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伴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3例,所有患者血钙处于正常高值或高钙血症或高钙磷乘积且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升高,观察前所有患者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5mmol/L的透析液和FreseniusF6透析器。将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2例,换用FreseniusF60高通量透析器;B组11例,继续使用FreseniusF6透析器。所有患者均换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的透析液,共观察12周。比较2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结果与观察前相比,A组观察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降低(P〈0.01),Hb、Alb、PAB升高(P〈0.05),hsCRP、IL-6、TNF-α降低(P〈0.01),TSF升高(P〈0.01),MAM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钙降低(P〈0.01),其余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后,A组血钙、钙磷乘积、iPTH低于B组(P〈0.01),血磷及IL-6亦低于B组(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HFHD可改善尿毒症伴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组21例、非糖尿病组69例。检测2组透析前、后血压、心率、相关血生化指标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1,84-PTH、25一羟一维生素功,比较2组血管钙化情况,探讨糖尿病组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透析前血肌酐较低,三酰甘油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5)。糖尿病组iPTH达标率高于非糖尿病组,而钙磷乘积低于后者(P〈0.05)。糖尿病组钙化发生率和钙化积分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对糖尿病MHD患者,血管钙化积分与糖尿病病程、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透析时间、iPTH、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1、0499、0.652、0.727和0.564,P值均〈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MHD患者有较高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及较重的血管钙化程度;其中糖尿病病程、CKD病程、透析时间、iPTH、ALP可能参与糖尿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含钙1.25mmol/L浓度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HD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连续2次血iPTH〈100pg/ml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含钙1.5mmol/L透析液)和治疗组(含钙1.25mmol/L透析液),每组各30例,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前、研究后l、3、6个月等不同时期患者血iPTH、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另外,选择使用含钙浓度1.5mmol/L和1.25mmol/L透析液进行MHD的患者各20例,检测单次透析前、透析结束时以及下次透析前的血清校正钙、磷和iPTH浓度。结果:(1)治疗组单次透析后血清校正钙、磷和钙磷乘积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iPTH浓度较透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上述血钙和iPTH浓度无明显变化;(2)透析后治疗组血清校正钙和钙磷乘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iPTH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1个月后血清校正钙、磷和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开始下降,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P〈0.05,6个月后各项指标趋于稳定;iPTH水平1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4)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iPTH〈100pg/ml MHD患者应用含钙1.25mmol/L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能较好地控制其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水平,有效地改善被过度抑制的甲状旁腺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非透析CKD3~5期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的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将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23例CKD3~5期患者分为3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组:CKD3组、CKD4组、CKD5组),比较CKD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并评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ALP及iPTH水平在CKD3~5期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随着CKD病程的进展,血钙逐渐下降,血清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逐渐上升。根据统计结果,CKD5期血钙水平较CKD3、4期明显下降(P〈0.05,P〈O.001),CKD5期患者的钙磷乘积、ALP水平比CKD3、4期明显升高(P〈0.01,P〈O.001),CKD3期患者血清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与CKD4期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O.001),而CKD3期和CKD4期患者的血钙、AL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以iPTH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病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ALP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为自变量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iPTH水平与血钙、GFR成负相关(P〈0.001)、与血磷、ALP成正相关(P〈0.01),与钙磷乘积无相关性,再次基础上做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回归系数R:0.51,血钙、ALP、GFR是iPTH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和P〈O.001)。结论CK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在疾病的早期即存在,且随疾病的进展而不断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与CKD进程、血钙及ALP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钙和血清磷的水平,了解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治疗超过1年,行3次以上iPTH、Ca和P检查的患者,以血iPTH〉800ng/ml为界定点,分析严重的SHPT发病率与年龄、性别、透析龄、原发病(糖尿病或非糖尿病)、血清钙和血清磷的关系。结果139例患者中有27例是严重的SHPT患者,发病率为19.4%(27/139),它们拥有较长的透析龄(P〈0.05);其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P〈0.05),而且存在明显的高磷血症和高钙磷乘积(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钙磷乘积是严重的SHP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重的SHPT的发病率与年龄、高钙磷乘积有关。