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将具有辐射诱导表达特性的重组质粒p Egr-1-TRAIL转入乳腺癌MCF-7细胞中,诱导肿瘤杀伤基因TRAIL的表达,实现辐射和基因对MCF-7细胞的双重杀伤效应.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TRAIL表达的量效关系及2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TRAIL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转染p Egr-1-TRAIL重组质粒的乳腺癌细胞MCF-7,TRAIL表达量明显高于假照组(P0.001~0.05),其中5 Gy X射线照后表达量最高,TRAIL表达量为假照组的5.1倍.2 Gy X射线照射后4 h,TRAIL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照射后32 h达峰值,表达量为照射前的4.6倍.MCF-7-p Egr-1-TRAIL/0 Gy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较MCF-7/0 Gy和MCF-7-p3.1Egr/0 Gy组明显增加(P0.01),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MCF-7-p Egr-1-TRAIL/5 Gy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其他处理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0.05),MCF-7/0 Gy组细胞生长最快,而MCF-7-p Egr-1-TRAIL/8 Gy组细胞生长最慢.结论乳腺癌细胞转染p Egr-1-TRAIL重组表达质粒联合X射线照射能够增加MCF-7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Egr-Endostatin辐射诱导肿瘤的表达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为提高临床肿瘤放疗疗效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Egr-Endostatin重组质粒联合电离辐射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蛋白表达;建立动物模型,用ELISA法检测不同处理组Endostatin的剂量水平,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差异.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上清中均有Endostatin蛋白表达,而未转染重组质粒的B16细胞和转染空质粒的B16细胞上清中未见Endostatin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体外接受2~10 Gy X射线照射,Endostatin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照射剂量为4 Gy时Endostatin的表达水平最高.2 Gy照射8~72 h后,Endostatin表达水平与假照射组比较明显增加,在48 h时Endostatin表达水平最高.动物实验表明:荷瘤+25 Gy照射组、荷瘤+pEgr-Endostatin照射组、荷瘤+pc DNA3.1+25 Gy照射组和荷瘤+pEgr-Endostatin+25Gy照射组肿瘤生长率显著低于单纯荷瘤组(P0.05#0.01),荷瘤+pEgr-Endostatin+25 Gy照射组亦明显低于荷瘤+25 Gy照射组和荷瘤+pEgr-Endostatin组(P0.05#0.01).结论 pEgr-Endostatin重组质粒联合电离辐射能使Endostatin蛋白表达增加,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γ-射线诱发的人AHH-1淋巴细胞凋亡规律和发生机制,用MGG、TUNEL染色,MTT、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经0、3、6、9、12、15、20Gyγ-射线照射后,AHH-1淋巴细胞凋亡、活存率以及Bax、Bcl-2、Bcl-xl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3-12Gy照射范围内,凋亡是AHH-1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且6-12Gy范围内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2)15-20Gy照射后,凋亡率下降,推测此时除凋亡外,坏死也是AHH-1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3)不同剂量照射后,AHH-1细胞凋亡率在24h达到高峰;3-12Gy照射范围内,细胞活存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15-20Gy照射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结论认为一定剂量γ-射线照射可诱发人AHH-1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剂量率γ射线辐照对斑马鱼胚胎脑部发育形态学的影响,采用~(137)Cs作为γ辐射源对受精后2 h(2hpf)的斑马鱼胚胎进行不同剂量率的照射(剂量率为250、313、417μGy/h,累计剂量为30 m Gy),分析了不同剂量率下γ射线辐照对斑马鱼脑部细胞凋亡及其脑部发育形态、脑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个剂量率组中,只有250μGy/h剂量率组斑马鱼脑部细胞凋亡增加;各个剂量率组脑部组织均出现了空泡,部分脑部细胞变形,脑部细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250和313μGy/h剂量率组脑部细胞细胞核发生变形,线粒体结构损伤,细胞质中出现了空泡。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血清及秋水仙碱的作用浓度及时间,使乳腺癌MCF-7细胞分别达到G0/G1和G2/M期同步化。方法采用血清饥饿法诱导MCF-7细胞G0/G1同步化,秋水仙碱诱导细胞G2/M期同步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各期分布情况。结果处理24 h后,1%血清浓度组G0/G1期细胞分别达到(72. 96±0.84)%,1. 0μg/mL秋水仙碱处理组G2/M期细胞分别占总细胞数(73. 67±1. 77)%。处理36 h后,1%血清浓度及秋水仙碱实验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MCF-7在血清浓度为1%处理24 h后完成G0/G1同步化,在1. 0μg/mL的秋水仙碱处理24 h后完成G2/M期同步化。  相似文献   

6.
