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加麝香艾条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仙梅  周子信 《陕西中医》2003,24(12):1116-1117
目的 :观察电针加麝香艾条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取穴攒竹、阳白、丝竹空等浅刺、透刺加电针疏密波 ,针后施以艾条麝香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 42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95 .2 4 %。提示 :电针加麝香艾条隔姜灸共奏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之效 ,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透刺为主配合隔姜灸,与单纯患侧局部穴针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毛莉  问莉娜  章逢润 《陕西中医》2007,28(3):341-342
目的:观察药姜灸加针刺、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制成的药姜片放于患处后用TDP照射,然后针刺颊车、地仓、下关等穴、并配合闪罐。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3法同用,起到温经通络、激发经气、活血通络,改善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面穴隔姜灸加肢穴针刺治疗,疗程在三个月以上的顽固性面瘫2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针灸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组(治疗组)30例、普通针刺组(对照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76.7%。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足三里灸配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琴  赵芝婷  张冬花 《陕西中医》2009,30(8):1046-1048
目的:观察足三里隔姜灸配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膝骨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足三里穴隔姜灸配合电针,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两组穴取阴陵泉、太溪、昆仑、曲泉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9.42%(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促进关节炎症吸收的作用,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虚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施神阙、气海、天枢等穴,隔姜灸。对照组28例,用中药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6。结论:本方法可健脾益气,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温补脾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在腹部穴位进行针刺,同时在面部和神阙穴进行隔姜灸治疗。结果:痊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结论:腹针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麦粒灸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电针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麦粒灸结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隔姜灸治疗面瘫50例311600浙江省建德市中医院郑政贤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俗称口眼歪斜。近年来笔者应用隔姜灸治疗该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治法是嘱患者取卧位,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太阳、下关、颧留、迎香、地仓、颊车、合谷及人中,每次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予"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臀围、腰围、体重指数(BMI)、血脂(TG、CHOL、L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臀围、腰围、BMI、血脂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臀围、腰围、BMI、血脂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鹤顶穴隔姜灸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人自2008年3月~2012年6月在鹤顶穴隔姜灸治疗膝关节积液48例。结果:疗效较满意。结论:鹤顶穴隔姜灸治疗膝关节积液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挂钩针配合中药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取地仓、颊车、阳白等穴,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内服。结果:总有效率97.6%。提示:本方法具有祛风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桂琴  薛峰 《四川中医》2011,(11):118-11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阳白、鱼腰、下关、听宫、地仓、颊车、牵正、四白、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太冲);刺络拔罐;隔姜灸、中药内服。结果:总有效率为89%。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五穴”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安全性及优势。方法:选取6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3例,埋线组采用“面五穴”埋线法,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在治疗前后进行H-B量表评级和杨氏量表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治疗费用以及治疗用时。结果:埋线组完成30例,电针组完成28例。治疗后,两组H-B评级均较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杨氏量表总分高于治疗前,埋线组总分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愈显率为53.33%,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4.29%,愈显率为25.00%,埋线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出现皮下瘀斑、疼痛等轻度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属于二级;埋线组成效比、时间成本均低于电针组。结论:“面五穴”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肯定,具有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用时短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隔姜灸至阴穴矫正胎位臀先露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灶金 《新中医》2003,35(8):59-59
目的:观察隔姜灸至阴穴矫正胎位臀先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胎位臀先露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组每晚睡前隔姜灸至阴穴、对照组白天隔姜灸至阴穴,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睡前隔姜灸至阴穴可以明显提高矫正胎位臀先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灸中药合治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面部透穴法、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瘫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电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2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电针太阳、翳风、阳白等穴,艾灸地仓、翳风等穴。对照组90例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P<0.05)。结论:电针加艾灸治疗起到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容 《光明中医》2016,(4):543-544
目的在临床中用巨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经验公之于众,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及病人有所帮助。方法采用先健侧巨刺,后患侧隔姜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结果此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结论希望此法多用于临床实践,能对患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J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2.73%,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透刺配合隔姜灸对顽固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