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不少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该病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节段性炎性脱髓鞘和(或)轴索华勒变性。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4g/(kg·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32±1.26)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6.34±1.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0.89±0.7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3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王政乾  王冬 《中原医刊》2007,34(3):62-63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输血浆对症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GBS197例,其中54例(A组)每日用免疫球蛋白0.4g/kg,静脉滴注,连续5d;输血浆对症治疗(B组)为54例;激素治疗组(C组)为89例。观察三种疗法的肌力恢复、并发感染、平均住院天数、辅助呼吸时间、气管切开的例数及死亡率。结果 A组的肌力恢复与并发感染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呼吸时间与B组及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例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治疗GBS对于肌力恢复、减少并发感染、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呼吸时间等均优于输血浆对症治疗和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4.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急性期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急性进展期格林-巴利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量(IvIg)静脉注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治愈率及进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接近对照组,肌肉恢复时间观察组中病人病程明显缩短。结论:IvIg治疗格林-巴利使用上越早,疗效越显著。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故此疗法可作为GBS的简便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1998年5月~2005年6月使用WIG联合MP冲击疗法治疗GBS共38例,应用IVIG0.2g/d.bw,连用6d,MP剂量为1000mg/d溶于5%GS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4.6h,1次/d,3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另设对照组29例,用地塞米松20mg/d,7—10d后改用强的松口服。强的松用法均为开始40~60mg/d早晨顿服.此后每周递减10mg,减至10mg/d后1wk,改为5mg/d维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d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IVIG联合大剂量MP治疗GBS的病人,四肢肌力及呼吸肌麻痹等恢复显著,按功能评定的临床分级、临床见效时间、临床治愈率及总显效率方面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GBS是一种由某些病毒感染触发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应用IVIG联合大剂量MP冲击治疗GBS,可降低病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减轻急性脱髓鞘病变的组织炎症和水肿,减少脱髓鞘程度,促进髓鞘的修复,改善脱髓鞘区的传导功能。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快而显著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法,设施完备的医院GBS死亡率已降至3%~5%,而基层医院因受条件限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近年来,国内将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于治疗GB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适合于任何医院及各类患者,越来越受到基层医院关注。我科十年间应用IVIG治疗34例GBS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5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痊愈24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9例,显效率为82.4%.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颅神经,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详,多数学者认为与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对GBS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往常规应用激素治疗GBS效果欠佳,病程较长,特别是伴有呼吸肌麻痹的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1998-10~2003-10年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GB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GBS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有根性刺激症状的患者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果31例在治疗后病情停止进展,2~3d后症状开始缓解,肌力改善时间为3~19d不等,肌力从0~4级恢复到3~5级,有根性刺激症状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后症状缓解。出院时肌力恢复正常22例,逐渐恢复17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确切,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合用激素冲击治疗可缓解神经根性刺激症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挺  刘强  李秋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2-162,16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痊愈8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3例,显效率为82.4%。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治疗效果.方法: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进行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置换前后血液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置换后弃浆液的免疫系列、补体系列.结果:2例痊愈,3例好转、患血液中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弃浆液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血液.结论:双重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轴索型古兰-巴雷综合征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Q  Meng W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66-1266
目的探讨轴索型古兰-巴雷综合征(GBS)兔模型腓总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的改变.方法对注射脂多糖(LPS)后发病兔3只、未发病兔3只和对照组8只兔进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运动电位、F波潜伏期测定,并进行胫前肌肌电图检查.结果发病兔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为48.3 m/s±2.9 m/s,未发病兔为47.4 m/s±2.5 m/s,对照组为51.6 m/s±7.6 m/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只发病兔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F波潜伏期均正常,复合肌肉电位明显降低.发病兔胫前肌肌电图可见正相尖波和纤颤电位.结论发病兔腓总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轴索型GBS病人的电生理学表现,表明电生理学对轴索型GBS的诊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心理测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神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相关的心理学特点。方法 对 42例格林 巴利综合征病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自评抑郁量表 (SD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同时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格林 巴利综合征病人常有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严重的躯体化症状 ,3种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对格林 巴利综合征病人给予适当心理及抗抑郁治疗 ,良好的家庭照顾及医疗支持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以小纤维感觉神经受累为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  董可辉  王拥军 《北京医学》2003,25(4):226-228
目的 探讨以小纤维感觉神经受累为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以麻木疼痛为主诉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进行相应的电生理测试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4例均有病前感染史,麻木起病,5~14d内病情达高峰;脑脊液分析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24h IgG增高3例,寡克隆区带(OB)阳性2例。常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或)末端潜伏期(ML)减慢3例,正常l例,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减慢3例,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2例,4例F波出现率均低于正常,针极肌电图2例正常,2例胫前肌大力收缩时为单纯相;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均在正常范围内。预后良好,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麻木疼痛感恢复较使用激素治疗者快。随诊6个月后,l例患者仍有麻木感存在。结论对临床表现为麻木和疼痛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除外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累的情况下,应考虑小纤维感觉神经受累。早期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可能有助于感觉异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及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BS临床表现轻较,早期肌萎缩较少见,常以双下肢无力起病。成人常以复视伴颅神经障碍起病,病情相对较重。GBS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更多见于小儿;肝功能损害多见于成人。结论:了解小儿与成人GBS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肝功能损害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肌萎缩一起,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参考,尤对于成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uilian-Barre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应用IVIG0.4g·kg-1·d-1连用5天,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大剂量IVIG治疗GBS临床分级评分和见效时间均优于激素治疗组(P<0.05和P<0.001),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GBS临床分级评分和见效时间均优于激素冲击组。  相似文献   

17.
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成  谭湘明 《医学综述》2009,15(11):1752-1753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56例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在予以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3个月后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组。记录患者的7个参数:性别、年龄、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急性期是否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早期是否辅以康复治疗。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显著相关的变量,后用多变量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包括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急性期是否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结论本研究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预后与前期感染、临床分型、肌电图表现、急性期是否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早期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AD)为首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进行研究,并与非AD首发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发病形式、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其预后,并探讨脑脊液蛋白含量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诊断的99例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对AD首发及非首发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程度、病情转归及脑脊液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AD首发的患者在发病1周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发病三周后病情转归亦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AD首发的患者病情转归中为显效、好转、无效的患者在发病2周时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愈差其脑脊液蛋白愈高(P<0.05)。结论:以AD首发的GBS患者,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均较非AD首发的患者差,发病2周时的脑脊液蛋白含量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的 观察采用血浆交换治疗格林 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对 2 1例病人分别给予连续治疗、间隔治疗及延迟治疗 ,对患者症状的恢复进行了观察。结果  2 1例中 19例患者症状如四肢对称弛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球麻痹等均得到恢复 ,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连续治疗疗效明显高于间隔式治疗及延迟治疗。结论 血浆交换对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效。  相似文献   

20.
张晓君  汤晓芙 《北京医学》1997,19(3):163-166
采用人群检测的方法从1993年1月1日 ̄1994年12月31日在北京郊区平谷和通县两县发病的急性软瘫患者中,筛选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共21例,对其中19例进行了多项电生理测定,发现19例患者中17例符合周围神经脱髓鞘的电生理特征;其中10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轴索损害;以轴索损害为主者仅1例,结果表明,脱髓鞘性GBS仍是我国北方GBS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