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国外运营商SDN/NFV架构基础上,基于运营商在广域网部署IP SDN控制系统的关键需求,分析实现IP SDN控制器的关键功能及相关技术,尤其是国际上各类YANG Model以及控制器南向接口的标准化现状,同时对基于实时流量的全局路径优化和流量均衡算法进行初步研究,并给出未来广域网IP SDN控制器功能架构方案,对运营商研发广域网IP SDN控制器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点研究开源SDN控制器,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以ODL为底层平台.根据现网IP RAN网络发展,业务随选能力的开放,形成网络即服务NaaS目标,采用开源架构技术,设计一种可持续演进,基于互联网研发模式系统架构和ODL开源平台的IP RAN资源编排系统,进一步提高网络业务开放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SDN在大型网络以及广域网中的需求,如何合理、高效地部署SDN控制器,从而以较低的部署成本,获得较好的网络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控制器数量、部署位置问题以及交换机与控制器之间的映射关系的问题,首先给出一种分布式的控制器部署方式并设定了网络相关参数,以流建立请求代价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心算法的控制器部署策略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提出方案与ACL方案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案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开源SDN控制器项目OpenDaylight,介绍新IP云数据中心虚拟化网络与交换设备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通过OpenDaylight控制器核心组件及云管理平台、协同器的开发实现客户网络自定义、网络自动配置、主机合法性验证、主机访问控制、DC间流量调度、虚机迁移等业务功能,通过实际系统的开发和业务加载实验证明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通信》2006,(10):45-45
美国圣思网络公司(Sonus Networks)最近推出业界首个结合媒体网关服务、会话边界控制和安全服务的小型网络边界交换机(NBS)。这一解决方案具备运营商级的IP对等以及安全功能,适合较小型的基于IP的语音网络,以及低人口密度地区的大型IP语音网络。NBS解决方案基于IMS结构。与传统的对等和安全产品如会话边界控制器(SBC)不同,它将会话控制、PSTN网关服务和安全性结合在一个单一的、高性能的运营商级系统上,因此是一个多功能的IP解决方案:能提供多种IP信令,包括SIP、SIP-T和H.323;具有网络地址和端口翻译特性,以保护内部私人网络…  相似文献   

6.
Internet网上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各大企业集团客户要求基于Internet组建Internet都对IPVPN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本文简述了IP VPN、MPLS技术的特点,详述了MPLS VPN技术的工作机制,在分析了MPLS VPN技术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网络运营商在部署MPLS VPN业务时应采取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分析指出了在部署MPLS VPN业务时若干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为运营商MPLS VPN业务部署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IPoE部署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技术、应用场景两个方面对IPoE和PPPoE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客观分析了电信业务未来网络认证方式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IP城域网的现状做出了IPoE在IP城域网中的部署优化方案,对电信运营商优化关键业务网络、部署IPoE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混合云产业发展现状、主流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梳理,对混合云适用场景和部署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电信运营商云资源特点和混合云业务需求,提出了基于OpenStack开源实现的异构混合云系统和解决方案,对该系统相关的系统框架、混合云统一管理、异构资源池统一管理、混合云网络互通、混合云安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网络服务供应商IP骨干网络,对其在经营路径上所产生的流量进行硬性控制。并以深度动态流检测(DFI)、深度数据包检测(DPI)两种骨干IP网络流量控制系统检测情况为依据,从其方案部署到技术特性、规划方式、研究成本等方面进行纵深校对,进而采取不同方案研究进行分析,并及时规划意见。以便于使网络运营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制定合适的流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IP QoS(服务质量)的概念及网络服务指标,对IP QoS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开源软件以及Cisco IOS(网际操作系统)的IP网络服务质量测量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SIP协议是IETF提出的在IP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而基于SIP的数据会议则是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MS架构的数据会议系统IMS-CS,本系统遵循IMS架构,具有开放式的面向终端用户或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的能力,并能快速部署到运营商的IMS运营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在中国逐渐开始部署,如何组建电信级IPv6核心网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IP核心网络演进的原则,然后分别介绍和分析了IPv6网络的多种互通与过渡技术,并列举了国外运营商IPv6核心网络的演进方案,最后给出了总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云网融合的发展需求,对运营商IP网络发展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业务开通和运维实现自动化、网络以云为中心布局、网络向智能化演进。