因此,临床上必须早治疗,严格控制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胸部正位X线成像技术检测183例MHD患者主动脉钙化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主动脉钙化组(A组)和主动脉无钙化组(B组),透析前抽血检测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并计算钙磷乘积,比较两组年龄、透析龄和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将上述指标与主动脉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和CRP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及CRP;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透析龄和血磷是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HD患者主动脉钙化相当常见,主动脉钙化与年龄、透析龄、钙磷代谢和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钙浓度腹透液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学改变。并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40例初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标准钙腹透液治疗组(A组,20例)和低钙腹透液治疗组(B组,20例),行正规CAPD治疗并配合碳酸钙口服。观察治疗12个月前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以及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iPTH)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初行CAPD治疗前颈动脉IMT、粥样斑块的数量、检出率和超声分型无差异。经过12个月的治疗随访后,B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溃疡斑的检出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此同时,B组患者的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也有着显著意义地降低(P〈0.05或P〈0.01),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同期A组患者(P〈0.05或P〈0.01),iPTH则有显著意义地上升(P〈0.01)。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低钙抽搐、低血压等情况发生。结论:钙磷代谢紊乱可加重尿毒症CAPD患者的血管损伤,低钙透析液有助于减轻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减轻其对血管损伤,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整腹透液钙浓度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在规律性腹膜透析随访的患者中选择3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先予患者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6个月后改用低钙腹透液(Baxter PD4:Ca^2+1.25mmol/L,其余成分不变),同时增加碳酸钙用量,继续观察12个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1)、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同时观察使用低钙腹透液的不适症状。结果在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的6个月中,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增加,颈动脉IMT增厚,R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用低钙腹透液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RI较前明显下降(P〈0.05),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1),iPTH明显增加(P〈0.01)。患者碳酸钙的每日口服剂量也由(2.27±0.41)g增加至(3.35±0.22)g(P(0.05)。在随后的9个月中,血钙、钙磷乘积均稳定在正常范围,血磷降至正常,iPTH 150ng/L左右;颈动脉IMT变薄(P〈0.01)、RI下降(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1例死亡,2例自行退出,其余患者均未有明显低钙抽搐、低血压等发生。结论低钙透析能显著减轻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高钙血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MHD患者合并高钙血症者给予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开始每天1次,连续6d,以后每周2次,透析后使用。疗程12周。以用药前和用药后第2、4、8、12周检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为指标,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对骨关节疼痛程度进行定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完成观察。治疗后第4周血钙、钙磷乘积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和iPTH也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第4周,所有患者骨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疗程结束后23例症状基本消失,但治疗前已发生的转移性钙化等现象无变化。结论鲑鱼降钙素治疗MHD患者并发高钙血症,可以有效降低高血钙、钙磷乘积,并能够有效缓解骨关节疼痛症状,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瘦素(leptin)和胆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将5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Ⅰ、Ⅱ和Ⅲ组,各19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HD)、HDF和联机HDF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eptin和β2-MG的浓度,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leptin及β2-MG浓度及各组单次治疗对leptin及β2-MG的清除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Ⅰ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eptin及β2-M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治疗后血清leptin和β2-MG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leptin和β2-MG浓度的下降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和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机HDF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素,是一种安全、快捷、高效的血液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Ⅰ组)、西药(Ⅱ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Ⅲ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收集投药初始以及第12、24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24周治疗,3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Ⅲ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较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组血浆自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Ⅱ组血肌酐较Ⅰ组及Ⅲ组升高(P〈0.05)。依据中医证侯疗效标准判定,Ⅲ组有效率为89%、Ⅰ组为65%、Ⅱ组为4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判定,Ⅲ组有效率为94%、Ⅱ组为85%、Ⅰ组为7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中药或苯那普利能更好的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细胞免疫和营养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00年8月至2009年5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ESRD患者40例,其中2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Ⅰ组),20例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Ⅱ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Ⅲ组。