将成胶质瘤细胞MO59K和MO59J两种细胞分别给予1Gy,2Gy,4Gy和8Gy的6MV-X线照射,并分别于0.5h、1h、2h、4h、8h、12h、24h收集细胞,检测rH2AX核内斑点时间及剂量效应特点.结果发现,MO59K细胞和MO59J细胞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rH2AX核内斑点数量增加;并且MO59K细胞接受8Gy照射后rH2AX斑点在24h内能够恢复到放疗前的水平,而MO59J细胞内rH2AX斑点不能恢复到照射前水平.提示MO59J细胞较MO59K细胞敏感,照射后rH2AX核内斑点更难恢复到未照射水平.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凋亡在其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可能会引起免疫缺陷,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率可能会促进淋巴瘤的发展。铀矿冶低剂量γ射线辐照会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淋巴细胞在接受剂量率为14 μGy/h的低剂量率γ射线辐照的21 d内凋亡率逐渐增高,并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全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低剂量γ射线辐照后,淋巴细胞内共有1 677个表达差异显著(任意两组间p值<0.05)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对压力的反应、细胞周期、DNA构象变化、DNA修复、细胞蛋白分解代谢过程、病毒致癌机理、染色体分离、p53的转录调控相关。低剂量γ辐射会激活肿瘤抑制蛋白p53,最终使细胞凋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60Coγ线照射诱导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60Coγ线照射对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以1ng/ml rh GM-CSF和5ng/ml rh IL-3作为造血生长因子,维持骨髓细胞存活,然后用小剂量^60Coγ线照射,动态观察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设立未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作对照。结果:实验观察到照射后6h,透射电镜显示细胞皱缩,细胞膜空泡化,核固缩,呈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DNA裂解百分率照后6h各时点逐渐升高,第20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照后6-26h,实验组与对照组DNA裂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DNA琼脂糖疑胶电泳呈特征性梯状图谱,片段大小为180bp或其倍数。结论:小剂量^60Coγ射线可诱导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麦格-姬姆萨(MGG)染色和MTT比色法研究辐射诱导的人AHH-1T淋巴细胞死亡与凋亡的关系、细胞活存及其意义。结果表明,经2~10Gyγ-线照射后4~48h,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后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显示出较好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而相同剂量照射后,淋巴细胞活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凋亡是辐射诱导淋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急性放射病免疫损伤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对辐射损伤后小鼠肠粘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藜芦醇对受60Co γ线照后小鼠肠粘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BALB/c雄性小鼠90只,用8Gy 60Co γ射线进行全身一次性照射,照射前2 h 白藜芦醇组灌服给药1 次,分别于照后1、2、3d麻醉后解剖,取全小肠,制备肠粘液,测定免疫球蛋白sIgA(Secreted immunoglobulin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测定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取门静脉血,测定内毒素含量.结果:白藜芦醇可明显减少受照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凋亡,提高肠粘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降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结论:白藜芦醇对受60Co γ线照射后的小鼠肠粘膜免疫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和肠内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观察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联合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探讨O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给药组(OA组)、单纯照射组(IR组)、照射与药物联合作用组(IR+OA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OA显著增加射线的杀伤作用,联合组细胞的活力明显下降,凋亡率增高,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和Cdk1的降低,p-Cdk1表达量上升更明显,细胞G2/M期阻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A显著增加射线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yclinB1-Cdk1复合物的表达量减少和活性抑制、诱导细胞阻滞G2/M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钙超载相关性.方法采用培养的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1),缺血-再灌注1 h组(1 h,2),缺血-再灌注24 h组(24 h,3),缺血-再灌注1 h+HSYA组(1 h+,4),缺血-再灌注24 h+HSYA组(24 h+,5).比较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并进行心肌细胞膜钙ATP酶MCA和SERCA的表达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Sham)比较,缺血-再灌注组(1 h,24 h)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且以再灌注24 h更明显(P0.05);与再灌注组(1 h,24 h)比较,HSYA治疗后组(1 h+,24h+)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P0.05);1 h+和24 h+组肌浆网钙离子ATP酶SERCA表达与Sham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与1 h和24 h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钙超载有关,HSYA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由SERCA调控,而非PMCA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DBP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DBP是否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而引起支持细胞凋亡.