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抗氧剂2246和乙酰氯为原料,进行单酚羟基酯化反应,合成了2-(2-羟基-5-甲基-3-叔丁基苯甲基)-4-甲基-6-叔丁基苯基乙酸酯(简称抗氧剂2246单乙酸酯),作为传统抗氧剂2246的更新换代产品.合成抗氧剂2246单乙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抗氧剂2246)∶n(乙酰氯):n(三乙胺)=1.00∶1.15∶...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2,4-二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为反应原料,36%盐酸为催化剂,在含有双十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水乳液中进行酚醛缩合反应,制备了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2246-A)。考察了合成2246-A的适宜工艺条件。在n(2,4-酚)∶n(多聚甲醛)=2∶(1.0~1.20);m(2,4-酚)∶m(乳化剂)=1∶(0.006~0.01);m(2,4-酚)∶m(催化剂)=(4.3~10)∶1的条件下,反应温度85~88℃,反应时间5.5~6.0 h,得到2246-A的摩尔收率95.7%。  相似文献   

3.
橡胶防老剂4020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克民 《石油化工》2002,31(1):36-38
以橡胶防老剂 40 2 0合成新工艺小试条件为依据 ,完成了放大试验过程的工艺研究 ,改变了传统的在高压下以较大分子为原料合成橡胶防老剂 40 2 0的工艺路线。在常压下从较小的分子出发 ,以对氨基酸、甲基异丁基酮、甲酸、苯胺为原料 ,分 3步反应合成橡胶防老剂 40 2 0。生产过程安全平稳 ,降低了设备投资和原料成本 ,橡胶防老剂 40 2 0收率达 90 5 %  相似文献   

4.
选用Irganox 1520为抗氧剂、Tinuvin 765为光稳定剂、Tinuvin 571为紫外线吸收剂配制了微乳液型、透明、稳定体系的防老剂,并将其应用于丁腈粉末橡胶中,考察了防老剂的防老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微乳液中存在两种粒径的液滴,粒径为3.6 nm的胶束液滴占比8.4%,粒径为43 nm的球形液滴占比高达91.6%;防老剂添加量占粉末橡胶0.3%(w)时,试样的氧化诱导期比空白试样提高72.5倍,有效阻止了丁腈橡胶的氧化;微乳液型防老剂处理制得的丁腈粉末橡胶试样经96 h照射,黄色指数仅为35.7,大幅提高了丁腈橡胶的抗黄变性能。  相似文献   

5.
环保型橡胶防老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环保型防老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酚类、磷类、稀土类及一些复合型防老剂的特点。讨论了酚类、酯类、硫脲类等环保型防老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指出防老剂应向高效、环保、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同时对防老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提高防老剂TMDQ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分解法,对防老剂TMDQ(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物)原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反应条件为:缩聚温度125~135℃,苯胺/丙酮(摩尔比)1.0∶1.8,盐酸催化剂在反应系统中的质量分数15%。通过优化缩聚反应参数,采用将回收物料另行处理的方法后,产物中有效组分二聚体质量分数由国内防老剂TMDQ抽样平均结果的4%~10%提高至13%以上,异丙基二苯胺杂质质量分数由5.6%降至0.4%以下;装置运行11 d后,防老剂TMDQ中环己烷不溶物质量分数降至0.05%以下,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氧化诱导时间的方法.测试了新型高效绿色防老剂维生素E体系在溶聚丁苯橡胶(SSBR)中的抗氧化性能.在考察影响实验3种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SSBR试样和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的复配防老剂体系的SSBR试样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在实验使用的SSBR中,当维生素E的质量分数大于0.06%后,SSBR的氧化诱导时间趋于恒定值;维生素E与防老剂168之间存在着对抗效应,与防老剂1076之间存在着加和效应.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防老剂RD市场及新型防老剂对RD的影响出现的问题出发,联系兰化有机厂4000t/aRD的生产及销售,提出了防老剂RD应向优质低耗、高效防老剂FR及复配型防老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防老剂在轮胎胎侧胶中的对比试验,初步探讨了影响轮胎外观变色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适当运用新型防老剂DH和防老剂DTPD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说明了防老剂DH和防老剂DTPD不矢为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防老剂。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防老剂质量,介绍了防老剂生产流程,对反应条件和回收料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采用改进工艺生产的防老剂TMDQ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赵崇智  罗一 《润滑油》1999,14(2):33-36
合成了2246-S抗氧剂,利用红外、紫外和质谱表征了其结构。并在实验室评定了其抗氧性能,结果表明,其抗氧性能优于T501。  相似文献   

