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在诊断结肠癌血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抗癌中药“卡宁”对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例,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巢式RT—PCR)检测患者服用“卡宁”前后血CEAmRNA的含量。结果: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实验组CEA和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32.5%、60.0%;对照组分别为37.5%、55.0%。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EA和CEA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0%、45%;实验组分别为29.6%、41.2%(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CEA与CEAmR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AmRNA是一个实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血行转移的指标,抗癌中药“卡宁”可有效治疗结肠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紫杉醇、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方法 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一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另一组给予(紫杉醇、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10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为22.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8%;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为16.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液毒性及消化道反应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有效、毒性低,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放疗联合方案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3例(A组);化疗及脑部放疗组44例(B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法。结果就脑内转移灶而言,A组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18例,疾病进展(PD)2例,颅内病灶治疗有效(CR+PR)率(RR)为53.5%(23/43),疾病控制(CR+PR+SD)率为95.3%(41/43)。B组中CR 8例,PR 19例,SD 16例,PD 1例,颅内病灶治疗有效(CR+PR)率为61.4%(27/44),疾病控制(CR+PR+SD)率为97.7%(43/44)。B组CR、SD及RR显著高于A组,PD则显著低于A组。结论化疗放疗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康莱特注射液配合办入疗法治疗恶性肿瘤33例。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7例,缓解率(CR+PR)60.6%;生活质量比治疗前改善23例达70%;疼痛缓解率47%、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5.
陈绍俊 《华夏医学》2001,14(4):427-428
目的:评估PoVIP方案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1997年8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31例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使用PoVIP方案(鬼臼乙叉甙软胶囊+IFO+DDP)。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16%,部分缓解(PR)率为40%,总有效率(CR+PR)为56%,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消化道反应 ,骨髓抑制及脱发。结论:PoVIP方案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为满足,毒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栓塞化疗合并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永浩  方富义  莫钦国  梁安民 《广西医学》2005,27(12):1929-1931
目的探讨栓塞化疗合并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与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序贯治疗112例肝癌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病例相似的70例肝癌(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的疗效相比较。结果首次治疗后AFP下降有效率(CR+PR):研究组为68.8%,对照组为30.0%;肿瘤体积缩小率(CR+PR):研究组为78.6%,对照组为34.3%。第2疗程川1P下降有效率(CR+PR):研究组为77.8%,对照组为28%;肿瘤体积缩小率(CR+PR):研究组为80.5%,对照组为45.0%。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CE合并PEI治疗肝癌可以提高疗效,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与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转移性或复发性晚期大肠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组(联合治疗组)56例及单纯FOLFOX4方案组(对照组)52例。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可评价疗效56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SD)24例,有效率为42.86%,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5.71%,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4±0.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5.6个月;对照组可评价疗效52例:CR 1例,PR 18例,SD 21例,有效率为36.54%,CR+PR+SD为76.92%,TTP为(7.9±0.6)个月,MST为14.9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为78.57%,对照组提高率为5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大肠癌使用FOLFOX4方案化疗时加用艾迪注射液,虽在临床疗效上未见明显提高,但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采用卡培他滨与草酸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I3年3月辽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收治4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与草酸铂联合治疗。结果cR4例(占10%),PR20例(占50%),SD11例(占275%),PD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CR+PR)60%,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75%;KPS评分化疗后下降5例,无变化9例,提高10~23分26例。KPS评分提高病例率明显高于其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为主要不良反应,以I~II度为主,症状在治疗休息后明显减轻。结论晚期大肠癌采用卡培他滨与草酸铂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永强  胡晓桦 《广西医学》2005,27(9):1353-1355
目的 评价注射用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病例26例,其中治疗组14例,对照组12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阳性药博宁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唑来磷酸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博宁90mg十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观察28d为1疗程。现察用药患者的有效时间及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8d评价疗效,治疗组CR6例(42.86%),PR8例(57.14%),有效率100%,临床获益率(CR+PR+MR)100%,对照组CR0例,PR9例(75%),临床获益率(CR+PR+MR)75%。主要不良反应: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热2例、腹泻1例。结论 唑来磷酸对癌性骨转移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它比传统使用同类治疗药物具有使用更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吉非替尼治疗3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34例经放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口服吉非替尼250mg/次,每天1次,服药中位时间为4个月。结果:34例晚期NSCLC患者,无一例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PD),全组有效率(CR+PR)为55.9%,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5.3%。中位生存期5.6个月,1年生存率为47.1%(16/34)。