基于此,文章分析云网融合业务开通和运维策略,指出IP网络在布局时应充分考虑云网络的部署,逐步以云中心进行组网,给出IP网络智能化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技术作为云计算IaaS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SP/ICP等IT公司选择其作为私有云的解决方案.相比标准的商业软件,开源技术不仅具有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而且在业务部署的创新性、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和系统部署的高可用性方面更胜一筹.电信运营商具有庞大的网络和IT基础设施资源,不仅迫切地需要将这些庞杂的IT资源“云”化处理,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加快电信新业务的部署效率,而且繁多的业务平台、IDC、计费和BOSS等IT基础设施也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以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本文分析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的实现方案和技术特点,结合电信运营商的资源整合需求,深入研究和评估开源技术在电信运营商私有云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礼波  覃宁 《电信科学》2015,31(2):169-174
在新型业务需求和新技术涌现的双重驱动下,软件定义网络(SDN)成为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运营商、IT系统和网络设备提供商共同关注的新型网络架构和技术。这种网络控制与转发能力分离的架构,可以支持更灵活的网络控制和业务能力提供。从SDN的概念和总体架构出发,分析IP RAN对SDN的需求,提出了在IP RAN中引入SDN技术的目标网络结构和网络模型,并对基于SDN的IP RAN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SMPTE-2110无压缩标准建议下,总台新搭建的4K超高清EFP制作系统已经全面实现网络化和IP数据流化。在这种广电三层结构的IP制作网内由于通用COTS交换机占据了系统核心位置,视、音、辅助数据流的转发成为常态。为了实现对IP业务数据流信号的互通、管理、监控以确保节目生产正常化,网络控制器和广电终端控制器就成为了系统的重要控制核心。本文将主要阐述分析以Cisco通用交换机为系统核心的超高清4K-EFP制作系统中DCNM网络控制器的概念、任务角色和需要部署的安全策略问题,也对未来超高清IP系统中网络控制器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兴通讯技术》2019,(2):20-27
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提供广域网云连接网络服务,成为云网融合和协同的重要手段,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链各环节都在积极推动其研发、试验和部署。中国移动提出了企业宽带随选网络(EBoD)计划,研发、试验了基于开放网络自动化平台(ONAP)的、多厂家的SD-WAN统一集中管控原型系统,并将部分研究成果贡献到ONAP社区跨运营商连接项目(CCVPN)业务场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信运营商全业务、IP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LTE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承载网融合规划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基于此重点分析了IP城域网与传送网、接入层的协同规划,城域传送网与IP、接入层的协同规划,以及接入层网络的协同规划,并提出了城域承载网的协同规划流程,对电信网络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信世界》2016,(25):39-40
2016年初,经过苛刻测试和验证,新华三基于SDN&NFV的vBRAS资源池解决方案成功部署浙江电信城域网,这是中国地区运营商第一次大范围NFV城域网商用实践,开辟了运营商NFV技术应用先河. 随着互联网新业务的部署和发展,传统的宽带城域网边缘设备(BRAS)呈现出业务能力不足、新增业务功能开发周期长等问题.不过NFV技术的发展,给城域网建设注入了新元素,运营商开始通过虚拟BRAS设备(vBRAS)对城域网进行改造,实现业务自动灵活部署、多业务融合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基于IP的网络和业务技术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挑战,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寻求能够驾驭IP网络的解决方案.NGN的体系架构经过千锤百炼试图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使得运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IP的网络并具有业务管理的能力.并让网络的体系具备融合的能力,在业务层面具有灵活扩展和组合的能力,在用户接入层面能够进行接入控制、标识和管理.这样一种体系架构是NGN的内涵所在.人们开始寄希望于IMS能够给予这个承诺,并大胆开始了这种尝试.IMS使移动和固定的融合成为可能,使基于IP的业务控制和管理成为可能,NASS和RACE使接入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