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7F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发酵过程中多糖的浓度。方法:包被物为7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竞争物为待测多糖,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最佳多糖包被质量浓度为2.5ug/ml,多糖抗体血清稀释度为1:8×104。在检测范围为2.5~30μg/m L时呈线性相关,7F的最低检测限为1.5μg/m L。回归方程为B/B0=-0.4075 Pn7F+0.7632,R2=0.995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3%-105%。结论:本研究新建的ELISA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能特异性地检测7F型肺炎球菌多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肺炎球菌1型全菌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且利用该抗体建立肺炎1型荚膜多糖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用于检测发酵和纯化过程中的多糖浓度。方法用灭活的1型肺炎链球菌免疫家兔6周,获得高滴度的抗多糖血清,经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兔抗肺炎1型多糖抗体IgG。以纯化IgG作为包被抗体,加入多糖样品,再以生物素化的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夹心ELISA法检测肺炎1型多糖浓度。确定标准曲线的最佳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验证。结果兔免疫血清经过双向免疫扩散检测抗体滴度可达1∶32;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56~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3.13 ng/mL。在标准品中混入其他型别多糖或培养基,回收率分别为102%和108%;该方法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08%和7.01%。结论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其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均良好,可以特异地检测肺炎球菌1型多糖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Ig G抗体定量ELISA,用于人血清中12F、19A、22F及33F型Ig G抗体的检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以不同生产企业相同型别的12F、19A、22F及33F型荚膜多糖为包被抗原,用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Ig G抗体定量ELISA,对人血清中12F、19A、22F及33F型Ig G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线性、检测限、检测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该方法检测13份质控血清的12F、19A、22F及33F型Ig G抗体的范围分别是0.02~4.38 ng/m L、0.14~34.68 ng/m L、0.10~25.20 ng/m L和0.12~29.78 ng/m L,r2均0.99,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35 ng/m L、0.37 ng/m L、0.44 ng/m L和0.88 ng/m L。准确度为71.15%;试验间CV值均20%;特异性均85%。结论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Ig G抗体定量ELISA,用于人血清中12F、19A、22F及33F型Ig G抗体的检测,需对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PPS)特异性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年来经历了两次主要改进。介绍了WHO推荐的人血清抗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荚膜多糖抗体IgG定量ELISA(Pn PS ELISA)检测方法、关键试剂、局限性以及方法验证等内容。ELISA定量检测法,为预防肺炎链球菌的婴幼儿侵袭性疾病提供准确的抗体水平,并对肺炎链球菌疫苗的临床评价提供血清学证据。人血清中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IgG是判断肺炎链球菌疫苗效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纯化的6B、18C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用生化试验和免疫学试验检测分析后再用一维氢谱核磁共振波谱(1H-NMR)法分析。生化检测其相应多糖的主要化学基团含量是否合格,免疫学检测旨在了解多糖纯化工艺是否影响了多糖的抗原活性,并间接佐证纯化多糖的生化特性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1H-NMR分析,可以对纯化多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结果表明,常规的生化检测试验和免疫学检测试验并联合应用1H-NMR分析法后可更好地控制纯化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特异性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荚膜多糖全菌ELISA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与多糖表达量相关性好;以全菌ELISA值结合菌数为评价指标,对影响荚膜多糖表达的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发酵液活性和生物量分别比优化前提高72.7和33倍,并经7L罐放大实验,绘制发酵动力学曲线,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荚膜多糖进一步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苯酚抽提法和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去除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蛋白质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批次14型肺炎链球菌发酵培养液经超滤、乙醇沉淀等方法初步纯化后,平分成两份,分别采用苯酚抽提法和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去除蛋白,通过比较多糖收获量、多糖组分检定结果、多糖分子质量、多糖抗原活性、多糖核磁共振图谱,以此评价这两种蛋白去除方法的效果。结果与苯酚抽提法相比,脱氧胆酸钠沉淀法制备的14型肺炎链球菌纯化荚膜多糖除收获量较高,蛋白和核酸杂质含量较低外,氨基己糖含量、多糖分子质量、抗原活性和多糖核磁共振图谱的检定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作为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中的除蛋白方法,脱氧胆酸钠沉淀法优于苯酚抽提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速率比浊法准确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group ACYW135 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的各群多糖含量。方法制备多糖参考品和抗血清,建立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各群多糖含量的速率比浊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①建立的方法具备高度的特异性,各群血清仅与本群多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与非本群多糖抗原无交叉反应;②在质量浓度为0.5~5.0μg/mL多糖参考品检测区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8;③各群血清的最低检测限均低于质量浓度为0.35μg/mL;④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0.83%~5.34%和2.33%~13.88%,加样回收率为90.5%~118.4%,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常规质量控制要求;⑤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检测疫苗的各群多糖含量,且与火箭电泳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各群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9.