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4岁、1989年4月26日因头痛3个月,头痛加重伴呕吐20天,左侧偏瘫3天而入院。查体:神导恍惚,查体不合作,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侧肢体肌力Ⅰ级、右侧Ⅴ,双Babinsri氏征阳性。头颅CT:右颞叶、左枕顶分别见大片不规则低等密度区,增强扫描后于低密度区,可见等密度不规则环状影。双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移位。CT诊断为右颞、左顶多发胶质瘤。 手术经过:入院3天发生脑疝、经脱水治疗脑疝缓解后,急行右颞叶肿瘤大部分世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见肿物呈囊性,内含草黄色液体约50ml。病理诊断: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意识转清。术后8天复查CT见颞叶肿瘤已大部切除;左枕顶肿瘤无明显变化;中线结构稍有回位,右侧脑室受压基本缓解,但左侧脑室体部受压变形加重。于1989年5月10日又行左枕顶肿瘤  相似文献   

2.
侧脑室脂肪神经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头痛头晕伴行走不稳半月余,近来加重,于2006年12月17日入院.当地头颅CT和MRI示右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大小3.8 cm×2.8 cm×2.5 cm.入院体检:患者双侧巴氏征阳性,右侧肌张力增高,四肢肌力Ⅳ级.术中所见:肿瘤灰白、质软,血供丰富,大小3.5 cm×2.5 cm×2.5 cm;瘤体前达右侧脑室前部,后界为侧脑室中部,后外方与丘脑界限欠清,向内推移透明隔伴部分瘤体进入左侧脑室,内下紧邻室间孔.  相似文献   

3.
<正>例1男性,36岁,因间断性头痛伴渐进性手脚粗大7年,鼻增宽,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近期头痛加重入院。CT平扫示蝶鞍增大,鞍区见一椭圆形略高密度灶,大小1.6 cm×1.4 cm×2.0 cm。MRI检查显示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既往糖尿病病史7年。患者行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例2女性,57岁,患者主诉手脚粗大、口唇肥厚10余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患者女,12岁.主因双眼视野缺损、右眼幻觉伴间断头痛、恶心、呕吐1个月于2008年4月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觉右眼外下侧视物余光缺损,不能觉察右侧身边经过的车辆,伴有间断头疼.症状为突然发作,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岁.2007年3月因颈部肿胀,CT提示胸腺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瘤压迫上腔静脉在外院治疗.术前化疗2个周期后行胸腺部位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纵隔肿瘤化疗后大片坏死,残留极少量变性肿瘤组织.手术后又进行瘤床放疗,治疗结束B超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同年9月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CT检查发现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于2007年10月来本院治疗.根据病史考虑纵隔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后腹膜淋巴结受累,行姑息性放化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肿瘤明显缩小.2008年3月患者于后腹膜胰头上方出现结节灶(3.4 cm×3.0 cm×3.0 cm),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变;同期左下颈部发现直径3.0 cm大小肿块,至2008年9月左颈肿块达6 cm×5 cm×5 cm,行左颈部肿块切取活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0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7年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7年前劳累后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和双侧耳鸣,休息后自觉缓解,症状发作2-3次/年,未进行正规治疗,10天前上述症状持续性加重,外院头颅CT提示右枕叶实性占位病灶,内呈混杂密度影,病灶周围水肿明显,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62岁。因间断头晕、头痛2周,恶心呕吐2天入院。入院检查:右眼睑稍下垂,双眼复视,其余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生化检查垂体六项无异常;头颅CT及MRI示垂体腺瘤可能性大(图1、2);PET-CT示:除鞍区外其他部位未发现肿瘤。病理检查眼观:碎软组织一堆,直径1.5 cm。镜检:送检组织可见3种成分——被覆纤毛柱状上皮的黏膜组织、腺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精神异常2d"于2009年6月4日入院.患者9d前因摔倒致右侧头顶部着地,当时出现昏迷,约2min清醒,间断感头痛,伴头晕.外院行头部CT示"脑挫伤",予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基本消失,仅余轻微头痛.2d前患者逐渐出现狂燥、幻觉、妄想,再次入院治疗.入院情况:体温37.3 ℃,心率98 次/min,呼吸21 次/min,血压141/80 mmHg.  相似文献   

