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0.50%、1.00%的酵母培养物,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0、Y0.3、Y0.5和Y1.0。选取初始体重为(1.20±0.01)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养殖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Y0.3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Y0.5组(P0.05);Y0.3组有最高的蛋白质效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酵母培养物具有一定的诱食效果,且Y0.3组对虾的摄食率显著高于Y0组(P0.05)。Y0.3、Y0.5和Y1.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Y0组(P0.05),且在Y0.3组达到最大值(91.69%)。饲料中添加0.30%、0.50%或1.00%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溶菌酶、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Y0.5组对虾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7 d后,Y0.3、Y0.5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Y1.0组(P0.05),但与Y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30%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0.30%~0.50%的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重为(0.033±0.05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蛭弧菌BDH21-0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感染能力的影响。蛭弧菌试验组设2×104、2×105、2×106 pfu/kg三个水平,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0 d后的生长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养殖期间从第15 d起,蛭弧菌组水体中的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则表明,无论是浸浴方式还是注射方式,蛭弧菌组的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蛭弧菌添加水平越高,保护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饲料中不同蛋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营养成分、血液指标、氨基酸代谢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而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含粗蛋白质41.0%,粗脂肪7.5%),饲料中蛋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0.60%和0.75%,实测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59%、0.69%、0.86%、0.99%、1.10%和1.25%。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0.34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0.86%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1.25%组(P<0.05)。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成活率、蛋白质沉积率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影响(P>0.05)。各组间全虾营养成分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肌肉粗脂肪含量表现为0.86%和0.99%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0.86%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而对精氨酸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为0.89%(占饲料蛋白质的2.16%)。  相似文献   

4.
海水螺旋藻营养价值丰富,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海水螺旋藻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成分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海水螺旋藻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提供参考。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海水螺旋藻粉(0%、0.7%、2.1%、3.5%和5.0%),饲喂凡纳滨对虾56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中营养成分及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P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YZ)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结果表明,饲料中高含量添加海水螺旋藻(5.0%)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P0.05),饲料中添加海水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的粗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提高其肌肉中粗蛋白含量(P0.05),高含量添加海水螺旋藻(5.0%)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P0.05),饲料添加海水螺旋藻粉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APK和LYZ的活力(P0.05),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PO、SOD和GSH-Px活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无明显的规律。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海水螺旋藻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力,并增加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粗蛋白、EPA和DHA),因此螺旋藻粉可以作为一种对虾饲料添加剂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即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以及饲喂分别添加0.2%、0.4%和0.6%胆固醇与1.0%、2.0%和3.0%卵磷脂的试验饲料的9个试验组,试验期为35 d,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试验二:将90尾均重为(0.48±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对照组饲喂试验一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试验饲料,5个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10、20、40、80和16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P0.05),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1.0%组、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以及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6%和2.0%组的蜕壳间期显著短于其他组(P0.05),其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蜕壳间期最短。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显著缩短(P0.05),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P0.05),其他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0.05);除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仅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卵磷脂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时蜕壳间期最短;在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饲料中添加10 mg/kg表面活性素可缩短凡纳滨对虾的蜕壳间期,提高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水平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主要免疫酶活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0.33±0.00)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投喂含0、250、500、1000 mg/kg低聚木糖的四种饲料。养殖42 d,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低聚木糖水平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P> 0.05)。养殖试验结束后,25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mg/kg组(P <0.05),且分别高于对照组109.09%和86.49%;LZM、T-AOC、CAT和PPO活力均在500 mg/kg组达到最高,且T-AOC能力和PPO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分别高于对照组74.30%和147.47%,对照组CAT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氨氮胁迫试验后,SOD、LZM、CAT、AKP和T-AOC的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且250 mg/kg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增长了67.92%,250 mg/kg组和500 mg/kg组中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升高了37.08%和36.67%;50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P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增长了80.28%和86.39%;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低聚木糖添加水平为250~500 mg/kg时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能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消化酶活力、肠道形态及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XOS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淀粉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400 mg/kg组肠道和肝胰腺脂肪酶活力、400 mg/kg组胃中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对虾肝胰腺总蛋白含量、肠壁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弧菌(Vibrio)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总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弧菌数量。