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联合强化铁营养(fortified iron nutition,FIN)防治大鼠爆震性聋的可能性。方法 制作强脉冲噪声致聋大鼠模型40只,于爆震前1周至爆震后2周,8只肌肉注射NGF,8只喂强化铁饲料,8只肌肉注射NGF并喂强化铁饲料,8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8只作正常对照。测定爆震前后脑于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阈值,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变化。结果 ABR反应阈:爆震后3d:联合用药组恢复较NGF组和FIN组快,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快,并于14d后已完全恢复正常,NGF组及FIN组明显恢复,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恢复不明显;扫描电镜示:爆震后3h:生理盐水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排列扭曲、倒伏、紊乱、融合及部分缺失,NGF组及FIN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及松散,联合用药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3d后:生理盐水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无明显恢复,NGF组及FIN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已减轻,联合用药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已明显减轻;14d后:生理盐水组病变减轻,NGF组及FIN组病变明显减轻,还未完全恢复,联合用药组病变完全恢复。结论 NGF和强化铁营养能防止大鼠受损的毛细胞进一步变性和坏死,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口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0只白色纯种豚鼠,制备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172dB SPL),爆震前后分别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选爆震前后听阈阈移大于75dB SPL的豚鼠,共15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I组10只,为实验组(导入目的基因Ad-hNGFβ),Ⅱ组5只,为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 perilymphatic fluid,APF)对照组(导入APF);另外选正常白色纯种豚鼠5只,作为正常组,不接受爆震和转染。进行爆震前和基因转染后ABR反应阈测定、耳蜗电镜扫描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d-hNGFβ蛋白表达。结果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豚鼠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强度基本相等。基因导入后第1周,Ⅰ组豚鼠ABR反应阈恢复显著快于Ⅱ组豚鼠ABR反应阈;4周后,Ⅰ组豚鼠ABR已恢复正常水平,而Ⅱ组豚鼠ABR未能恢复正常水平。扫描电镜示,基因导入后第1周,Ⅰ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有轻度紊乱及松散,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排裂扭曲、倒伏、紊乱、融合及部分缺失;4周后,Ⅰ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完全恢复,Ⅱ组豚鼠外毛细胞静纤毛病变减轻,部分病变没有完全恢复。结论腺病毒介导的hNGFβ基因在爆震损伤后豚鼠耳蜗中能高效表达,对听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强化铁营养对抗稳态噪声致聋作用的可能性。方法40只健康幼龄Wis-tar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0只:A组饲标准饲料;B组饲强铁化饲料。将A、B两组大鼠同时暴露于110dBSPL20~10000Hz稳态白噪声,持续40分钟。根据暴露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差值判定听力阈移,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耳蜗显微结构和听毛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暴露后2小时、3天和11天的B组听力阈移值显著小于A组;暴露后21天,虽然两组听力阈移均数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但A组ABR阈值均数仍显著大于该组大鼠噪声暴露前平均听阈。扫描电镜下观察,暴露后2小时的A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出现严重扭曲、倒伏、排列紊乱等病理变化;3天后,上述病变明显减轻;21天后,部分听毛细胞静纤毛排列紊乱仍未能完全恢复。在B组大鼠,外毛细胞静纤毛暴露2小时后有轻度扭曲及排列紊乱,3天后这些病变基本恢复,21天后外毛细胞静纤毛形态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强化铁营养具有对抗稳态噪声听损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对含铁酶类活性的增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豚鼠爆震性聋耳蜗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爆震性聋与耳蜗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扫描电镜进行研究。结果 豚鼠爆震后即刻出现听阈的提高,与爆震前相比,DPOAEs幅值于1kHz处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减低(P〈0.05),在8kHz处两者的差值更大(P〈0.05),DPOAEs幅值随频率升高而逐渐下降,以高频段更为严重。爆震后20天DPOAEs幅值在0.5、0.7、1kHz处基本恢复至爆震前水平,在1.5—8kHz处较爆震后即刻明显提高,但仍低于爆震前水平(各频率均P〈0.05)。爆震后40天DPOAEs幅值与爆震后20天无明显改变(各频率均P〉0.05)。扫描电镜下见豚鼠爆震后即刻出现IHC纤毛排列紊乱,第一排OHC形态基本正常,第二排OHC部分纤毛扭曲或倒伏,尚可看到鸟翼状结构,第三排OHC倒伏、分散,部分折断;20天组IHC纤毛排列仍然紊乱,第一排OHC纤毛基本正常,第二、第三排OHC纤毛排列极度扭曲,以第三排更为严重,少数OHC溶解变性,空位由支持细胞取代;40天组与20天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爆震性聋出现耳蜗HC结构改变及功能减退,提示耳蜗损伤与爆震性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神经生长因子β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联合强化铁营养(fortified iron nutrition,FIN)防治豚鼠爆震性聋的可能性.方法 制作强脉冲噪声(172 dBSPL)致聋豚鼠模型35只,爆震后第7天,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腺病毒携带hNGFβ基因(adenovirus-mediated hNGFβ,Ad-hNGFβ)为基因组,10只豚鼠导入hNGFβ基因并进行强化铁营养为联合组,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人工外淋巴液(artificialperilymphatic fluid,APF)为APF组.5只豚鼠作正常对照组,不经暴露噪声,也不用药物治疗.测定爆震前及基因转染后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阈值.取材时间:基因导入后第1周及第4周实验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耳蜗取材,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检测Ad-hNGFβ蛋白表达并进行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基因导入后第1周,可见Ad-hNGFβ在耳蜗内成功转染.耳蜗各回均有表达,强度基本相等;联合组豚鼠ABR反应阈恢复较基因组快,较APF组明显快;4周后,联合组豚鼠ABR反应阈完全恢复正常,基因组基本恢复正常,APF组未能恢复;联合组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多于基因组,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细胞形态与正常相近.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hNGFβ基因联合强化铁营养能协同作用防治豚鼠爆震性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6.