9.
松果体未成熟性畸胎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4岁。于1995年8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痛头晕,伴饭后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服药治疗后无缓解。9天后头痛加剧,不能忍受,于8月21日入院。脑CT示:松果体区一类圆形等密度灶,约25mm×25mm大小,其内见散在钙...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胸背部包块4年余于2009年11月17日入院.CT肋骨三维重建示:左侧第六后肋可见一菜花样骨性密度影,其周可见多个软组织样肿物,肿物内见散在高密度钙化灶,肋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未见胸腔积液征象(图1).体检:左侧胸背部肩胛下角内侧旁可触及一个范围约5 cm ×4 cm包块,质中、边界清、活动度可,轻压痛.既往健康,无外伤史及肿瘤家族史.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7岁。声嘶、饮水呛咳、双下肢乏力9月余。外院颈部B超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未缓解。入院查体咽反射减弱,Romberg征(+)。术前行B超、CT等排除神经系统肿瘤。头部横切位MRI见小脑肿瘤,最大径为3.5cm(图1)。2012年10月12日行全脑DSA,结果提示小脑肿瘤染色,双侧小脑下后动脉多分支供血,肿瘤紧邻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主干(图2)。  相似文献   

12.
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5例,其中生殖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脑膜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直径2.3~5.5 cm。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积水加重1例,行分流术后失访。余4例随访9个月~5 a,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3例无复发。结论: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中小型及后位肿瘤,术区显露良好、脑组织损伤小。合理应用可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伤性颅内迟发出血的形成机制,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的15例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及CT显示到再次出血的时间,临床表现,CT显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2例首次CT均有脑挫裂伤,3例合并有颅骨骨折者均有发生迟发行颅内出血.有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好转者6例;保守治疗者7例,好转者3例.结论 应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病情变化及动态观察,头颅CT早期诊断,适时进行CT复查,以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44岁, 2003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 伴轻度头痛及视物模糊, 自行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症状未缓解。2008年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当地县医院。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红系明显增生, 占43%, 可见H-J小体, 可见嗜多色粒红细胞。未予以治疗。后陆续就诊于其他医院治疗, 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5月因"间断乏力7年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出院。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2015年4月2日入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1.79×109/L, Hb 93 g/L, PLT 57×109/L。骨穿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可见少量尼曼匹克细胞(N-P细胞)。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清晰, 双肺门影不大。腹部CT检查提示脾脏体积增大, 外缘约占10个肋单元。2015年4月5日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X[20]。于2015年4月20日行脾切术。病理示脾脏组织中可见灶性胞浆透亮细胞, 免疫组化:CD68(+)、Ki67散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渔民.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MRI检查头颅平扫示左侧顶枕部混杂信号病灶,约4 cm×3 cm大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左侧顶枕部病灶呈不规则散在斑块状强化(图1).  相似文献   

16.
Liu J  Zhang R  Zhu ZL  Cao P  Li X  Zhou P  Zhang 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0):709-710
患者女,48岁.因乏力、腹胀3个月于2005年9月于外院就诊,B超示盆腔、腹腔多发占位,大量腹腔积液.术中发现3处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术后未治疗.2007年10月患者出现腹胀、纳差,入我院治疗.B超示腹腔积液,肝血管瘤;CT:盆腔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大者10 cm×12 cm;腹腔积液检查呈渗出液,未见肿瘤细胞.考虑术后复发,遂予化疗7个周期,4个周期后复查CT:右肝低密度影,腹腔积液消失,肿块缩小.2008年10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2009年1月复查B超提示腹腔积液及腹腔占位,腹腔穿刺见少量血性腹腔积液(因量少未送检),考虑再次复发,化疗2个周期.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头痛及头昏2周,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08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后出现神志不清.CT示额顶部大脑镰旁团状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周围片状低密度水肿,中线结构右移.MRI见左额叶一块状异常信号影,T1W1呈稍低信号,T2W1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大小约6.8 cm×5.3 cm×5.6 cm,向右额生长,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两侧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向右移位,颅脑血管增强MRA示左脑前动脉显著右移,并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伴有乳头状结构的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患者女,56岁。因枕叶占位切除术后17年头晕、头痛入院,外院CT平扫示枕叶占位伴梗阻性脑积水,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侧侧脑室内囊实性血供丰富的占位性病变,考虑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能。低倍镜下,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系统(TPS).单个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9.6 MBq,粒子间距0.5~1.0 cm,中位MPD为102.9 Gy(95.8~113.4 Gy).在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肾上腺肿瘤内.治疗后1~10月对病灶影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CT影像复查示: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NC)1例,有效率87.5%(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的并发症为疼痛(3例)、少量出血(1例)、发热(2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例1,男,35岁。9月前行双下肢纤维肉瘤切除术,入院前2月出现头痛、呕吐伴走路不稳,CT:左桥脑小脑角见5cm×4cm高密度区。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