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花生粕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设计鱼粉含量为21%的对照组饲料,以4.5%、9.0%、13.5%的发酵花生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组中3.0%、6.0%、9.0%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5.1 g的凡纳滨对虾42 d。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0尾虾。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替代鱼粉3.0%、6.0%时不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而替代鱼粉9.0%时,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高(P0.05),同时肌肉粗蛋白含量、血淋巴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替代鱼粉3.0%时对虾表现出最高的PO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可替代饲料中6.0%鱼粉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芝麻粕替代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约0.4g/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us wannamei)虾苗,以不添加芝麻粕的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G0,用芝麻粕等量替代豆粕,分别添加3%、6%、9%、12%,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对虾实验饲料,饲喂56天,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芝麻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饲料中芝麻粕用量不高于9%时,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虾体组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以6%添加组的生长效果最佳;当在饲料中添加12%的芝麻粕替代豆粕时,对虾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对虾体组分也有显著差异,全虾粗蛋白含量和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实验结果可得:芝麻粕是一种可以应用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的蛋白原料,本实验条件下,芝麻粕的最宜添加量为6%,即等量替代28.57%的豆粕。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初体重约为1.38 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5组对虾投喂缩合单宁添加量分别为0(CT0组,作为对照组)、0.5(CT 0.5组)、1.0(CT1组)、2.0(CT2组)、4.0 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2个子试验来研究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2个子试验所用凡纳滨对虾的初始均重均为1.06 g左右。在试验1中,5组对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0.3(D2组)、3.0(D3组)、3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D4组)和80.0 mg/kg益生菌A(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制剂;D5组,作为阳性对照组)的5种试验饲料;在试验2中,4组对虾全部投喂试验1中D1组饲料,并在试验开始前向1 m×1 m×1 m水泥池(有效水深0.7 m)的水体中分别投入0(d1组,即D1组)、0.4(d2组)、4.0 mg地衣芽孢杆菌(d3组)和40.0 mg益生菌B(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净水剂;d4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此后每隔7 d再分别补充0、0.2、2.0 mg地衣芽孢杆菌和20.0 mg益生菌B。每组均设6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80尾对虾。试验1和试验2饲养时间均为8周。试验1结果表明:D1~D4组对虾的终末均重显著高于D5组(P0.05),但D1~D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D2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5组(P0.05)但与D1、D3和D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2、D3、D4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1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4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2和D5组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D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饲料中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以D4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D1、D2、D3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补充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d3组对虾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SOD活性和T-AOC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组对虾肝胰腺溶菌酶(LZM)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1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无论是添加在饲料中还是泼洒在养殖水体中都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综合考虑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地衣芽孢杆菌在饲料或养殖水体中的添加效果优于益生菌A或益生菌B;综合试验1和试验2的结果,地衣芽孢杆菌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3~3.0 m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豆粕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及体成分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1种为含30%鱼粉的高鱼粉饲料(FM组),另外5种为含12%鱼粉的低鱼粉高豆粕饲料(SBM1~5组),其中SBM1组不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SBM2和SBM3组分别添加0.3%和0.6%的胆固醇,SBM4组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SBM 5组添加0.6%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将初始体重为(0.35±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FM、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高于SBM1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SBM1组(P0.05),其中以FM组对虾的WGR、SGR和SR最高,且FCR最低,但与SBM3、SBM4和SBM 5组无显著差异(P0.05)。SBM 3、SBM 4和SBM 5组对虾的血清和肝胰腺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SBM1组(P0.05),但与FM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SBM1组对虾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FM、SBM2、SBM3、SBM4和SBM5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SBM 3和SBM 5组(P0.05)。对虾全虾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BM1组对虾全虾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M、SBM3和SBM5组(P0.05),与SBM2和SBM4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低鱼粉高豆粕饲料中添加0.6%的胆固醇或同时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能够有效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0 d。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肠绒毛发育,增加肌层厚度,添加100 mg/kg桑叶黄酮组绒毛高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肌层厚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增加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弧菌属(Vibrio)与添加50、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各桑叶黄酮添加组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与添加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组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发育,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壳寡糖(COS)和霉菌毒素吸附剂(M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首先配制基础饲料(C0组,作为对照组),然后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 COS(C0.1组)、250 mg/kg COS(C0.25组)、2 500 mg/kg M A(M 2.5组)、100 mg/kg COS+2 500 mg/kg M A(C0.1+M 2.5组)、250 mg/kg COS+2 500 mg/kg MA(C0.25+M2.5组),共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0.23±0.02)g的凡纳滨对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对虾。