12.
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三聚乙醛为原料合成了新型抗氧剂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2,4-二叔丁基苯酚):n(三聚乙醛):n(十二烷基苯磺酸)=1:0.25:0.033 6,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6h。在较佳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为88.7%,纯度为99.8%。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确认目标产物为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  相似文献   

13.
高巍  张博  赵沁 《齐鲁石油化工》2013,41(3):252-254,258
采用顶空进样法分析烯烃废碱液中硫化物组成,用气相色谱与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联用功能(GC-AED)进行测定。通过试验确定了顶空平衡时间为60 min、平衡温度为90℃为较佳试验条件。废碱液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回收率在90%以上,检测限为0.22 ng/μL。  相似文献   

14.
介绍加氢异构化基础油对抗氧剂、抗磨剂、防锈剂和金属钝化剂等添加剂的感受性并采用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研制出无锌抗磨液压油,其各项性能达到了抗磨液压油GB11118.1-94(优等品)及Denision HF-0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聚乙烯中微量抗氧剂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快速测定聚乙烯(PE)中微量抗氧剂含量的方法,确定了微量抗氧剂与固体粉料的混合方式为溶剂混合;经分析抗氧剂A、抗氧剂B、硬脂酸钙和PE粉料的FTIR谱图,确定了在PE中抗氧剂A、抗氧剂B的特征峰分别为1 739.51,855.29cm-1处的吸收峰,同时根据两种抗氧剂的标准曲线可知,抗氧剂的含量与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5以上,抗氧剂A的相对误差小于5%,抗氧剂B的相对误差小于6%。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快速定量分析聚烯烃中微量抗氧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压合成的Co(CO)4 - 甲醇溶液催化剂,并配以高回收钴工艺,对氯苄、CO 羰化合成苯乙酸工艺进行了小试和扩试,得到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t= 55 ℃,常压,n[Co(CO)4 - ]/ n( 氯苄) = 0 .02 ,CO 连续通入,反应时间4 ~5h 。工艺扩试后,苯乙酸收率达到85 % ,纯度达到99 % ,钴回收率达到90 % 以上。  相似文献   

17.
无苛性碱精制工艺在催化汽油脱臭中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催化裂化装置精制前的稳定汽油为原料,采用THS-1脱硫化氢催化剂、TM-1脱硫化氢助剂以及AFS-12脱硫醇催化剂、HY-1脱硫醇助剂,经无苛性碱精制工艺,制备了精制汽油。结果表明,稳定汽油经精制脱硫后,汽油腐蚀级别由三级下降到一级;试样1汽油硫醇质量分数由0.002 5%下降到0.000 4%,试样2的由0.002 3%下降到0.000 3%;试样1的总硫质量分数由0.007%下降到0.003%,试样2的由0.009%下降到0.004%;试样1和试样2脱除硫化氢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 9%,0.003 0%;说明催化汽油无苛性碱精制工艺脱硫效果明显。与苛性碱预碱洗工艺相比,利用无苛性碱精制工艺精制催化汽油,整个过程不产生废碱液,有利于环保,且每年可节省装置运行费用6万元。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加氢异构化基础油对抗氧剂、抗磨剂、防锈剂和金属钝化剂等添加剂的感受性并采用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研制出高压抗磨液压油 ,其各项性能达到了抗磨液压油GB11118.1-94(优等品 )及DenisionHF -0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