铁缺乏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与耳蜗毛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饲养期铁缺乏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改变与耳蜗毛细胞改变的关系,探讨铁缺乏引起听毛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缺铁饮食饲养法复制缺铁Wistar大鼠模型33只,标准饮食喂养33只作对照。每组分别于喂养第4,8,12周各随机取11只测双耳DPOAE幅值,并处死做耳蜗扫描电镜。结果 缺铁组第4周,36.4%耳数(8/22)出现DPOAE幅值中、高频率段下移,但扫描电镜下未发现毛细胞病理改变;缺铁至第8周,59.1%耳数(13/22)出现DPOAE幅值中、高频率段程度较重的下移,13耳中,3个耳蜗出现不同程度外毛细胞静纤毛散乱、扭曲、倒伏、融合等病理改变;缺铁至第12周,55.6%耳数(10/18)DPOAE幅值中、高频率段下移。10耳中,5个耳蜗出现不同程度外毛细胞静纤毛散乱、扭曲、倒伏、融合。缺失等病理改变,病变范围扩大。结论铁缺乏可使Wistar大鼠DPOAE以及耳蜗毛细胞发生改变。DPOAE改变发生在毛细胞改变之前,DPOAE幅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延缓或停止,但毛细胞病理改变仍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长因子防治爆震性聋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防治爆震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加实弹演习的炮手125例,分防治组48例(射击前2周至射击后2周肌肉注射NGF)、治疗组43例(射击后1—14d肌肉注射NGF)和对照组34例(不注射NGF)。测定射击前,射击后1,7和14d纯音听阈。结果 爆震后1d:防治组仅1例(2.1%)出现听阈提高(为轻度聋),治疗组有3例听阈提高(7.0%,其中2例轻度聋,1例为中度聋),对照组有6例听阈提高(17.6%,并有重度听力异常);爆震后7d:防治组1例及治疗组中2例轻度听力异常者听力均恢复正常,治疗组中1例中度者转为轻度;14d后:治疗组听力全部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中无听力好转者。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防治爆震性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情况,探讨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豚鼠50只随机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10只,单纯照射组和药物防护组各20只,每组观察20耳。各组豚鼠行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测定后,对药物防护组和单纯照射组豚鼠的耳颞部用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6 MeV电子线予以分次放射(2 Gy/d),每次照射前30 min于药物防护组豚鼠的股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单纯照射组在同一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总剂量达到60 Gy后,各组豚鼠行ABR检测听功能。并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放射后单纯照射组的平均ABR阈值为(52.27±2.42)dB peSPL,较药物防护组(37.65±1.92)dB peSPL明显提高 ( t =2.01, 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外毛细胞计数,单纯照射组为(54.75±7.71)个/视野,较药物防护组(144.50±7.30)个/视野明显减少( F =135.362, P<0.05)。透射电镜观察见单纯照射耳蜗外毛细胞边界不清,细胞肿胀变形,细胞器和细胞核明显异常;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病变明显减轻;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完好。扫描电镜观察见单纯照射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明显倒伏、缺失、排列紊乱;药物防护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基本整齐,偶见倒伏现象;健康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的纤毛排列整齐无倒伏、缺失。 结论 分割剂量60 Gy对豚鼠耳颞部放射可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山莨菪碱对耳蜗辐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连接桥的超微结构和功能。方法借助单宁酸样品处理技术,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超微结构。结果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静纤毛之间存在着侧面连接桥,这些连接桥呈水平走向,将每一个毛细胞上的同一排和不同排的静纤毛连接起来。第1圈到第4圈外毛细胞静纤毛上均可观察到侧面连接桥。排列整齐,结构完整的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就比较多。静纤毛排列紊乱时,这些连接桥就比较少。第1圈和第4圈毛细胞静纤毛的侧面连接桥多一些,而第2圈和第3罔毛细胞静纤毛的连接桥就少一些。静纤毛表面的小泡状结构多时,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也就多一些,静纤毛表面的小泡状结构少时,静纤毛之间的连接桥也就少一些。结论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侧面连接桥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学结构,它在维持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圆窗膜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对放射性内耳损害的保护作用,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内耳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3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1)地塞米松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1次;(2)单纯照射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3)盐水对照组(30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生理盐水1次;(4)健康对照组(10只):不做任何处理。前3组动物在实验前、照射(给药)后第3天、第2周、第2个月后,分别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BR),各组动物均观察中耳黏膜,铺片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BR阈值正常值为(8.2±2.8)dB,经照射后的3组实验动物ABR阈值均较正常值升高并呈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的趋势。