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年人高血压及其慢性肾损害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占40%~50%.有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城市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60%.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人以上,约每2例老年人中就有1例患有高血压,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北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略高于南方.本文拟对我院自2007年1月起诊治的3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92例为受试者,其中妊娠高血压66例、轻度子痫前期68例、重度子痫前期58例,同期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62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PECAM-1和sVEGFR-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PECAM-1在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以及重度子痫前期间的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sVEGFR-1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均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CAM-1、sVEGFR-1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PECAM-1水平随着病情发展不断降低,而血清sVEGFR-1水平逐渐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分为高血压Ⅰ组84例、高血压Ⅱ组100例和高血压Ⅲ组7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血压正常者58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做功指数(LCWI)、无创LVEF等。结果对照组、高血压Ⅰ、Ⅱ、Ⅲ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和LVM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Ⅰ、Ⅱ、Ⅲ组每搏指数、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LCWI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SVR、SVR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VR和SVRI与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LCWI、无创LVEF呈负相关(P<0.01),与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LVEDD、LVMI呈正相关(P<0.01)。SV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0~0.742),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较高(P=0.0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呈现"减排高阻"的现象,临床可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心脏结构的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对大脑动脉中动脉影响。方法218例原发性高血压分为5组:边缘组、Ⅰ期组、Ⅱ期组、Ⅲ组和老年高血压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422根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97.2%),包括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结果高血压各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正常组比较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从Ⅱ期高血压开始,血流速度呈下降趋势,搏动指数呈增加趋势,随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且两者常并存,糖尿病患者中有60%~70%伴有高血压,而许多高血压患者同样存在糖代谢异常。2005年,高江琴等通过对190例高血压患者的分析发现,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约61.8%;2006年,Garcia-Puig等对420例西班牙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其中合并糖代谢异常者高达68.5%,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香港的一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现况调查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发生状况。方法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1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68例,女72例,收集患者病情资料并填写抑郁自评量表,评定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发病率并识别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抑郁发生率为18.6%,男性抑郁发生率为23.5%,女性为13.9%。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抑郁情绪,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随着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抑郁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但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胎盘组织中bax/bcl-2蛋白比值及凋亡细胞表达趋势。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正常产妇和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胎盘组织bax/bcl-2蛋白比值检测、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重度组bax/bcl-2蛋白比值及凋亡细胞表达数值呈增高趋势,且均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失衡,胎盘细胞凋亡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血压水平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D)积分和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某镇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10 565例进行血压和CVHD检测.按高血压定义和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即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以及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比较各组间CVHD积分及各单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上述各组CVHD积分值分别为87.69±21.82、83.13±23.14、69.61±29.35、56.91±28.12、41.69±27.56和67.48±29.65;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而呈减慢趋势;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动态阻力、临界压水平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呈升高趋势.结论: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VHD损害呈现渐进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老年前期和老年期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109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并与非高血压患者51例对照,结果发现,总SOD及其同工酶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总SOD活力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随高血压病的病情加重而明显降低,与非高血压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我国和全球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1,2].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与脉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了解脉压随年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选取728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10例,女性318例,年龄24~88岁,测量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分析脉压与年龄之间变化趋势。结果患者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脉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心动脉舒张压高于肱动脉舒张压,两者之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肱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女性两者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有显著差异性,中心动脉与肱动脉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如何防治肾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二者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存在着恶性循环。因此高血压患者如何防治肾脏损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合并胃食管返流(GER)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改变对血压趋势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人经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诊断合并有GER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不合并GER的3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凌晨1时及上午6时血浆NO,ET值,同时观察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合并GER的高血压患者凌晨1时(GER高峰时)NO浓度降低,ET浓度增高,血压呈非勺型,无GER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仍呈勺型。结论:GER可以影响血浆NO,ET水平进而影响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受到高血压的威胁。由于青少年高血压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最近对青少年高血压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青少年高血压的定义、诊断及其病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35~85岁的成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27.86%,>50%的中国老年人患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一半[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相关性。方法将147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10例)、高血压2级(21例)、高血压3级(39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DHF,42例)、高血压舒张伴收缩性心衰(DHF+SHF,35例)5组,同时选取3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浆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房内径(LAD),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NP水平在高血压3级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伴DHF组与其他各组,高血压DHF+SHF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级别增加和心功能恶化,BN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浆BNP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性(r=-0.767,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642,P0.01),BNP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0.706,P0.01),与PtfV1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BNP水平测定,结合超声心动图测定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有助于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程度,诊断舒张性心衰和对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8.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6):466-466
<正>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趋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地区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中老年保健男性5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25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前臂中段、左股骨颈、腰椎(L1~4)总T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高血压组的下肢及腰椎骨量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颈动脉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腰椎总T值呈负相关(P0.05);按照骨量减少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保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各部位骨量均有减低趋势,动脉硬化程度与骨量减少呈负相关,对于此类人群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对延缓动脉硬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达到了1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