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左明霞 《中原医刊》2007,34(4):71-72
目的 探讨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小儿断指再植手术20例,入室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15mg/kg,氯胺酮4~6mg/kg,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B组在氯胺酮镇静、镇痛的基础上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必要时追加异丙酚。结果 B组患儿断指再植手术异丙酚用量少,镇痛时间长,苏醒快,术中生命体征更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 浅全身麻醉复合臂丛阻滞是小儿断指再植手术中比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0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单次常规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4、8、12、24、48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病例,Ⅰ组有10例需重新穿刺,2例改全麻;Ⅱ组只需经导管给药即能满足手术,无需重新穿刺或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Ⅱ组低于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术术中麻醉效果及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10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单次常规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4,8,12,24,48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病例,Ⅰ组有10例需重新穿刺,2例改全麻;Ⅱ组只需经导管给药即能满足手术,无需重新穿刺或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Ⅱ组低于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术中麻醉效果及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观察.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80例,根据患儿手术部位选择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辅以丙泊酚镇静,术中持续监测患儿生命征,观察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全部患儿术中生命征平稳,有3例改插管全麻,余手术均在臂丛麻醉复合丙泊酚下顺利完成,苏醒期无躁动,术后不良反应少,术者及患儿满意度高.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呼吸、循环平稳,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安小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28-1428
小儿上肢手术传统上常采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方法,对尉术期呼吸循环等方面的管理有较大的困难,如若手术时间较长则常带来一些风险。我科从去年开始,使用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用于小儿上肢骨折内固定、疤痕切除植皮、血管瘤切除等手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上肢手术惠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C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结果A组患儿手术前后生命体征波动大,苏醒期躁动、谵语明显、苏醒时间长、麻醉风险高;B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较稳定,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但苏醒期躁动、谵语仍然常见,麻醉风险仍然较高;C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快速清醒且苏醒期无躁动、谵语、呕吐等表现,麻醉风险大大降低。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具有对循环、呼吸干扰小,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毕苏醒快、清醒质量高,降低麻醉风险等优点,是目前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断指、再植是近年普遍开展起来的显微外科,它是一种精细血管、神经吻合术,其成活率只能占80%~90%。它的成活与否有诸多因素,术后疼痛所致的血管痉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本院自1995~2000年对断指-再植异者采用臂丛N阻滞法,用于术后镇痛,对提高再植成活率有很大的意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使用罗哌卡因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断指再植手术 2 3例 ,随机分成改良肌间沟臂丛镇痛组 (R组 ,n =12 )和镇痛对照组 (C组 ,n =11)。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 1~ 2次肌肉注射哌替啶 6 0~ 80mg止痛 ;R组先给 0 .15 %罗哌卡因 10ml负荷剂量行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 ,接着以 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 0 ,2 ,4 ,6 ,8,12 ,16 ,2 4、36 ,4 8,6 0 ,72h进行VAS记分。结果 R组镇痛效果佳 (VAS <3) ,且明显好于C组 (P <0 . 0 0 1)。结论 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8~1984年行断指再植340例,494指,成活率91.1%。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者98例114指,血管危象发生率23%。其中77例拟再次行手术探查,均施行臂丛阻滞术,结果有16例18指臂丛阻滞后,解除了血管危象,免除了再次手术,免除再手术率为20.8%。现将臂丛阻滞解除16例18指血管危象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男11例12指,女5例6指。年龄3~45岁。小儿血管危象3例3指;成人血管危象13例15指;动脉危象12指,时间最短1h,最长27h;静脉危象6指,最短2h,最长40h。麻醉方法,腋路法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单独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小儿断指再植手术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苏醒期反应。结果B组MAP、HR与A组比显著增高(P<0.01),B组SPO2、RR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孙卫宇 《医学综述》2013,(22):4211-4213
目的研究分析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五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4例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在成功麻醉之后,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来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使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疼痛程度,并比较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结果观察组的镇静、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稳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辅助臂丛神经阻滞(BPB)用于断指再植术的效果。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行断指再植术急诊手外伤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ex组(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40例。BPB成功后15min,D组患者10min内匀速静脉滴注4μg/ml Dex负荷剂量0.8μg/kg,继以0.4μ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N组患者以相同方式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T0)、静脉用药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手术6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糖(Glu)浓度。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D组患者T2~T6时间点MAP、HR、BIS均较低(P<0.05),T2~T6时间点D组患者MAP、HR、BIS均明显低于N组(P<0.05);与T0时间点相比,D组、N组患者T2~T6时间点血Glu浓度均较低(P<0.05);T2~T6时间点D组患者血Glu浓度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断指再植术时,Dex以负荷剂量0.8μg/kg、继以0.4μg/(kg·h)静脉滴注辅助BPB,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 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加压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上肢手术病人根据前臂及手腕和肩关节及锁骨手术分为四组,组Ⅱ、Ⅳ为实验组,组Ⅰ、Ⅲ为对照组,局麻药为0.25%布比卡因30ml.结果:优良率,实验组Ⅱ、Ⅳ为100%;对照组Ⅰ、Ⅲ分别为4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麻醉方法操作简单,阻滞范围广、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吗啡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从而研究吗啡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与镇痛的机理。方法:将50例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A组(对照组):0.375%布比卡因,B组(观察组):0.375%布比卡因+2mg吗啡。用不同麻醉药25~35ml作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P<0.01)。结果:含有吗啡的B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加用吗啡的A组。结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存在多种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9.
黄烈天  陈冬生  蓝国湖 《医学综述》2008,14(14):2212-2213
目的探讨甲床肝素棉球湿敷法、端侧切口放血法、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1999~2007年应用甲床肝素棉球湿敷法、端侧切口放血法、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甲床肝素棉球湿敷法组成活率为92.68%,成活后指甲畸形;端侧切口放血法组成活率为80.20%,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组成活率为96.61%。结论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成活率最高,应作为末节断指再植放血方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与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组(Ⅰ组)和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组(Ⅱ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剂量为0.4 mL/kg。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Ⅰ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185±102)s,明显短于Ⅱ组的(378±105)s(P<0.01)。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优等率Ⅰ组为96%,Ⅱ组为75%(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未出现并发症,Ⅱ组有4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