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理清1 1/2对转涡轮及1 3/2对转涡轮使用范围和效能,从而帮助设计决策,本文采用Stewart方法,从速度三角形基本分析入手,以速功比为主要变量,考察、对比1 3/2和1 1/2对转涡轮性能特点.研究表明:各转速比下,1 3/2对转涡轮高效率范围都比1 1/2对转涡轮窄,但其高效区发生在更小的总速功比区域;随转速比绝对值增加,两种涡轮高效率区都增加,高效率区位置都偏向大的总速功比区域;相比于1 1/2对转涡轮,1 3/2对转涡轮具有较低出功比,且偏向于低速功比区域;随转速比绝对值增加,两种对转涡轮出功比范围均拓展.这些结果为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选型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文博  冯斌  武耀霞 《应用光学》2017,38(5):706-712
基于高速CCD相机主光轴的转镜弹道同步跟踪系统,研究了高速飞行弹丸飞行姿态和飞行速度的问题,利用转镜的反射原理和转镜运动规律,建立了转镜随弹丸运动的时空关系模型和转镜运动参数的数学模型,并推导转镜运动参数与弹丸飞行速度和弹道距转镜中心垂直高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MATLAB分析了转镜视场内的弹道宽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转镜转角和角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在某一时刻转镜视场的大小以及转镜参数的变化曲线;给出了转镜尺寸、扫描速率曲线和最大离散速度等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它们对整个跟踪系统的影响。针对系统设置参数为h=150 m, v=300 m/s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系统可实现对高速弹丸的同步跟踪。  相似文献   

3.
一个1+1对转涡轮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尝试1+1对转涡轮设计,试图发现区别于常规涡轮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索对转涡轮设计体系的组成和应用策略,对1+1对转涡轮给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刘美莲  李科杰  姚光明  朱炜 《应用光学》2011,32(6):1116-1120
 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转镜的光电触发装置。电机带动反射镜转动,形成转镜,激光光线经转镜反射形成扇形光幕,利用光电接收装置接收经被测目标和转镜两次反射的反射激光,产生触发信号,由采集模块对触发信号进行采样,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传输模块传送到被控设备,实现触发。  相似文献   

5.
韩勇 《中国物理 C》2000,24(6):546-553
研究原子核较高自旋态的特征,不仅需要考虑K混合,而且应该引入Coriolis相互作用项,亦即使用推转Hamilton量.推转项的引入破坏了时间反演对称性,单粒子角动量在内禀对称轴上的投影量子数已不再是好量子数.从表面上看,这会使得理论计算变得非常复杂,但考虑到原子核的某些固有对称性,将角动量投影技术应用于含推转成份的粒子数守恒波函数(推转PNC波函数)并不十分困难.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详细推导计算原子核能谱及电磁性质的基本表达式,从而表明实施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赵光远 《光子学报》1989,18(4):355-363
本文分析了转镜等待分幅高速摄影中杂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杂光的措施以及选择转镜面(反射面)宽度的新原则,从而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杂光。  相似文献   

7.
1+1/2对转涡轮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对1+1/2对转涡轮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出功比SWR是衡量1+1/2对转涡轮技术 难度的特征参数。增加高压转叶出口气流角和马赫数是降低出功比的两条现实途径。关于高压转叶与低压转叶非定常作用 的分析和理解将是1+1/2对转涡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汤亚力  沈宁福 《物理实验》1992,12(5):243-244
一、引言在物理系金属物理及材料科学专业的电子显微分析课中,用双倾台倾转晶体是一重要实验内容,也是学生在电镜实验中较难掌握的部分。以往的倾转方法是:首先得到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再沿某一带轴进行倾转,在倾转过程中应保证带轴上的衍射斑点位置、强度不变,从而到达某主要位向。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感到倾转方向不明确,空间概念不清晰,而且要花很长时间。虽然也可以通过选区电子衍射得到的菊池线进行倾  相似文献   

