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凤 《疑难病杂志》2008,7(12):749-750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对牙科诊治过程的某些环节所产生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对牙科诊疗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烦躁不安、哭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DF影响患者与牙科医生的合作.常常延误病情,使诊疗质量下降,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的身心疾病,了解和分析DF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DF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区成人牙科畏惧症924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部分成人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的流行情况及其构成因子。方法用DF调查量表(dental fear inventory,DFI)对来诊的成人患者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牙科畏惧症检出率为86.1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牙科患者DF发生率存在差异,DF的五个构成因子中器械畏惧和卫生条件畏惧男女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患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牙科畏惧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89例牙科畏惧症的分析,了解牙科畏惧症产生的原因。结果认为:牙科畏惧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既往牙科经历有明显关系,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虽然口腔治疗的技术不断发展,但牙科畏惧症(DF)依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威胁大众口腔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成人DF的临床表现、病因、不良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丽  郭怡然 《新疆医学》2010,40(4):71-73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的某些环节的害怕,所产生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烦燥、不安、哭口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抗拒治疗的现象。大量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和口腔健康状况是影响病人是否到牙科诊治的两个关键因素,而牙科畏惧症作为一种阻碍人们接受牙科护理与治疗的社会心理疾病,一般存在于有牙科经历的人群中,是防碍患者口腔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3岁~14岁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合作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年龄及性别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口腔科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儿进行治疗时,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玮 《海南医学》2011,(20):123-12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诊于口腔科的老年人比例快速增长。患者因患有牙科畏惧症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危害了他们群的身心健康。本文就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流行状况、特点、相关因素、危害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第一次看牙行为的调查,找出与看牙经验无关的既存因素与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发病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表对160例未看过牙医的患儿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患者间D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居住地儿童D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3.976,P〈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患儿DF发生率比较,大学及以上组与初中及以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Х^2=6.518P〈0.05),口腔卫生状况不同的患儿DF发生率比较,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组低于一般和较差组,差异有显著性(Х^2=7.476,P〈0.05).结论口腔卫生,居住地及照顾人文化程度与DF发病有关。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学龄前儿童初次看牙行为具有极其正面的影响力,因此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及宣传教育,对缓解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点。以便提供心理指导和临床辅导,能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方法通过对临床200例急性牙病患者的问卷调查及临床观察做出统计。结果通过对牙科畏惧的心理分析,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能使87%的患者完全放松的接受治疗,95%以上的患者可以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使患者的情绪稳定,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焦虑等不适感,有利于患者顺利地接受口腔科治疗,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结论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无论初复诊。约80%以上的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害怕心理,甚至逃避治疗。故在提高患者的就诊环境和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有义务给患者讲解病情的诊断,治疗经过,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时所应用的器械,尽量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同时再加入一些背景音乐,改善诊室环境,减少候诊时间等,尽量多的替患者着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点。以便提供心理指导和临床辅导,能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方法通过对临床200例急性牙病患者的问卷调查及临床观察做出统计。结果通过对牙科畏惧的心理分析,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能使87%的患者完全放松的接受治疗,95%以上的患者可以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使患者的情绪稳定,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焦虑等不适感,有利于患者顺利地接受口腔科治疗,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结论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无论初复诊。约80%以上的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害怕心理,甚至逃避治疗。故在提高患者的就诊环境和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有义务给患者讲解病情的诊断,治疗经过,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时所应用的器械,尽量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同时再加入一些背景音乐,改善诊室环境,减少候诊时间等,尽量多的替患者着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Frankl行为分级标准,对300例儿童牙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97例(32.3%)为不畏惧,83例(27.7%)为畏惧,120例(40%)为高度畏惧,儿童DF(包括畏惧组和高度畏惧组)发生率为67.7%。患儿年龄、是否独生子女与儿童DF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DF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戎 《甘肃医药》2012,(6):422-423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或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是人们在牙科治疗中产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表现。目前,"牙科畏惧症"已成为我国牙病早期就诊的一大障碍,大大降低了早期就诊率,由此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痛苦加深,诊治过程延长,医疗费用升高。本文就牙科畏惧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危害及预防进行概述,以期引起口腔医疗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73例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儿的牙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科接收的自2010年2月-2011年1月就诊接收牙髓治疗的73例7-13岁患有牙科畏惧症的儿童进行临床的分析比较与研究,随机将73例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观察组组的患儿在接收常规牙髓治疗的同时对其采用了心理行为诱导的方式加以护理;而对照纽仅仅只是进行了常规的牙髓治疗与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护理后,牙科畏惧症的程度下降明显(P<0.O5),同时经过心理诱导行为护理后,观察组牙科畏惧症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牙科畏惧症的患儿的牙髓治疗、护理中,心理行为诱导发挥的作用明显,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小新  麻健丰  喻棣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345-1348
目的 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CDF)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龋齿患儿340例,通过Frankl治疗依从性情况评估量化表将患儿分为CDF组(161例)和无CDF组(179例)。制定CDF影响因素量化调查表,调查CDF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监护人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牙科就诊经历、监护人CDF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独生子女情况、患儿牙科就诊经历、患儿CDF病史、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儿童自身气质类型、管理类型、分娩情况、身体发育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患儿CDF病史、父亲教育程度(大学以下)、母亲教育程度(大学以下)、农村生活环境、抑郁质气质、溺爱抚养型、剖宫产及中等以下身体发育情况是CDF的危险因素(P<0.05);患儿牙科就诊经历、多血质气质、民主管理型是CDF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农村生活环境、抑郁质气质是CDF重要的危险因素;多血质气质、民主管理是CDF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是牙病患者就诊时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高声叫喊、颤抖躲闪和拒绝治疗。这种对牙科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进而降低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严重者甚至在就诊过程中诱发各种意外事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麻下深龋充填对成人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 ,筛选出 10 0例需深龋充填的DF成人患者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局麻下行深龋充填术 ,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 实验组DF程度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牙科治疗过程中两组脉搏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局麻下行深龋充填术 ,对成人牙科畏惧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老年人牙科畏惧症的产生,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笔6年来采取了一列系心理治疗老年人牙科畏惧症措施与体会,牙科畏惧症是口腔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程告知在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在西安电力中心医院自2002年3月∽2006年7月口腔门诊收治的患者中发放DAS表格,筛选出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特征的患者120例,采用双盲实验,由统计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之前,加入治疗过程简介,即过程告知。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并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在现代口腔门诊诊疗工作中,医师应充分重视过程告知在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艳  田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90-190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儿童患者241例,其中男130例,女111例,4—6岁160例,7~13岁8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