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动脉免疫化疗栓塞(TAICE)术后不同转归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N)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明确其对术后疗效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41例,接受TAICE治疗后分别对临床疗效、VEGF及OPN、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完全缓解(CR)患者4例(9.8%),部分缓解(PR)31例(75.6%),稳定(SD)4例(9.8%),进展(PD)2例(4.9%),总有效率85.4%。PR患者OPN及VEGF均明显高于CR患者(P<0.01),SD患者OPN及VEGF均较CR及PR显著升高(P<0.01),PD患者OPN及VEGF均较CR、PR及SD显著升高(P<0.01)。PR患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均较CR患者升高(P<0.05~P<0.01),SD患者AFP、AFU均较CR及PR显著升高(P<0.01),CEA亦较CR患者升高(P<0.05),PD患者AFP、CEA、AFU均较CR、PR及SD升高(P<0.05~P<0.01)。结论:TAI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VEGF及OPN可作为评价其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TS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CEA(癌胚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程放疗同步化疗中的变化,评价以上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NSCLC患者均进行后程照射同步两周期化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完成后4周进行TSGF以及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TSGF、CEA在治疗开始时的阳性率分别为62%、57%,治疗后各观测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尤其对于达CR的患者。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CEA阴性患者的近期生存期显著长于阳性患者。结论:NSCLC患者后程放疗同步TP方案化疗中,对于治疗有效患者TSGF、CEA的下降与影像学资料具有一致性;并且CEA可以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TS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CEA(癌胚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同步化疗中的变化,评价以上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NSCLC患者均进行照射同步两周期化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完成后4周进行TSGF以及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TSGF、CEA在治疗开始时的阳性率分别为62%、57%,治疗后各观测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尤其对于达CR的患者。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CEA阴性患者的近期生存期显著长于阳性患者。结论:NSCLC患者放疗同步TP方案化疗中,对于治疗有效患者TSGF、CEA的下降与影像学资料具有一致性,并且CEA可以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安丽  陈石 《海南医学》2011,22(5):10-13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将60例NSCLC晚期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组30例.对照组30例.唑来膦酸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厄罗替尼方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厄罗替尼分子靶向治疗.结果 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厄罗替尼):有效率(CR...  相似文献   

15.
29例肺癌行放疗联合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胞必佳)治疗,另外29例行单纯放疗。胞必佳组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7例,有效率82.7%;对照组获CR3例、PR14例,有效率58.6%。两组有效率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5)。胞必佳组发热发生率34.5%,皮肤反应发生率55.1%,二者均以Ⅰ度为主。认为胞必佳可提高肺癌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黄英 《中外医疗》2014,33(6):8-9
目的观察和比较盐酸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6例晚期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人埃克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其中埃克替尼组13例,厄洛替尼组13例,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埃克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有效率为23.1%,疾病控制率61.6%。厄洛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7例,有效率为15.4%,疾病控制率69.2%。两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类似,主要为皮疹,均可耐受。结论埃克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厄洛替尼相似,是该类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肺癌接受放射治疗中或放疗后诊断为放射性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西医治疗加中药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症状、体征改善缓解的程度及CT、胸片的变化情况,用精确法卡方检验。结果2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放肺病人,显效17例(65.3%),有效6例(23.2%),无效3例(11.5%),显效 有效达88.5%。22例单纯西医治疗的病人,显效6例(27.3%),有效8例(36.3%),无效8例(36.3%),显效 有效为63.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放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芪竹方改善早期胃癌胃黏膜剥离术(ESD)后气阴两虚型症状及预防胃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84例早期胃癌ESD后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脱落6例,纳入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芪竹方治疗,持续治疗1 a。观察2组临床复发率、胃镜像糜烂灶、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癌胚抗原(CEA)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复发率方面低于对照组(5.13% vs. 20.51%,P<0.05),治疗组可以较好地减少糜烂灶(P<0.01),降低病理积分及CEA水平(P<0.01),改善临床症状(P<0.0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竹方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胃黏膜糜烂、肠化生及异型增生,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25-28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疗效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11月在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且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对于鳞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P)化疗方案,对于非鳞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Pemetrexed/Carboplatin,PC)方案化疗,疗程完毕后从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Complete response,PR)、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选择该时间段体检人群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同源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2,AGR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胸苷腺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水平、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Glucoprotein antigen 199,CA19-9)及血清癌抗原125(Glucoprotein antigen 125,CA125)水平;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AGR2、SIL-2R、TK1、CEA、CA19-9及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疗程内化疗,化疗后患者AGR2、SIL-2R、TK1、CEA、CA19-9及CA125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疗效下CR+PR率为43.33%,PD+SD率为56.56%。观察组CR+PR患者AGR2、SIL-2R、TK1、CEA、CA19-9及CA125水平均低于PD+SD患者(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后与AGR2、SIL-2R、TK1、CEA、CA19-9及CA12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