9.
1+1/2对转涡轮技术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需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某高性能涡轮为目标进行了考虑冷却的涡轮初步设汁,力图通过设计过程抓住对转涡轮设计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 1+1/2对转涡轮设计中,考虑冷却方案与不考虑冷却方案相差较大,其中高压涡轮动叶是此类对转涡轮设计中的主要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分子振转光谱的计算机辅助标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计算机辅助分子光谱振转标识的交互式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二次逐差原理自动将谱线分组,挑取各个支带;然后用图解的方式,以谱线频率和强度为坐标轴,将选取的各组谱线按不同的颜色或线形绘成柱状图,清晰地显示出隐藏在复杂分子光谱中的振转结构;而且,同时可以作出Loomis-Wood图辅助光谱振转标识。将本软件应用到由三氯化磷和氦气放电生成的包含多种分子的复杂光谱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有效地辅助了光谱的振转分析。该软件适用于对称陀螺分子和轻微不对称陀螺分子和线形分子的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传统的转速测量方法在瞬时转速测量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了旋转体转速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关系,利用线阵CCD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光学转速传感器,建立起一种简单的速度压缩模型,解决了旋转机械瞬态性能分析中瞬态转速测量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超高速摄影仪转镜的设计,提出了系统性的转镜动力学性能设计理论和方法。结合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初始设计的转镜进行静强度、模态、谐响应、固有频率灵敏度进行数值分析,并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试验验证,根据分析结果反复修改相应的转镜的结构尺寸并设计新的转镜,对新设计的转镜进行交变力疲劳分析和试验。结果发现,初始设计转镜的最大应力小于转镜材料的屈服强度,转镜不会出现静强度失效;转镜一阶临界转速落在工作转速以内,其动力学特性不满足要求;镜体外接圆半径与转镜的固有频率负相关且相关程度最高;新转镜的一阶固有频率从459.4 Hz增大到713.6 Hz,变化率55.3%,转镜的一阶临界转速达到42 816 r/min,成功地避开了共振点,且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超高速摄影仪转镜进行了谐响应数值分析,得到转镜在正弦周期激励下的幅频响应曲线、应力等值线图。转镜的幅频响应曲线在354 Hz处出现峰值,一阶扭转和二阶弯曲共振带出现了叠加,在1 600 Hz处曲线有细微的波动,转镜在一阶弯曲共振点处的幅频曲线幅值远大于其在1 600 Hz处的幅值,共振点处的等效应力是其匀速运转时的358倍。在转镜试验测试系统上测得的转镜幅频曲线在297 Hz 和355 Hz处均出现了峰值,数值解和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这说明转镜的一阶弯曲固有频率共振带是转镜的危险速度带,一阶弯曲是转镜出现动力学破坏的主要原因。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利用数值方法预测转镜的设计能否成功克服受迫振动引起的破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Properties of transient rotating waves in a bistable ring of unidirectionally coupled antisymmetric cubic maps are studied. A kinematical model shows that the duration of rotating waves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number of elements.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duration of rotating waves generated under random initial conditions has a power law form up to a cut-off. In addition, spatiotemporal noise of intermediate intensity makes the duration of rotating waves increase. Further, rotating waves are stabilized through bifurcations of steady states as coupling strength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5.
超高速摄影中蜂窝结构转镜的设计与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蜂窝结构的三面体转镜,对这种新型转镜做了结构设计,并利用3维有限元计算技术,分析了蜂窝结构的三面体铝合金转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镜面尺寸17.325 mm、轴向长度32.5 mm的三面体铝合金转镜,在5×10 4 r/min转速下,镜面最大变形量为0.547 μm,约为原结构铝合金转镜镜面的16%,与相同结构尺寸的铍转镜镜面变形量处于相同量级;内部最大应力小于原结构铝合金转镜。  相似文献   

16.
We derive the effective Gross-Pitaevskii equation for a slowly rotating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 with a quantized vortex along a one-dimensional optical lattice and calculate its band structures. The band structure of a slowly rotating BEC in a lattice becomes interesting when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DDI) is involved. Under rotation, a dipolar rotating term emerges from the DDI potential. The dipolar rotating term makes a BEC with an attractive DDI more stable than one with a repulsive DDI. The dipolar rotating term changes and generalizes the definition for the type of BEC, which cannot be simply determined by an s-wave scattering length or an effective contact interaction term. The dipolar rotating term also makes the band structure fascinating and tunable. A so-called swallowtail band structure, i.e., a multi-valued solution due to nonlinear interaction, can either elongate or shrink as the band index increases, in contrast to a non-rotating dipolar BEC system with a monotonic dependence. With the dipolar rotating term, various band structures as well as an attractive BEC without collapse can be easily achieved. We demonstrate that a rotating dipolar BEC system subject to an optical lattice combines features of a crystal and a superfluid and promises wid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The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analyses of periodic motions in a rotating blade subject to a torsional excitation are investigated. For high speed rotations, cubic geometric nonlinearity and gyroscopic effects of the rotating blade are considered. From the Galerkin method,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nonlinear rotating blade is simplified to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periodic motions and stability of the rotating blade are studied by the generalized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Th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of periodic solutions are compared. The rich dynamics and co-existing periodic solutions of the nonlinear rotating blade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轴流式弯掠动叶变工况气动──声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变工况下,两台具有相同几何参数(动叶弦长除外)的轴流试验风机进行的气动一声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一台动叶是常规(径向)动叶,另一台是弯掠动叶(其弦长在中往处增加20.4%。实验表明:在相同转速条件下,弯掠动叶轴流风机与径向动叶风机相比,不仅提高了气动效率(3%左右),降低了气动噪声(2~4dB(A)(在最高效率点处,弯掠动叶与径向动叶相比压升增加了13.1%,流量增加了5%),而且还大幅度地扩大了稳定工作范围(20%左右)。弯掠动叶在旋转失速工况下性能曲线平坦,并且其旋转失速特征参数明显不同于径向动叶。弯掠动叶的总声压级和噪声频谱也表明了弯掠动叶具有低噪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超高速摄影用高强度铝合金转镜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李景镇  孙凤山 《光子学报》2001,30(5):636-640
转镜型超高速摄影机的信息容量取决于转镜的材料和横截面形状.本文首次对超高速摄影用高强度铝合金转镜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高强度铝合金是超高速分幅摄影机转镜的理想材料;当铝转镜截面形状为正三角形、镜面尺寸为(17×32.5)mm2时,转速已达(50×104)rpm,镜面尺寸为(33×24)mm2时,转速已达(40×104)rpm.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连续旋转爆震的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爆震燃烧的推进技术是未来空间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可实现结构简单化设计和高热力学效率.针对火箭式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吸气式爆震发动机的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文章综述了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总结了不同燃料、燃烧室结构、喷注方式以及工作方式等对连续旋转爆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发动机的特性影响规律.虽然上述探索性研究得到了诸多有益的结论,但是由于连续旋转爆震燃烧技术涉及的流动、物理化学过程十分复杂,对旋转爆震燃烧的机理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