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术后7d接受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观察组于术后24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在术后早期接受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比较2组并发症、进食耐受性、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胃癌病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治愈出院.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肠梗阻2例(2/30,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3/30,10.0%),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伴呕吐、腹胀等进食不耐受情况,予以暂停肠内营养并经肠外营养及保守治疗后缓解.两组间进食不耐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少(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开展鼻饲肠内营养并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运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治疗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24例,分别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及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较术前均升高,EN组较PN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体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肠内普通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外科住院需要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数字表格法随机分组分为肠内普通营养组(TEN组)及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各15例,术后TEN组给与肠内普通营养,EIN给与肠内免疫营养,检测术后d1、d9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1)术后d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9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浓度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d 1 IgG、IgA、IgM、CD3、CD4、CD8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9IgG、IgA、IgM、CD3、CD4在TEN与E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较肠内普通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上调能力更强,特定的免疫增强剂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敏灸对胃癌病人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按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实施肠内营养前30 min给病人进行热敏灸。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不耐受症状发生率、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为20.69%,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能降低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热敏灸还能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配合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外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BMI、TP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龙训辉  王齐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1-6332,6335
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 51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5)和EN组(n=26).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氮平衡和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肠道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氮平衡4项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和日平均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N组显著低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或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并且花费较低,优于P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6例)和B组(n=66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的营养状况,并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均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情况,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营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8天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及体重)、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的比例和IFN-γ/ IL-4)、抗氧化功能(T-SOD、MDA、GSH-Px).结果 术前1天,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抗氧化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8+T细胞降低,CD4+/CD8+、NK细胞和GSH-Px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8天体重、CD3+、CD4+、CD4+/CD8+、IFN-γ/ IL-4降低,MDA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氧化系统的平衡,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12):78-7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4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氨酰谷氨酰胺;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临床营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7天、14天监测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14天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较对照组高,临床营养费用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临床营养费用,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我院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资料,探讨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短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对患者的术后情况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和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肠内营养,每组48例.从术后第1天起,从胃管给予两组患者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剂,共5d.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6天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分析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6天,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6天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为(2106±1057) /μL,显著高于常规肠内营养组的(1648±1079)/μL (P=0.038).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及常规肠内营养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5.6)及(13.4±6.7)d,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及35.4%,两组的住院时间(P=0.016)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P =0.03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能有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开腹手术组35例,腹腔镜手术组33例,两组术后均实施EEN,观察指标:⑴两组手术及其并发症的情况,⑵EEN的耐受性,⑶术后营养状态,⑷术后化疗开始时间。结果 :⑴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⑵EEN的耐受情况:腹腔镜组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少于开腹组(P0.01),达到TEN的时间少于开腹组(P0.01)。⑶术后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较早出现了营养状态改善,两组间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腹腔镜组营养状态改善明显,两组间体质量、右上臂肌周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腹腔镜组进展期胃癌病人在术后45 d内接受化疗例数明显多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能更好地耐受EEN,更早地达到TEN,从而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为辅助化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术后病人应激性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外一科行胃癌根治术的Ⅰ ~ Ⅲ期胃癌病人142例,按1∶1∶1随机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为肠内营养A组49例,肠内营养B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45例,肠内营养A组术后给予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内营养B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三组病人术后1、3、7天IR状态,术后6d内血糖波动水平,术前ld和术后7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等营养指标,术后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IR状态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评价,血糖波动水平采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进行评价.结果:肠外营养组病人术后各营养指标均低于肠内营养组,HOMA-IR指数,IR发生率、MAGE、GLI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术后3、7d肠内营养A组HOMA-IR指数、IR发生率均低于肠内营养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天内肠内营养A组MAGE和GLI均低于肠内营养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两肠内营养组病人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内营养A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5.7%,高于肠内营养B组的64.6%,肠内营养A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肠内营养B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胃癌术后病人应激性血糖波动和IR状态,降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的发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胃癌病人随机平分两组:E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T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另取15例同期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胆囊结石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第8d分别检测各组C3、C4、CRP及TNF-α指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术前30例胃癌病人的C3、C4、CRP及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d,EEN组的C3、C4、CRP及TNF-α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排气时间与TP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EN比TPN更能降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郑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96-429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临床作用。[方法]我院ICU经治的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而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56例,根据患者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费用低、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具有理想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teral nutrition TPN)组30例.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 EEN组与TPN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消耗值显著减少(P<0.05),营养结束后第2天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EEN比TPN优越,简便易行,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当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对这60例胃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把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进行肠外营养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对比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的时间等各项术后康复指标的时间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指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当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胃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空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时机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科51例胃癌患者分别于术后6h、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h为实验组;术后24h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提早、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6h后为适宜行空肠营养治疗时机,有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