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刺激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除传统治疗方法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假刺激.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结论]rTMS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4.81±2.05,(11.2±3.8)分;20.42±1.82,(25.3±4.2)分;15.10±4.08,(16.3±2.5)分,P<0.01犦,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60.1±12.1),(26.1±6.8),(51.6±11.2)分,P<0.01犦。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并神经网络重建仪(AM800)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07/2004-07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有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传统物理康复疗法加神经网络重建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物理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的Fugl-Meyer评分(70.3±11.6)和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48.4±10.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98,P<0.01)。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74.9±15.7)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52.2±16.3)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17,P<0.01)。结论: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刺激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除传统治疗方法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假刺激。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Fugt—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结论]rTMS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8例2003-07/2004-03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抗抑郁组43例,对照组4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脑卒中后无抑郁者50例作为无抑郁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抑郁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抗抑郁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与无抑郁组相似。③抗抑郁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与无抑郁组相似。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及抑郁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2、4、12周的HAMD、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周的HAMD、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能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抑郁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SCI后抑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同时每天口服赛乐特20mg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B1.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及生活满意指数A(LSI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及L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改善SCI后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ADL提高,患者抑郁状态的好转和ADL提高会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病情稳定在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给予系统的连续30d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入组时、入组后30d进行评估,评估由康复医师在不知评估对象的组别情况下进行。结果:两组病例在入选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分析,t值分别为0.076,0.1702,0.625,P均>0.05,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选30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组为9.80±4.25,对照组为18.48±9.89,t=4.0316,P<0.01;Fugl-Meyer评分:康复组为72.12±22.34,对照组为49.12±17.69,t=4.0357,P<0.01;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为76.00±20.18,对照组为45.20±16.43,t=5.9179,P<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促进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能明显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加重功能缺损,观察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对其的预防作用以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除外意识障碍、失语、精神病史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d。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分别于入院时、8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和S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和SSS评分分别为14.28±2.31,10.41±6.36,对照组为20.32±3.38,14.43±7.9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87,4.09,P<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后,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并比较两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血肿微创碎吸术后进行早期适当的康复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锻炼对脑出血后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收集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2组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后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支持,两组分别在初次就诊及治疗2、4、8 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精神状态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入院评估、认知疗法及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观察组进入手术室前的血压、心率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理情行为疗法(REBT)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0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EBT,每次20 min,每周3 次。疗程均为8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和ADL3 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SE 和B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正相关(P<0.05),观察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和躯体化因子分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抑郁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REBT 结合抗抑郁药较单用该药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ADL,且REBT 改善情绪障碍中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能与ADL 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观察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问卷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自杀态度问卷各维度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造性故事疗法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68例老年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创造性故事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采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结果:干预后,研究组MoCA、QOL-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创造性故事疗法能有效改善老年MCI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加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环  蒲蜀湘 《中国康复》2003,18(6):363-364
目的 :探讨早期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30 0例 ,随机分为ILIB +康复治疗组 (综合组 )和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各 15 0例。 2组在给予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综合组在早期时联合ILIB。 2组均于治疗前 2 4h及治疗后 6~ 8周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及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 ,2组Barthel指数及FMA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联合ILIB ,更显著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感宣泄及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躁狂评分量表(BMR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躁狂、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BMR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躁狂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冲动行为发生率,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