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婴幼儿和老年人罹患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致病力与位于细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密切相关,而荚膜多糖层的薄厚和多糖结构是影响致病力的主要因素。在分子水平探索参与荚膜多糖合成的相关基因,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理,而且可从基因水平选育高表达荚膜多糖的肺炎链球菌菌株用于多糖疫苗的研发。鉴于此,现就合成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基因的作用机制和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单抗,通过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体的效价与特异性,并进行抗体类型、相对亲和力测定;应用纯化的单抗建立hGH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筛选出两株可以稳定分泌抗hGH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E11、2G9,抗体类型均为IgG1,抗体滴度均可达10-10,特异性好,相对亲和力高,以筛选到的两株单抗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线性范围为0.09~1.5625ng/mL,R2>0.9,灵敏度为0.09ng/mL。筛选出高效抗hGH的单抗,并建立了hGH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瞬时表达人源重组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性质进行分析。方法 PCR法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并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 EBNA1细胞;抗体经亲和纯化后,CE-SDS法分析纯化后抗体单体比例,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分析抗体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ELISA分析抗体与3aG、CTN、PV及CVS株的结合。结果提取瞬时表达质粒的A260/280 nm比值在2.0~2.1之间纯化后抗体非还原CE-SDS单体纯度为74.4%;还原CE-SDS抗体轻、重链峰合计占比超过95%;抗体RFFIT体外中和活性为293.37 IU/mL,比活达628.21 IU/mg,抗体与3aG、CTN、PV及CVS株交叉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该株抗体具有较高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与主要疫苗株均有较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免疫缺陷患者、老年人等高危群体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重要病因。目前,多个预防RSV感染的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中,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面世。对RSV感染的处理仍以治疗为主,使用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是当前仅有的预防药物。在过去数年间出现的新型抗体药物,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纳米抗体等有些已进入了临床前或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蛋白)在RSV感染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在感染过程中,F蛋白从亚稳态的融合前构象状态(prefusion fusion protein,pre F)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融合后状态(postfusion fusionprotein,post F)。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不断筛选,获得了多株针对pre F的抗体。与结合post F的抗体相比,这些抗体具有更强的RSV中和活性。一些更新的抗体药物候选品,在实验中显示出了效力强、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半衰期长等特点,并能以其他途径给药,而且能降低其制备成本。现就抗RSV pre F的抗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用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 S/D)病毒灭活处理对破伤风抗毒素质量的影响。方法 3批破伤风抗毒素样品,每批样品取3等份,向其中2份中分别加入磷酸三丁酯(tri- n -butylphosphate, TNBP)和吐温-80(Tween 80)至终质量分数为0.3%和1%;一份放置在(25±1)℃水浴中振摇6 h后取样,另一份放置在(30±1)℃水浴中振摇4 h后取样;向第3份破伤风抗毒素原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后室温放置作为对照。各样品经超滤后检测其效价和蛋白质含量,同时用SDS-PAGE电泳和凝胶过滤色谱柱测定。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原液样品经过S/D病毒灭活处理后,其动物效价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蛋白质含量、分子大小分布无明显变化,多聚体、二聚体及F(ab′) 2含量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S/D病毒灭活处理对破伤风抗毒素的效价,蛋白质含量,分子大小分布,多聚体、二聚体及F(ab′) 2含量均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破伤风抗毒素病毒灭活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的细胞基质检测方法,用于细胞种属鉴别和不同种属间的细胞交叉污染分析。方法①提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牛肾细胞(MDBK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基因片段的大小,并与文献报道的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进行对比,以确定细胞的种属类别;②用Vero细胞、MDCK细胞和MDBK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相应细胞和其他不同种属的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基因组DNA与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以不同种属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多种细胞混合液提取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细胞间的交叉污染。结果 Vero细胞、MDCK细胞及MDBK细胞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与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相符。该方法具备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1.0 ng/μL,不同种属间细胞的交叉污染可被检出。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判断细胞的种属来源,亦可用于不同种属间细胞交叉污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质量的影响。方法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4份,分别调整pH至3.8、4.1、4.4及6.5,于(25±1)℃条件下放置21 d后取样测定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评估低pH孵放病毒灭活法对上述质量指标的影响;以1 mL/瓶的规格分装经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于(25±1)℃条件下存放6个月,定期取样并进行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检测,评估其稳定性。