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β—榄香烯对2—乙酰氨基芴诱发实验性鼠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2-乙酰氨基芴(2-AAF)诱发实验性鼠肝癌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c-myc、c-erb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予以不同剂量榄香烯乳腹腔内注射,观察肿瘤生成状况,并制定c-myc、c-erbB-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小剂量榄香烯乳(5mg/kg)干预组发生肝癌结节数较其他组少;c-myc、c-erbB-2和VEGF在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而增生结节或癌结节均为阳性,其表达水平与榄香烯乳用量无关。结论:小剂量β-榄香烯对2-AAF诱发的实验性鼠肝癌有一定阻抑作用,但不是通过调控c-myc、c-erbB-2和VEGF等基因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β-榄香烯对2-乙酰氨基芴诱发实验性鼠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2-乙酰氨基芴(2-AAF)诱发实验性鼠肝癌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c-myc、c-erb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予以不同剂量榄香烯乳腹腔内注射,观察肿瘤生成状况,并测定c-myc、c-erbB-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小剂量榄香烯乳(5mg/kg)干预组发生肝癌结节数较其他组少;c-myc、c-erbB-2和VEGF在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而增生结节或癌结节均为阳性,其表达水平与榄香烯乳用量无关。结论:小剂量β-榄香烯对2-AAF诱发的实验性鼠肝癌有一定阻抑作用,但不是通过调控c-myc、 c-erbB-2和VEGF等基因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人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7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53蛋白、PCNA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癌旁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仅见于增生结节中,肝硬化组织均为阴性;增生结节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提示p53基因突变是肝细胞癌的频发事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增生结节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作者还讨论了p53蛋白和PCNA表达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PCNA和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且PCNA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癌周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和GSTπ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组织。结论GSTπ可作为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标志酶;增生结节可能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性激素代谢因素在老年喉癌发病中的作用和开辟喉癌临床治疗的新途径。作者在对15例老年男性晚期喉癌患者血中内分泌激素睾酮、雌二醇、FSH和LH水平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喉切除和睾丸切除对上述激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老年男性喉癌病人血中睾酮水平较对照明显升高,睾丸切除后明显降低,在喉切除术后又有所回升,睾丸切除术前血中FSH、L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喉癌病人血中睾酮升高可能与垂体分泌的FSH、LH增多有关,即性激素代谢紊乱在老年喉癌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制备了鼠抗人肝癌单克隆Hab18-葡聚糖-阿霉素导向结合物,放免显像证实该结合物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能选择性地定位于人肝癌局部;对荷瘤鼠的毒理学实验中相同剂量的阿霉素组荷瘤鼠全部死亡,而导向物组全部存活;荷人肝癌裸鼠导向治疗结果表明:该结合物能有效地抑制人肝癌的生长,导向治疗组肿块较治疗前缩小,实验结果提示:Hab18-DEX-ADM结合物对人肝癌有较好的导向治疗作用,其抗癌效果优于单纯ADM  相似文献   

