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痿(BPF)的发生原因和早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我院全肺切除820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痿16例的的临床资料。BPF发生于右全肺切除(13/320)多于左全肺切除(3/500);支气管切端癌残留(10/41)多于无癌残留(6/779),术前化疗(5/110)多于未化疗(11/710),70例自体组织覆盖残端未发生BPF。16例早期处理为胸腔穿刺和抗菌素冲洗,证实胸腔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痿后均给予闭式引流。引流不畅者必要时行胸腔开放引流(5例)。结果:2例痊愈出院(1例早期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反复冲洗,1例3天后行肌瓣痿口修补)。8例带闭式引流管出院,4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开放引流后痿口长期未愈合,1例因全身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PF的发生同残端的处理和残留癌密切相关,支气管残端用自体组织覆盖,是降低BPF发生的有效手段,对于右全肺切除和术前实施化疗或放疗者,更为重要。BPF的处理原则:早期的反复胸腔穿刺并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冲洗和留置胸腔,及时的闭式引流是取得治疗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良好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袖式肺叶切除术的不断推广 ,一侧全肺切除术 (以下简称全肺切除术 )在肺癌手术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对于中晚期肺癌 ,全肺切除术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全肺切除术丧失的肺组织较多 ,因此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达 5 4.30 % [1 ]。山西省肿瘤医院和铁三局医院院自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 ,共实施一侧全肺切除术 110例 ,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 ,旨在探讨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和围手术期处理。1 临床资料本组 110例中 ,男 84例 ,女 2 6例 ,年龄 2 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观察并总结对32例老年肺癌全肺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术后1周诱发肺栓塞死亡1例, 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对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患者提高生存率, 降低手术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在围麻醉期的管理,行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全肺切除者13例.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围麻醉期死亡.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面监护、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5.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行伞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顺性分析23例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在围麻醉期的管理,行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全肺切除者13例。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围麻醉期死亡。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而监护、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6.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是原发性肺癌病程的晚期表现,根据国际抗癌联盟肺癌TNM分期属Ⅲb期,既往多以内科治疗为主,反复胸腔穿刺,胸腔和/或全身化疗,疗效不理想。我院自1988年1月至2003年1月开展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共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按肺癌TNM国际分期标准,肺癌胸膜转移伴癌性胸水属于ⅢB期,既往一般采取非手术疗法,但疗效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本研究通过观察胸膜全肺切除的临床应用,来评估治疗ⅢB期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的注意事项和远期效果。方法对1978年12月至2003年2月间采用该术式治疗的55例肺癌伴有胸膜转移、癌性胸水的患者进行总结,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生活质量、复发情况和生存时间。计算术后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本组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患者术后胸闷、呼吸困难、胸腹壁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恶病质迅速消失,未见胸水复发,但后期绝大部分患者发生远处脏器转移。随访至2003年8月,出院患者中已死亡48例,生存时间5~40月,平均生存期15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仍健在的5例患者术后时间均未超过1年。结论①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②手术中要注意肿瘤切除的彻底性;③术中要重视对切口的保护;④手术打破免疫封闭状态,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⑤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中位生存期;⑥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8.