结果表明:1)C0.1+M2.5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M2.5组(P0.05),C0.1+M2.5组的饲料系数最优,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0.1+M2.5组的蛋白质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除C0.25+M 2.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C0.1+M 2.5组的虾体粗蛋白质含量较C0.1组显著升高(P0.05),虾体粗脂肪含量较C0.1组显著降低(P0.05)。2)C0.1+M 2.5、C0.25+M 2.5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低于C0.1和C0.25组(P0.05),C0.1+M2.5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性均显著高于M2.5和C0.1组(P0.05),C0.1+M2.5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0.1组(P0.05);C0.1+M2.5组肝胰腺中MDA含量显著低于C0.1组(P0.05),C0.25+M 2.5组肝胰腺中AKP、PO、SOD、溶菌酶(LZM)活性比C0.1+M 2.5组均有降低,相反肝胰腺中MDA含量则有所升高。3)以哈维氏弧菌攻毒7 d后,C0.1+M2.5及C0.25+M 2.5组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C0和M 2.5组(P0.05)。由结果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COS和/或MA均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联合添加COS与MA的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COS和MA,综合来看,以100 mg/kg COS和2 500 mg/kg M A联合添加时作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铬添加水平为0.3~2.0 mg/kg的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铬组(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Cr Cl3和Cr-Met组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 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 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 Cl3最低。  相似文献   

17.
On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nutritive value of cholesterol for post-larval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Four isoenergetic and isonitrogenous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four levels of cholesterol (D1, D2, D3 and D4 with 0, 0.5%, 1% and 2% cholesterol, respectively) were f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L. vannamei shrimp (mean initial wet weight 0.8 mg) for 27 days. After the trial, shrimp fed the D1 diet had the best growth performance (final body weights: FBW; weight gain: WG;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et treatments with respect to survival. The whole body crude protein level in the shrimp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dietary cholesterol levels, while the whole body crude lipid level in shrimps in the D4 diet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in other diet treatments. Dieta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1 diet contained 0.92% cholesterol prior to supplementation, which may have satisfied the dietary cholesterol requirement of post-larval L. vannamei; excess dietary cholesterol may thus lead t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post-larval shrimp.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和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配制海带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3.0%、5.0%的6种饲料(分别记为D1~D6组),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0)g的凡纳滨对虾49 d后,对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进行测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试验2):在试验1得出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0%的基础上,以试验1中添加3.0%海带渣饲料作为海带渣对照组(A组),再分别用β-葡聚糖酶酶解海带渣(B组)和蛋白酶酶解海带渣(C组)等量替代A组饲料中的海带渣,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g的凡纳滨对虾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试验1结果显示:D4、D5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5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海带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胃中胃蛋白酶及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3种酶的活性均以D5组最高,且D5组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结果显示:与未经酶解的海带渣相比,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B和C组对虾的胃中纤维素酶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B和C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以及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得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海带渣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0%。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而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提高凡纳滨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对其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共配制出4种等氮(42%粗蛋白质)等脂(8%粗脂肪)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添加组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0%添加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0%添加组(P0.05)。1.0%添加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肥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全虾以及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酵母水解物对肠道的皱襞宽度、微绒毛高度和上皮细胞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2.0%添加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0.5%添加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也在1.0%添加组达最大值。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同时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将100只预产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A、B、C、D组)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4%、27%、30%和33%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C组母兔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组母兔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组泌乳力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D组仔兔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组(P0.05)。2)B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C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B、C组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孕酮、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生成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A、D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DF水平能够影响泌乳母兔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殖激素含量,并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泌乳期肉兔适宜的饲粮NDF水平为2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