方法建立支持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0.1%DMSO(对照组)、1 mg/L(低剂量组)、10 mg/L(中剂量组)、100 mg/L(高剂量组),分别处理细胞24 h;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持细胞内Ca2+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测定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Ca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在中、高剂量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P浓度的增加,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P能显著降低支持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一步升高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并最终导致睾丸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黄河兰州段中山桥(污染断面)、什川桥(自净断面)和新城桥(清洁断面)三个断面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断面有机污染物对MCF-7细胞染毒后的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i的浓度,探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染毒48 h,各断面MCF-7细胞的凋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山桥组(31.40±3.00)%、新城桥组(17.63±0.47)%、什川桥组(13.37±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25)%(P<0.01);各组细胞主峰均在G0/G1期积聚(≥55%),说明有机污染物主要作用于细胞的G0/G1期,使细胞停滞于此期.各断面各剂量组有机污染物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24,48,72 h后,在不同时点细胞内[Ca2+]i浓度均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细胞内[Ca2+]i浓度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具有时间效应关系;在不同时点上无钙离子组和含钙离子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钙离子浓度增加与外钙无关.研究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可影响体外MCF-7细胞的周期分布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ishinoneⅡA,TSN)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le)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发的心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b)增殖、细胞周期、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Ⅰ)、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阐明TSN抗CFb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AngⅡ组、Chele+AngⅡ组、Chele+AngⅡ+TSN组和AngⅡ+TSN组,胰酶消化、差速贴壁培养CFb,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法测定Collagen I含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WB)检测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Chele和TSN组及Chele+AngⅡ+TSN组能显著降低CFb增殖率(P0.05或P0.001),降低CollagenⅠ含量(P0.05或P0.01),提高CFb 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P0.05或P0.01),抑制PK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TSN和Chele能显著抑制由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Cyclin D1传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与黄芩素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给药组(奥沙利铂组、黄芩素组、联合作用组).应用MTT法测定给药组不同给药浓度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给药组培养48 h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给药组胃癌SGC-7901细胞株凋亡率;HOE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奥沙利铂组、黄芩素组、联合作用组均可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联合作用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奥沙利铂组和黄芩素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奥沙利铂组、黄芩素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奥沙利铂组、黄芩素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与黄芩素联用可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BA)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Sham组、AMI组和AMI+BA组.AMI组和AMI+BA组大鼠建立AMI模型,建模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T细胞抗原受体(TCR)Vβ基因克隆化改变特征.方法应用多引物巢式PCR技术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亚家族的克隆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肿瘤患者TCR单克隆改变的特点.结果 CD8+T细胞TCRVβ基因亚家族单克隆改变的数量多于CD4+T细胞;肿瘤患者的CD4+T细胞中,只有Vβ2,Vβ7和Vβ8三个亚家族单克隆改变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其他Vβ亚家族单克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肿瘤患者的CD8+T细胞中,有14个Vβ亚家族单克隆改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4组肿瘤患者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TCR Vβ7亚家族的单克隆改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过检测TCR Vβ基因克隆化改变,可以初步了解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