9.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癌胸膜转移伴癌性胸腔积液 ,内科治疗疗效较差。为探讨本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我们自 1981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对2 8例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患者 ,行胸膜全肺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年龄 36~ 6 5岁 ,平均5 4岁。鳞状细胞癌 3例、鳞腺癌 3例、腺癌 15例、肺泡细胞癌 7例。病灶位于左侧 18例、右侧 10例 ,2 8例皆为周围型肺癌 ,均伴有中等量至大量胸腔积液 ,并有不同程度的胸痛、上腹痛、气促、胸闷及呼吸困难 ,且伴有乏力、低热和贫血等中毒征象。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胸膜全肺…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可使部分中央型肺癌患者获得与全肺切除同样的彻底性,又保留了患侧余肺功能,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2月,对23例65岁以上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该术式,并加强围术期处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下切除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u ZZ  Ren H  Song JF  Zhang CJ  Yu HQ  Miao 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148-150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切除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自1999年12月至2003年8月,6例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经右股动、静脉插管行急诊手术,4例患者开胸经右心房和升主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3例患者行气管环形切除、气管断端行端端吻合;2例患者行气管下段和隆突切除、隆突重建;1例患者行肿瘤剔除术。术前和术后给予雾化吸人,协助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术后呼吸困难均有明显好转,呼吸机辅助呼吸10h~7d,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气管严重梗阻的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患者,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和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于药物组的25%、75%(P=0.007);1、2、3、5年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放疗组分别为47%、18%、6%、1%和12个月,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5%、3%、2%、0%和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增加原发灶放疗是延长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 ≥63Gy、4~6周期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P=0.063、0.071),EGFR敏感突变者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总生存显著优于联合化疗而EGFR突变未知者(P=0.007)。增加原发灶放疗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 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增加三维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Wu YK  Chen KT  Kuo YB  Huang YS  Chan EC 《Cancer letters》2009,273(2):331-335
In the present study, pleural effusions are the first time to be used as the specimens for detection of survivin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e demonstrated that by quantifying survivin expression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80 effusion samples exhibited a diagnostic power of 85% and 75% i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respectively.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with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revealed that both high survivin expression and cancer cells of stage IV were the indicators for poor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In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assay of survivin in pleural effusion could be useful both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for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hmTNF)联合博来霉素(BLM)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112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排尽胸腔积液后分为3组。rhmTNF组32例胸腔内灌注rhmTNF200万~300万单位,BLM组41例胸腔内灌注BLM40~60mg,联合组39例胸腔内联合灌注rhmTNF200万~300万单位和BLM40~60mg。3组患者均每周治疗2次,共4次。治疗后1个月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rhmTNF组、BLM组和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9%、46.3%和82.1%,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及胸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mTNF组、BLM组和联合组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3.1%、51.2%和84.6%,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mTNF联合BLM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相关的miRNA表达,探讨mi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10例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iRNA表达谱,结合临床分析可能与预后有关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84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标本中miRNA表达,结合临床预后分析确认表达差异的miRNA。结果 在5例无进展生存期(PFS)≥5个月和5例PFS≤2个月患者中,芯片筛查显示共13种miRNAs 表达变化倍数>2倍。在84例不同预后肺腺癌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miR-146a、miR-16、miR-155、miR-484、miR-134、miR-141、miR-106b和miR-93共8个miRNA进行QPCR验证,发现仅miR-93和miR-146a表达存在差异(P<0.05),miR-93在预后好的患者中表达升高,变化倍数为2.41倍,miR-146a在预后好的患者中表达下降,变化倍数为0.46倍。结论 miR-93在预后好的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miR-146a则相反,其可能成为判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18.
OBJECTIVES: We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odified intrapleural cisplatin treatment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pleural lavage cytology or malignant effusion. METHODS: Th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for seve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effusion and 18 patents with positive pleural lavage cytology.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 the pleural cavity was filled with cisplatin with a normal saline solution for 30 min.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chest tube du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in the treatment (CDDP) group (5.7 +/- 3.6 vs. 2.8 +/- 2.6 days). We had one operative death that developed a bronchial fistula; however, the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evere.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 and the morbidity rate was 60%. We experienced two carcinomatous pleuritis in the CDDP group.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he CDDP group was 47.0 +/- 11.1 months and the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52.6% and 1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We were able to perform this treatment for these advanced lung cancer patients, which ha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carcinomatous pleuritis. This therapy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a treatment that might lead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without causing sever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表现及其解剖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胸膜种植转移的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伴胸膜种植转移患者的CT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的胸部CT征象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24例)、脏层胸膜转移结节(10例)、壁层胸膜转移结节(16例)及胸膜增厚(3l例)。脏层胸膜转移结节中,分布于肺表面脏层胸膜9处,叶间胸膜l0处。壁层胸膜转移结节分布在膈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肺韧带,共45处。结节小至2—5mm的粟粒,大至5~10mm。胸膜增厚中因直接侵犯造成者10例,间接转移者2l例,后者中9例表现为增厚≤10mm,4例一侧胸膜环状增厚,5例纵隔胸膜增厚,3例肺韧带增厚。结论 肺癌胸膜转移最常见的CT征象为胸腔积液,其次为胸膜转移结节及胸膜增厚。转移结节最常分布在隔胸膜、肋胸膜,并可转移至肺韧带;早期表现为粟粒状,在肺窗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