ABR阈值在第3天、第2周和第2个月的时间段,地塞米松组分别是:(24.0±14.1)、(27.1±9.9)和 (38.0±15.1)dB;单纯照射组分别是:(24.5±13.5)、(39.5±15.4)和(57.2±18.4 )dB;盐水对照组分别是:(27.0±14.6)、(42.8±13.5) dB(本组仅观察第3天和第2周)。其中,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2周和第2月ABR阈值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基底膜铺片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中,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缺失为(8.0±2.7)个,内毛细胞缺失为(3.7±1.2)个。照射后的3组动物的内、外毛细胞的缺失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且外毛细胞多于内毛细胞。各组均表现为随时间推移缺失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术后第2周和第2个月,地塞米松组比单纯照射组的外毛细胞缺失个数减少,分别为(30.7±7.6)与(60.3±14.5)和(67.3±7.0)与(100.0±5.3),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照射后耳蜗毛细胞表现为纤毛倒伏,融合或缺失其中以第3排外毛细胞为重,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地塞米松组的毛细胞损害在第3天和第2周较其他组轻,但在第2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大剂量放射所造成的豚鼠的内耳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爆震后豚鼠耳蜗残存螺旋神经节细胞分布特点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复制爆震致聋豚鼠模型.取耳蜗做病理检查.观察耳蜗残存螺旋神经节细胞分布特点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爆震组21d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在耳蜗中轴切片的二下部位为(27.0±6.9)个;而正常对照组耳蜗中轴切片的二下部位为(51.0±4.7)个,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豚鼠螺旋神经节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爆震组震后3d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21d后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且有畸形.而同期的正常对照组未发生上述现象.结论爆震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残留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冲击波暴露对豚鼠内淋巴囊(ES)的影响,着重耳蜗形态和ES应答性改变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生物激波管产生的冲击波暴露,超压峰值182.2dB,持续时间10ms,于冲击波暴露前和暴露后不同时间,以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ES和螺旋器的形态变化.结果:早期0小时螺旋器毛细胞无明显改变,而ES腔内浮游细胞量增加,沉积物增多和较多的红细胞;稍晚的24小时~7天,螺旋器毛细胞显示不同程度损害,而ES腔内吞噬活性强的浮游细胞、沉积物产生相应改变.结论:冲击波暴露早期可激发具有吞噬活性的浮游细胞应答性增加;稍晚期ES似对螺旋器损伤后的细胞碎片和变性废物起着吞噬、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对低气压噪声环境条件下豚鼠听阈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低气压及噪声环境下听阈阈移的影响。方法 豚鼠随机分为两大组:造模1天组、造模7天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3小组:阳性对照组、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防治组。模拟高原5 500m高度,并给以110dBSPL白噪声刺激,通过检测听性脑干反应阈移值,观察川芎嗪对低气压及噪声环境下听阈阈移的影响。结果 暴露后各组豚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阈移,以4kHz处阈移最明显;阈移值随着低压噪声环境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暴露时间越长阈移值越大。阳性对照组阈移较治疗组及防治组明显。结论 川芎嗪对低压及噪声暴露的豚鼠的听阈阈移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实验性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影响。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用钙敏荧光探针Fluo-3作为指示剂,观察豚鼠暴露中等强度实验性BUP后耳蜗外毛细胞[Ca2 ]i的变化。结果:中等强度BUP暴露后8 h,至暴露后24 h和3 d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这些变化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的升高是一致的。结论:豚鼠暴露中等强度性BUP可引起耳蜗外毛细胞内[Ca2 ]i的明显增高,且可能是听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治疗新生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60只6日龄SD大鼠被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NS组)、空白对照组( BC组)和干细胞移植组( MSC组),每组20只,制备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将BM-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经枕大池移植到MSC组模型大鼠的蛛网膜下腔中,NS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BM-MSCs,BC组于模型建立后不进行任何移植。经上述处理后3、7、14、21 d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同时收集大鼠脑脊液检测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BDNF)、神经营养素-3( neurotrophin-3,NT-3)、胶质细胞源性神营养因子( glia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 MSC组及NS组大鼠在移植后第7、14和21天,其mNSS评分与移植前和移植后第3天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MSC组、NS组及BC组移植后21 d mNSS评分分别为7.0±2.8、10.0±3.7和11.0±1.6。与第3天比较, BC组仅在移植后21 d出现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7 d和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检测发现MSC组神经营养因子NGF、NT-3、BDNF及GDNF的表达较移植前有显著增加(P<0.05),而NS组和BC组表达反而减少(P<0.05)。结论经枕大池移植BM-MSCs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推断NGF、NT-3、BDNF、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