7.
郑杰  武忠弼 《肿瘤》1995,15(6):462-465
本文应用cDNA-RNA原位杂交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前病灶中c-myc、N-ras癌基因和γ-GT酶的表达。结果表明,c-myc、N-ras的过度表达出现于早期增生的小肝细胞以及变异肝细胞灶、增生结节和腺瘤中,γ-GT酶出现稍晚(诱癌6周),起初在病变中的分布与癌基因相似,而在诱癌12周后,酶改变病灶数较癌基因要多。提示两者表达有相关性,癌基因激活可能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雄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测定36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睾酮T)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相比,A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2)高分化的肝癌组织A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0.01);3)肝癌患者血浆睾酮水平轻度增加(P>0.05),但白细胞AR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癌组织中AR含量升高有关,AR的含量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本实验为临床上肝癌的鉴别诊断及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初步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学诱发大鼠肝癌变的启动,促进,发展和癌形成各阶段癌基因表达的改变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Solt-Farber模型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结果c-myc,N-ras在促癌阶段出现高表达,诱癌中期以后随增生结节的发展和癌的形成呈增加的趋势。结论c-myc和N-ras在肝癌的发生中呈协同和持续作用,在分子病理角度进一步证实了肝细胞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 PCNA和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且PCNA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癌周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和GSTπ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雄激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测定36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睾酮T)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相比,A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2)高分化的肝癌组织、AR含量明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汽化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性激素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二氢睾酮结合容量的影响;性激素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二氢睾酮结合容量的影响;腹腔镜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小鼠前列腺癌的肿瘤亚致死损伤区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cDNA-RNA原位杂交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前病灶中c-myc、N-ras癌基因和γ-GT酶的表达。结果表明,c-myc、N-ras的过度表达出现于早期增生的小肝细胞以及变异肝细胞灶、增生结节和腺瘤中,γ-GT酶出现稍晚(诱癌6周),起初在病变中的分布与癌基因相似,而在诱癌12周后,酶改变病灶数较癌基因要多。提示两者表达有相关住,癌基因激活可能诱导γ-GT酶的表达,而且一旦γ-GT基因启动后,则可能不受癌基因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并非所有γ-GT酶异常细胞都具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敏感性较高的PAP法检测了HSV-2诱发的移植性小鼠宫颈癌和增生组织中的HSV-2抗原。结果30例HSV-2诱发的增生或癌组织中有24例阳性,阳性率达80%。14例经HSV-2处理的非增生、非癌性宫颈组织中4例阳性,阳性率为28.57%。两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实验在改良了传统的诱癌模型情况下,检测了HSV-2抗原的表达并进一步确立了HSV-2在实验性小鼠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敏感性较高的PAP法检测了HSV-2诱发的移植性小鼠宫颈癌和增生组织中的HSV-2抗原。结果30例HSV-2诱发的增生或癌组织中有24例阳性,阳性率达80%。14例经HSV-2处理的非增生、非癌性宫颈组织中4例阳性,阳性率为28.57%。两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实验在改良了传统的诱癌模型情况下,检测了HSV-2抗原的表达并进一步确立了HSV-2在实验性小鼠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asp21,AFP在2-乙酰基芴诱发的大鼠肝癌变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及关系。方法 rasp21和AFP采用免疫组化S-P法被检测及分析。结果 诱癌早期增生的肝细胞及变异肝细胞灶中即显示rasp21和AFP的过度表达,并随增生肝细胞结节的形成和演变二者过度表达细胞增多且相伴而存,由此提示,两者与大鼠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rasp21过度表达直接参与大鼠肝癌的启动和演进。  相似文献   

17.
钱连芳  夏晓琳 《肿瘤》1996,16(5):538-540
为寻找肝癌发生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癌基因,并用于基因诊断作者应用Northern印迹法分析8例多结节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IGF-Ⅱ,c-myc,N-ras3种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3种癌基因在8例癌结节中呈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其中1例的各个癌结节中3个癌基因表达程度基本平行。IGF-Ⅱ和c-myc在癌旁组织呈过量表达,其中3例IGF-Ⅱ的表达超过癌组织,而N-ras在癌旁组织的表达都接近正常。提示IGF-Ⅱ和c-myc基因与肝细胞增生有关,而N-ras过量表达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原发性肝癌及癌周肝组织内C-myc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周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97%(40/58)及65.52%(38/58)。C-myc蛋白表达的增加与HBsAg阳性、肝硬化及具有明显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癌周肝内转移、肿瘤无纤维包膜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C-myc蛋白表达增加则肿瘤复发机率亦增高。文中还讨论了C-myc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韦伟  龚建平  裘法祖 《癌症》1999,18(5):492-494
探讨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下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癌为模型,以Ki-67抗原和Sub-G1法分别作为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定量分析方法。凋亡细胞比例与Ki-67阳性细胞比例之比值为描述两者关系的客观指标。结果:除诱癌8周和20周外,余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数目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在肝硬变前期和肝硬变期Ap与Ki基本呈正比关系。Ap/Ki于诱癌2、10、18周  相似文献   

20.
大鼠肝癌形成实验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经明白,实验性肝癌的发生过程是:启动了的肝细胞(initiated cell)→肝细胞增生灶→肝细胞增生结节(细胞群_1→细胞群_2→……)→肝细胞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