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透视性曲张静脉团刨削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利用关节镜和关节刨削器开展下肢曲张浅静脉团刨削术1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例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浅静脉曲张4例,肢体均有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该手术方法切口少而小,疼痛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肢体曲张成团浅静脉均消失,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提示下肢曲张静脉团刨削术系一治疗下肢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4月对562例下肢曲张静脉穿刺进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注射治疗,硬化剂泡沫使用20 ml注射器抽取10 ml空气注入含10 ml聚桂醇的安瓿瓶反复抽吸形成,再将10 ml含泡沫硬化剂的注射器与6号头皮针相连,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62例共613条患肢。结果 1周后复查曲张静脉触诊均变成硬条索状,未有触及软的曲张静脉,3个月后患者未诉有明显曲张静为治愈,1个疗程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后治愈率98.2%(602/613),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2.3%(69/562),其中干咳为主要并发症,占10.1%(57/562)。结论无超声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简单、有效、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聚桂醇注射联合大隐静脉抽剥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应用大隐静脉主干抽剥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7条肢体,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47条肢体中42条肢体治疗2周后曲张静脉完全闭塞;5条肢体残留少许曲张静脉,再次注射后闭塞;6个月后复诊均无明显复发.结论:国产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大隐静脉抽剥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4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新型泡沫硬化疗法对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以新型泡沫硬化剂自2004年8月对34例病人共计36条大隐静脉曲张肢体进行注射硬化治疗。结果36条肢体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注射,平均每条肢体应用6.8mL泡沫硬化剂。有16.7%(6/36)大隐静脉于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二次注射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全部病人(包括第二次注射治疗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有22%(8/36)仅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无严重的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超声,78%(28/36)大隐静脉主于闭塞或直径〈3mm。结论新型泡沫硬化剂注射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密集套扎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硬化治疗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患者进行硬化剂治疗。结果套扎加大剂量聚桂醇治疗组与单纯套扎组再出血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套扎治疗后大剂量硬化剂治疗可显著减少套扎术后残留的食管曲张静脉、延缓静脉曲张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24例(31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大隐静脉残留18条患肢,小隐静脉曲张未处理5条患肢;激光闭合术后曲张静脉再通4条患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6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4条患肢;血管再生与深静脉交通1条患肢.21例患者(28条患肢)接受再手术治疗,25条反流性静脉曲张患肢外观曲张静脉消失,1例随访时死亡,死时患肢无复发.3例PTS患者治疗后,2例溃疡愈合,1例仍反复溃疡.结论 再手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以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23例(26条患肢)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男9例,平均年龄58.6岁;女14例,平均年龄53.3岁。静脉曲张复发病史1个月~6年,平均3.2年。对其行超声引导下患肢曲张静脉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后弹力袜压迫,治疗后3 d、3个月超声检测曲张静脉闭合情况及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后不定期病房随访。结果 23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行泡沫硬化剂治疗,20例(22条患肢)注射1次,3例(4条患肢)注射2次,每例患者每次平均应用5 ml泡沫硬化剂。末次注射结束后3 d观察曲张静脉均成功闭合。平均随访6个月,治疗后1周2例出现轻度血栓性浅静脉炎,2周内自行缓解,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3个月3例(4条患肢)局部复发,复发率15.4%,再次局部泡沫硬化剂治疗后至今未复发。10例(12条患肢)注射部位皮肤出现轻度色素沉着,3个月后减轻,6个月至1年消退。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近期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曲张静脉结扎器分段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7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皮曲张静脉结扎器分段结扎治疗210例(255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男167例,女43例:年龄22~67岁,平均50岁。左侧120例,右侧45例,双侧45例。病程2~30年。静脉曲张程度按照美国静脉论坛CEAP分级国际特别委员会临床分级:C2 67条,C3 25条,C4 113条,C5 30条,C6 20条。患肢均经Trendlenberg和Perthes试验及下肢静脉多普勒、静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结果210例255条肢体下肢针孔均于术后3d基本愈合,无继发出血及感染。25例术后2d出现一过性小腿水肿,1例术后3d出现膝下重度水肿,均经对症处理后消退。200例获随访6个月~6年,平均5年。皮肤色素沉着不同程度减轻,皮肤溃疡无复发,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3年,局部静脉曲张复发3例,复发率为1.4%。结论采用经皮曲张静脉结扎器分段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以及皮肤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策略和方法.方法 在直视下对45例患者共计48条下肢(CEAP分级为2级)的曲张静脉进行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结果 48条下肢均注射成功,平均每条肢体应用14 ml泡沫硬化剂.4条肢体于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二次注射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包括第二次注射治疗者)下肢明显的曲张静脉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直视下对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简便易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泡沫硬化疗法联合经皮曲张静脉缝扎术(FSL)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80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观察组61例(92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泡沫硬化+经皮曲张静脉缝扎术治疗。评价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种术式手术时长、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式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避免疼痛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浅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经皮曲张静脉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确切,安全有效,但浅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方法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07例(共268条肢体),男91例,女116例,按照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C2:268条肢体,C3:56条肢体,C4:101条肢体,C5:23条肢体,C6:18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和股静脉瓣膜包窄术等不同方式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175例,随访率84.5%,平均随访(10±5)个月,早期并发症包括皮下淤血、青紫178 (66.42%)条肢体,皮肤灼伤56(20.90%)条肢体;中期并发症为有压痛的条索或硬结235(87.69%)条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28(10.45%)条肢体,皮肤麻木、疼痛15(5.60%)条肢体。远期并发症包括大隐静脉主干再通4(1.49%)条肢体,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13(4.85%)条肢体,活动后肢体肿胀6 (2.24%)条。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可靠。皮下淤血、青紫以及有压痛的条索或硬结等并发症,多在术后3个月内缓解,规范化手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能有效减少术后局部曲张静脉复发和大隐静脉主干再通。  相似文献   

