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矿开采》2016,(6):1-5
基于近年来煤矿用液压支架及元部件检测技术与检测设备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液压支架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及液压支架整架试验台、液压支架元部件(立柱、千斤顶、阀)试验台现状,进行了液压支架产品技术发展对试验能力的需求分析,对液压支架整架及元部件试验台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液压支架电液控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对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内外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并对MARCO公司和EEP公司2种典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我国电液控制系统发展缓慢的原因和技术难点.提出我国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发建议并预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提出了2 500 t液压支架试验台的设计方案,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强度及性能分析。利用ANSYS软件获得了2 500 t液压支架试验台活动梁在液压支架最恶劣的加载模式下的应力及应变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台活动梁在2 500 t压力下各种工况受力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煤矿开采日益高产高效的要求,人们对液压支架强度和技术含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作为液压支架试验的关键设备—液压支架试验台的性能也将变得尤为重要。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SZL1000/300型液压支架试验台在3种组合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台的结构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煤矿支护设备、围岩控制技术发展与标准化的相互促进过程及煤矿支护设备与围岩控制技术标准化体系框架和标准制修订工作;论述了液压支架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分析了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以及立柱、千斤顶技术标准;最后对重型液压支架试验台、立柱和千斤顶试验台和大流量安全阀模拟试验系统研制概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对液压支架用阀综合性能试验台的液压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针对现有液压支架操纵阀试验台液压系统,没有完全按照相关标准的回路综合,只能对液压支架用阀的部分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测。新的试验台可以对液压支架用阀进行大流量实验,与原来的试验台相比液压系统结构简单;测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对3000t级的强力液压支架试验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应用有限元理论对试验台进行强度有限元分析,求得整体应力和变形分布状况。通过结果分析,一方面对强力液压支架试验台的设计强度进行了验证;另一方面,指出薄弱部位,为结构设计改进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液压支架是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液压支架相关的检测装置还不完善,极大地阻碍了其新产品的研发和综合性能的提高。因此,目前急需研制新一代的智能液压支架检测装置以此提高其整体的性能。主要对液压支架试验台系统组成中的台架、辅助系统、电控系统等进行了阐述,其中重点介绍了电控系统的全自动智能化结构和整个试验台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30 000 kN液压支架试验台的有限元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制高产高效高可靠性的高端液压支架,作为安全性能和技术性能试验检测的关键设备——大吨位试验台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利用ANSYS软件获得了30 000 kN液压支架试验台在液压支架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应力及应变分布情况,分析了影响试验台可靠性的应力集中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台在30 000 kN压力下各个工况受力均在安全范围内,而应力分布严重不均匀,因此妥善处理接触部位的倒角过渡对提高试验台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琳 《矿山机械》2020,48(9):8-12
大倾角液压支架为急倾斜煤层的高产高效机械化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着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的成败,故需针对大倾角液压支架设计试验台,以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对大倾角液压支架的型式试验要求。通过不同试验加载工况的分析,推导合成扭力矩变化规律。采用 MSC.ADAMS 建立了液压支架试验台虚拟样机,讨论不同旋转角度对托辊二级平衡梁支点的受力影响。采用有限元对大倾角液压支架试验台进行离散化处理,加载 3 个 60 t 液压支架,讨论不同倾斜角度工况下,主结构应力及变形的变化状态,得出合理设计方案。所得结论为试验台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智能矿山作为未来矿山的生产方式,已在国内外矿业界受到普遍关注。从宏观战略引导和矿山建设实践两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地下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的目标、理念、建设经验、关键技术以及所取得 的成果。通过分析国内外智能矿山建设的战略导向和代表性建设实践,得出国外先进矿山采用从矿山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推进方式,我国矿山则从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引导下的智能化战略入手,历经了从数字矿山到智 能矿山的逐步发展过程。对比国内外矿山智能化建设特点后总结得出,我国地下金属矿山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技术积累、融合创新、推进速度、协同建设等方面优势,以数字化技术、5G技术、人工 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支撑,形成与自身资源条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相匹配的技术方案与推进方式。最后总结得出我国的地下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在于,结合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以矿床模型的延伸 应用和匹配于智能矿山的开采工艺变革为前提,在标准化的数据资源规划基础上,构建面向5G+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的生产管控应用场景,实现面向大数据的全局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12.
煤矿六大系统内的数字化救生舱配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英  宁文源 《煤矿机械》2011,32(12):181-182
在对国外救生舱技术以及救援案例的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国内救生舱技术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在"六大系统"之内的救生舱配置方案。以动力供应和应急通讯为技术突破,详细介绍了救生舱的八大组成部分(组成救生舱的8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以Metso公司的SUPERIOR60-110E型、FLSmidth公司的TS型和UD型、Sandvik公司的CG系列、ThyssenKrupp公司的KB系列和BK系列旋回破碎机为各公司的代表机型,分别介绍了4家国外著名破碎机制造公司当今各自最先进的大型液压旋回破碎机的技术特点;同时对我国北方重工和中信重工的大型液压旋回破碎机的技术特点也进行了介绍;针对国内设备厂家在该领域的不足,对我国大型液压旋回破碎机的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矿井通风网络可视化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谭海樵 《金属矿山》2009,39(12):103-106
在分析国内外矿井通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通风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并开发出矿井通风网络可视化仿真模拟系统,实现了通风系统数据管理、可视化仿真模拟、自动建立拓扑关系以及实时解算等功能,并对平顶山矿区某矿通风数据进行了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煤炭生产管理部门对矿井通风信息的管理、查询、仿真模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矿山进口提升机所用交-交和交-直-交两种变频器的分析,总结了进口提升机变频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国内外提升机所用变频器的区别,对设备选用变频装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EPS和GEOWAY软件的功能特点、数据组织结构,提出了一种EPS向GEOWAY数据转换技术方法。针对转换过程中的符号一致性、方向一致性、注记转换问题,利用模板定制技术、VBA二次开发技术和信息映射机制进行了研究与解决,从而为EPS向GEOWAY数据的无损转换提供了高效、无损、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中华  李巧梅 《煤矿机械》2007,28(6):153-155
通过对无人值守通风机在新桥煤矿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其国内外现状和技术特点,详细介绍了新桥矿无人值守通风机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无人值守通风机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勇  张耀荣 《山西煤炭》2004,24(1):49-51
介绍了国内外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的技术现状、研制水平和使用情况,并分析了无轨辅助运输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铜阳极泥处理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龙  张昕红 《矿冶》2005,14(4):46-48
简述了国内外铜阳极泥处理的几种类型,重点介绍了湿法-火法相结合的两种联合处理流程,并比较了其部分技经指标,以期对本公司拟建的铜阳极泥处理项目的工艺选择提出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内煤矿综合自动化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将煤矿的环境安全信息和设备工况信息统一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组态化设计。建立全矿井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的大型开放式分布控制系统,改造传统的矿井生产运行方式。研制开发隔爆环网交换机和综合接入网关,支持环网冗余和各类监控子系统的接入。应用表明,设计的系统能够促进信息共享,保证对全矿井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