检测3组T细胞亚群、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嗣、血清蛋白质、血脂和电解质,并对ESRD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与营养状况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Ⅲ组比较,ESRD患者血清蛋白水平低,血脂代谢异常,T细胞数减少和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P〈0.05);(2)与Ⅱ组比较,Ⅰ组CD3+、CD4+T细胞数升高(P〈0.05);(3)ESRD患者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总胆固醇分别与CD3+、CD4+T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和营养不良,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透析治疗可改善ESR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CK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CK〈1000U/L)150例;Ⅱ组(CK1000~10000U/L)31例;Ⅲ组(CK〉10000U/L)20例。比较3组临床特点和血生化指标,并对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组多数为复合伤及有肢体肿胀,40%(8/20)患者行筋膜切开术,35%(7/20)患者接受截肢术,80%(16/20)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65%(13/20)患者行透析治疗,均高于Ⅰ、Ⅱ组。Ⅲ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钾、血磷和乳酸脱氢酶(LDH)较Ⅰ、Ⅱ组升高(P〈0.05),血钙较Ⅰ、Ⅱ组降低(P〈0.05)。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SCr、BUN、ALT、AST、LDH、血钾及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5、0.54、0.64、0.46、0.48、0.36,P〈0.01),与血钙呈负相关(r为-0.34,P〈0.01)。结论CK可以作为评估地震致挤压伤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经腹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经腹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组)或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组)的85例A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和胃癌特异性评价量表(QLQ-ST022)测量其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在饮食受限、腹泻及气促方面的得分低于全胃切除组(P〈0.05),而在味觉改变和反流方面的得分高于全胃切除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其他项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AEG患者行近端胃切除+管状胃重建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近端胃切除术在饮食受限、腹泻以及气促方面的效果更优;而全胃切除术在反流和味觉改变方面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及其特色,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配对、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健脾活骨方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经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纳入患者按照ARCO分期相同、坏死面积相近、Harris评分相似、发病原因一致、人院治疗时间相近、体重指数相近、年龄相近的七个配对条件进行1:1配对,共配对120对(240例)。以X线影像稳定率、Harris评分、SF-36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配对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析统计随访结果。结果治疗组影像稳定率为76.28%,与对照组的73.92%结果相当(x^2=0.173,P〉0.05),治疗组Harris评分为87.67分,高于对照组的83.39分(t=2.658,P〈0.05),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分值高于对照组(t=4.28,P〈0.01;t=3.675,P〈0.01;t=4.28,P〈0.01;t=2.62,P〈0.05;t=4.92,P〈0.01;t=3.17,P〈0.05),而活力分值低于对照组(t=2.339,P〈0.05)。不同分期研究显示,治疗组Ⅱ期患者影像稳定率82.02%略高于对照组的78.16%(x^2=0.412,P〉0.05),而Ⅲ期55.17%的稳定率则略低于对照组的60.71%(x^2=0.179,P〉0.05);Harris评分方面,两组两期疼痛缓解作用相近,其他方面则治疗组占优;SF-36评分中,治疗组Ⅱ期患者有略好于对照组趋势,而Ⅲ期则区别不明显。治疗组自身对照结果中,Ⅱ期患者影像稳定率为82.02%,高于Ⅲ期的55.17%(x^2=8.507,P〈0.01),而Ⅱ期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及SF-36总体健康分均低于Ⅲ期。结论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在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略优于手术治疗。健脾法在早期比中期更显示出疗效优势,即使中期在影像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中药治疗对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42例,分为2组,其中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例为血液透析组(HD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1例为腹膜透析组(PD组)。所有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于入组后的第1天、3个月、6个月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①治疗前,2组间Hb、RBC、Hct、Ret、iPTH和EPO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第3个月,HD组Hb、Hct低于PD组(P〈0.05),iPTH高于PD组(P〈0.05)。③治疗后第6个月,HD组Hb、Hct、iPTH与P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相关分析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Hb与iPTH呈负相关(r=-0.81,P〈0.05),与RBC、Hct和Re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91、0.59,P〈0.05),与EPO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程度与甲状旁腺功能有关。rHuEPO治疗早期,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更容易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可能与前者较好的清除血iPTH有关,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透析此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检测结果和分型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随访7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SM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55—74岁,平均62.4岁。将术前检测SEP的波形分为5型:Ⅰ型为正常SEP,Ⅱa型为单独幅值异常,Ⅱb型为单独潜伏期异常,Ⅲ型为幅值和潜伏期同时异常,Ⅳ型为SEP消失。根据术前和术后随访的JOA评分评估临床症状和计算康复率,统计分析SEP与临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EPⅠ型18例,Ⅱa型16例,Ⅱb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SEP与术前JOA评分有显著相关性(X^2=53.9,P〈0.05)。比较术后2年随访时的康复率发现Ⅰ型和Ⅱa型、Ⅱb型和Ⅲ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Ⅰ型和Ⅱa型、Ⅱb型和Ⅲ型、Ⅱb型和Ⅳ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检验,P〈0.05)。结论SEP分型为临床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准确了解脊髓的受损程度和评估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