时,BAF对浊度、氨氮和总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5.98%7、7.08%4、0.09%,出水浊度<4 NTU、氨氮<8 mg/L、总氮<35 mg/L。  相似文献   

12.
微滤膜用于饮用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微滤膜处理杭州市清泰水厂的沉后水,中试结果表明,微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且基本不受通量的影响。微滤膜对浊度的去除率〉99%,对细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接近100%;对Fe和色度的去除效果也很好,出水中的铁〈0.05mg/L,色度〈5倍,而对Mn的去除则受前处理的影响较大;经过微滤膜处理后,水中的碱度和余氯基本无变化;对有机物、氨氮、UV254等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均低于20%。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钱塘江原水,合适的设计通量为120L/(m^2&#183;h),应采用无回流操作方式,化学清洗的周期为24h。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对景观水体的脱氮效果,开发了前置反硝化BAF工艺,考察了其对景观水体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并与传统BAF工艺作比较。结果表明,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对T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BAF工艺,前者对TN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和88%,而后者的分别为30%和47%;两种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相近,但前置反硝化BAF工艺的出水水质更稳定;对于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当水力负荷为1.42~4.95 m/h时,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率均随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在水力负荷为2.12 m/h的条件下,回流比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对TN的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回流比为1.5∶1;另外,对TN的去除率随进水C/N值的增加而升高,当C/N6时,系统的脱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采用石英砂、沸石、锰砂和颗粒活性炭滤柱进行了单独及串联微絮凝过滤预处理低浊度海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微絮凝过滤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锰砂的相对较差;颗粒活性炭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其余3种滤柱只能去除小部分的有机物;4种滤柱单独过滤的除盐能力均很弱。而串联过滤工艺明显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和除盐能力,几乎全部的浊度和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均能被有效去除。当采用三氯化铁作絮凝剂时,石英砂滤柱与颗粒活性炭滤柱串联的除盐效果最显著;而采用PAC作絮凝剂时,锰砂滤柱与颗粒活性炭滤柱串联的除盐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生物陶粒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粒滤料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陶粒滤料对有机物、藻类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25%,最高可达38%;对氨氮的去除率〉60%,最高为7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98%;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浊度〈1NTU。此外,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及较多的连通等特性的陶粒处理效果好,适合作为水厂工艺改进的首选滤料。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氧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能够改善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提高出水浊度保证率和CODMn保证率;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常规工艺;灰关联度分析结果也显示PPC预氧化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灰关联度大,综合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辉  李星  刘俊良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5):64-65,69
采用可调式六角孔网格絮凝系统处理浊度为10 NTU、色度为30倍的低浊水,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在不同进水流量(150、200、250 L/h)下,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9.0%~90.0%)、(74.0%~85.3%),且处理效果随进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六角孔网格模块按照网片面积由大到小的方式自上而下排列时,对浊度和色度的处理效果最好。低浊水经多个六角孔网格模块絮凝作用后,絮体的平均有效质量密度为1 287 kg/m3、平均当量粒径为328.70μm、平均自由沉速为12.94 mm/s、二维分形维数为2.5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景观水体中浊度、COD、溶解性COD、TN、TP和藻类的去除效果,并与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和氯化铁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同时还考察了上述几种药剂的污泥产生情况以及高铁酸钾对水体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混凝剂相比,高铁酸钾对浊度、COD、溶解性COD、TP和藻类的去除效果更好,但对TN的去除效果比PAC略差;高铁酸钾去除的污染物量较多,产生的污泥量较少;高铁酸钾可提高景观水体的BOD5/COD值,显著改善了水体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9.
实现UBAF快速启动的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工艺,以生物陶粒和聚苯乙烯为填料,进行了自然挂膜法和接种挂膜法的对比试验,考察了UBAF对COD、NH4+-N及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成熟后,UBAF对COD、NH4+-N及浊度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时UBAF对上述指标的平均去除率为81.04%、80.21%和95.97%,若要达到同样的COD去除效果,接种挂膜比自然挂膜缩短了4~6 d.聚苯乙烯填料UBAF对NH4+-N的去除效果优于生物陶粒填料UBAF,而后者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前者好.  相似文献   

20.
BAC滤池对浊度和颗粒数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简称“两虫”)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为此选用浊度和颗粒数作为“两虫”的替代指标,以对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率来衡量生物活性炭(BAC)滤池对“两虫”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颗粒数表征滤后水水质比采用浊度更适宜。过滤初期颗粒数从峰值降到50个/mL以下所需的时间比浊度降到0.1NTU所需的时间多1h左右。正常过滤期间BAC滤池进水浊度一般在0.1NTU以下,经过BAC滤池处理后,浊度得到进一步降低,平均去除率为52.7%。炭层对浊度的去除率为56.4%,其出水浊度基本上都低于0.05NTU,而砂层对浊度不但没有去除能力,反而使出水浊度平均上升了约3.7%。炭层对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为33.3%,砂层对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为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