结果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经低pH孵放病毒灭活后,其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样品于(25±1)℃条件下存放6个月后,抗体效价和F(ab')_2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的要求。结论低pH孵放病毒灭活法适用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体外拯救的RS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RSV Long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6段扩增RSV LZ01/09基因组序列并构建克隆载体;测序后,利用重叠PCR与酶切连接技术,根据基因组序列选择特异性酶切位点,引入Kpn I、Xma I和Sal I酶切位点,构建成4个亚克隆载体;将亚克隆载体的插入片段连接至经过改造且包含T7启动子、锤头状核酶、多克隆位点、丁肝核酶、T7终止子的p RSV1载体中,构建RS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对克隆全长cDNA序列进行测定,与亲本RSV LZ01/09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与RSV实验参比株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RSV LZ 01/09的基因组全长为15 204 bp,与GenBank公布的RSV基因组序列长度相当,将完整的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KY782635;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用于RSV全长cDNA克隆构建的基本载体p BSKS-MCS(简称p RSV1)与预期相符,RSV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简称转录载体p RSV1-4F)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全长cDNA序列与亲本RSV LZ01/09基因组序列同源性高达99.83%;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其与RSV-A亚型序列同属于一个分支。结论测序及酶切分析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RSVLZ01/09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为建立拯救RSV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Lowry法测定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蛋白质含量时,细菌内毒素对Lowry法的干扰情况。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方法,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细菌内毒素为干扰物质,设计3种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结果 当细菌内毒素含量较高时,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该结果可能为假阳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溶液中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0.313EU/mL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高。结论 为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干扰限值时,应先消除干扰,再测定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单克隆抗体(单抗)轻、重链质粒,瞬时表达,纯化后验证具有高中和活性的单抗。方法以从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特异性抗体为模板,PCR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构建人源全分子抗体瞬时转染质粒;轻、重链质粒混合后转染HEK293 EBNA1细胞,瞬时表达全分子抗体。采用Mabselect SuRe介质手动亲和纯化抗体,Nano Vue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进行体外中和效价验证。结果成功构建22个轻链质粒,15个重链质粒。通过真核细胞瞬时表达后,经手动亲和纯化后,获得22株单抗。除1株抗体外,其余21株抗体的蛋白质量浓度均>300μg/mL;部分抗体纯度均在90%以上。中和活性结果显示,5株在1 500~1 800 IU/mg之间;8株在800~1 500 IU/mg之间;7株在500~800 IU/mg之间;其余2株在500 IU/mg以下。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获得20株中和活性>500 IU/mg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抗,为单抗混合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不同酸水解酪蛋白对W135群与Y群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NaCl质量分数为37%和14%的酸水解酪蛋白作为有机氮源配制改良半综合高盐培养基和低盐培养基,利用全自动细菌发酵罐分别在两种培养基里培养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比较这两种菌株在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时间、收获液菌密度( A 600 nm 值)、收获液去菌体后与去复合多糖后上清中的荚膜多糖含量,以及纯化后的精糖产量;比较高盐培养基收获液及其2倍稀释液中不同终含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溶液对多糖沉淀效果的影响。结果 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盐培养基收获液的菌密度、收获液去菌体后上清液中的多糖含量均高于低盐培养基收获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高盐培养基收获液纯化后的精糖产量低于低盐培养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盐培养液2倍稀释后,在CTAB终体积分数为0.04%时,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全部沉淀,而未稀释高盐培养液即使CTAB终体积分数提高到0.14%,依然也不能完全沉淀 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论 不同酸水解酪蛋白对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密度和荚膜多糖产量有影响,用CTAB溶液沉淀荚膜多糖时需控制收获液盐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大小的6A型肺炎球菌(serotype 6A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结合物和佐剂吸附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乙酸水解降低6A型荚膜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制备成水解物,水解物经1-氰基-4-二甲胺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活化并与破伤风类毒素己二酸酰肼衍生物TT AH 结合,制备成结合物。用Sepharose 4 Fast Flow 纯化结合物,并根据化学检测结果将结合物分为 K D 0.0~0.2、 K D 0.2~0.4、 K D 0.4~0.6等3个组分,每个组分分别以磷酸铝佐剂吸附,将吸附前后的各个组分按照每针次每只小鼠0.2 μg分别免疫小鼠,并采用ELISA检测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结果 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吸附前后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各组2、3针之间具有明显的加强效应。在吸附组和未吸附组中,3种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产生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分佐剂吸附后的结合物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未吸附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结合物的分子大小对小鼠体内抗体水平的产生没有明显影响;磷酸铝佐剂吸附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但这种增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