12.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采用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继之电凝大隐静脉主干,点式抽剥法剥脱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30°,穿循环驱动压力袜3个月。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9个月,腿部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及静脉残留,1例术后1年后复发。提示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低﹑术后静脉残留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导管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平  郭伟  贾鑫  杜昕  熊江  尹太  张宏鹏  刘蒙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4):1873-1875
目的 探讨导管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8月间有微创治疗意愿的30例(条)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2岁.病史2~30年,平均20年.对其进行导管引导下患肢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 30条患肢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6.2 ml泡沫硬化剂,27条(90%)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即刻可见反流消失.术后早期大隐静脉走行轻微浅静脉炎5例(条),2周内自行缓解,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27例患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27条患肢(90%)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塞.4例(条)患者(15%)仅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结论 导管引导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较高,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点状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2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根据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分别采用泡沫硬化剂多点注射曲张静脉或联合点状剥脱部分大隐静脉属支和点状结扎部分扩张大隐静脉主干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0例病例中108例效果满意,4例经过再次注射后效果满意,8例注射后严重曲张静脉改善不明显,在经过点状剥脱手术后效果满意。同时病理结果显示泡沫硬化剂治疗栓塞效果良好,未出现炎性反应及其他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点状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腿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91例(957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再联合电凝法处理曲张的浅静脉。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每年来院复查,应用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或再发新的曲张静脉,随访症状改善情况,是否有神经损伤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单侧肢体手术时间25-40min,平均32min。住院时间3-5d,平均4.3d。下肢溃疡69例术后溃疡愈合时间平均6.1周(2-11周)。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皮肤灼伤发生,内踝处伤口周围皮肤麻木52例,术后自行恢复。796例随访1-5年,随访率89.3%(796/891),复发24例,复发率3.0%(24/796),再次手术或电凝闭锁。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33.4、曲张静脉直径〉8.7mm是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透光动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和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透光动力旋切术(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手术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55例(363条患肢),其中男126例,女129例。按修订后的CEAP临床分级(clinical etiology 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2级104条,C3级53条,C4级155条,C5级34条,C6级17条。均采用旋切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均被切除,手术时间单侧患肢(100±20)min,双侧(147±19)min。术后221例患者(302条患肢)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其中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167例(247条患肢),获得随访154例(229条患肢)。随访1年以上者中11条患肢复发,2条少量细小曲张静脉残留,术后1年以上复发率为5.68%(13/229)。21条肢体溃疡于术后3~6周内愈合。术后并发症:16条肢体足踝部皮肤感觉异常或疼痛,经理疗后3~6个月明显好转;112条肢体有小腿皮肤瘀斑,于3~5周后吸收消退;37条肢体出现小腿肿胀,于1~2周消退好转;2条肢体出现局部皮下血肿,5条肢体切口轻度感染,1条肢体内踝上方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2条肢体腘窝处皮肤损伤,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实际上是多种手术方法的联合应用,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安全、简便、美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用北京产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对1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58条肢体)采用手术联合腔内激光技术治疗。结果随访2—4个月,270条肢体曲张的静脉全部消失,25条肢体皮肤色素沉着消失或明显减淡。4例大面积溃疡患者溃疡完全愈合。隐神经损伤3例,皮肤烧灼伤15例,曲张静脉残留2例。结论手术联合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好、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消痔灵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70例的疗效。方法:37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条肢体,选择810 nm波长半导体激光器,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术;对曲张的属支静脉行消痔灵局部注射。结果:术后当天即自由活动,曲张静脉均于手术后10 d内完全消失;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激光联合消痔灵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美观、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壁中滋养血管的变化。方法收集32例(36条)下肢静脉曲张管壁标本。对12例(16条)曲张静脉(曲张组)、9例下肢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组)、11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炎组)、9例正常静脉(对照组)行HE染色,观察滋养血管分布并测定滋养血管密度。结果曲张组、复发组、静脉炎组外膜和中膜层可见滋养血管明显增多,而内膜少见。曲张组、复发组、静脉炎组滋养血管密度(个/mm2)分别为5.65±1.45、6.20±1.73、5.94±1.6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8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张组、复发组、静脉炎组3组间滋养血管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养血管的变化可能是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8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及其中346例髂静脉造影、电凝法治疗和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左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数是单纯右侧的1.25倍;左髂总静脉病变占静脉曲张病例的29.8%。平均随访6年3个月,随访率为83.2%,酸胀、水肿、色素沉着、皮炎缓解率分别为95.8%、30%、58.9%和63.6%;溃疡术后2周至2个月愈合。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为6.4%。左髂总静脉病变的存在与否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程度、静脉溃疡的发生及曲张病变的复发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20)。结论髂静脉造影是诊断Cockett综合征的金标准;左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数高于右侧可能与左髂总静脉病变有关;伴有Cockett综合征的左下肢静脉曲张可以单独处理下肢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