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宝清县万金山乡耕地区和林区按4个点/km2的密度采集了628件表层土壤样品, 分析包括Se在内的28项化学元素指标. 结果表明: 万金山乡表土中Se元素平均含量为0.28×10-6, 波动范围0.065×10-6~0.51×10-6; 富硒土地占全区3.16%, 足硒土地占92.3%, 硒潜在不足土地占4.3%, 缺硒土地占0.24%, 不存在硒中毒区域. 黑土类型Se元素含量最高, 沼泽土类型Se元素含量最低; Se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旱田>水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 相关性分析显示: 土壤TOC、土壤黏粒含量对Se元素的富集有促进作用, pH对Se元素含量影响有限, 但对Se元素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姜侠  张立  崔玉军  李瑛 《地质与资源》2020,29(6):592-596, 578
基于黑龙江省1:5万富硒土地专项调查取得的7701个高精度土壤数据,分析了硒、有机碳(TOC)、pH等理化指标,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研究了绥棱县农田土壤硒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硒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在0.05×10-6~0.87×10-6之间,平均硒含量0.27×10-6;农田土壤以足硒为主,足硒土壤占比88.00%,富硒土壤占比3.90%,硒潜在不足土壤占比7.24%,缺硒土壤占比0.86%.不同土壤类型硒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土>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风沙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OC是影响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pH对土壤Se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4.
于陕西省关中地区选取潮土、风沙土、褐土、黑垆土、红土、新积土及其上生长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74个玉米和根系土样品,分析了土壤硒含量、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硒含量变异对玉米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褐土和新积土全硒含量、各形态硒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且为富硒土壤。②褐土和新积土中易被生物利用的易利用态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土壤类型。③褐土和新积土生长的玉米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且明显高于其他4种类型土壤生长的玉米籽粒硒含量;当土壤硒含量累积增加到一定水平时,玉米籽粒硒含量随之增加。结果说明研究区内硒含量较高的褐土和新积土适宜于生产富硒玉米。本研究有助于加深认识关中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硒有效性关系,并为调节土壤硒水平、改良植物硒营养状况、富硒资源开发利用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海东部碱性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东部碱性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硒含量区表层土壤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残渣态Se强有机态Se腐殖酸态Se水溶态Se碳酸盐态Se离子交换态Se铁锰氧化态Se;可利用态Se(即水溶态Se和离子交换态Se之和)占总Se比例为6.38%,潜在可利用态Se(即碳酸盐态Se和铁锰氧化态Se之和)占总Se比例为4.53%,这两项均高于国内部分酸性富硒土壤相应形态比例;不可利用态Se(即强有机态Se、腐殖酸结合态Se和残渣态Se之和)所占比例为89.09%,低于国内部分酸性富硒土壤中相应硒形态比例。青海碱性富硒土壤硒形态表现出高可利用态、高潜在可利用态和低不可利用态的特征。除铁锰氧化态Se外,其余6种形态均与全量S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总Se、腐殖酸态Se和残渣态Se与p H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土壤碱性程度的增强,土壤总Se和不可利用态Se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贵州省金沙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成果,分析了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土壤整体表现出富硒特征,土壤硒主要继承于母岩,在同一成土母岩环境下,硒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质地关系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表明土壤中与有机质相关的硒占总硒的主要部分,硒可能赋存于腐殖质与黏土中。稻谷中硒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其根系土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p<0.01),推测研究区水稻土中有机硒主要以胡敏酸硒形式存在,且占了土壤总硒含量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广西三江县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三江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表层土壤样2 751件和土壤垂向剖面样180件,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3 mg/kg,变化范围为0.10~14.41 mg/kg。研究区土壤硒资源丰富,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为95.87%。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质背景的控制,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寒武系以黑色岩系为母质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2.58 mg/kg,变化范围为0.31~14.41 mg/kg。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0.75 mg/kg,变化范围为0.24~2.07 mg/kg,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51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除水田为基本自然状态以外,其余地类均呈现富集。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受控于深层土壤硒含量,成土过程中表层土壤硒含量发生了次生富集。同时土壤pH、Corg、P、S、Al2O3、TFe2O3含量和CIA等对土壤硒含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依据福建省闽侯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数据,研究了县域耕地和园地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了农产品硒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受控于地质背景,晚侏罗世潜花岗斑岩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质背景区,同时不同地貌条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均对土壤硒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农产品硒含量较低,主要富硒农作物为水稻,初步评价表明稻米富硒率达78.6%,但有个别稻米样品As或Cd含量超标,开发利用富硒稻米应关注重金属超标风险。根据清洁富硒土壤分布结合农产品富硒情况,研究区划分了9处天然富硒土地潜力区。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土壤及生物体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东部富硒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土壤及生物体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迁移转化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硒含量受古近系西宁群控制,土壤处于富硒水平,土壤呈碱性,且Se6+占总硒比例较高,土壤有效硒高,利于植物、动物及人体吸收。发现大蒜、小麦、油菜、牧草等作物对硒吸收能力较强,处于富硒土壤区的人群头发和家畜毛羽硒含量均较高。这一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富硒土壤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各个乡镇土壤硒含量情况,并研究了部分土壤硒含量和对应稻谷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土壤硒含量为0.130~1.425mg/kg,平均值为0.447mg/kg,为富硒土壤。该研究区域的土壤均匀度较低,总体样本和各乡镇的样本标准差均大于均值的5%。稻谷样本硒含量为0.005~0.047mg/kg,平均含量为0.015mg/kg,有一个稻谷样品属于富硒稻谷。对土壤硒和对应稻谷硒含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0.0496x+0.0004,相关系数r=0.4641**r0.0l=0.190,表明稻谷硒含量(y)与土壤硒含量(x)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硒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微量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响土壤中硒含量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地区差异性明显。本文以四川省雷波县谷米乡等地为研究区域,讨论了该区表层土壤中硒的含量、分布特征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土壤硒含量水平并不高,主要集中在0.226×10-6附近,但部分地区也存在富硒土壤。土壤中硒含量与有机质及亲硫重元素镉、汞、铅、砷、锌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H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在不同酸碱性、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的土壤中,两者差异性明显。调查区的土壤中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老地层的志留系、奥陶系黑色页岩和碳酸盐岩区域更容易富硒,而较新的地层三叠系砂岩地区硒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浙江临安东部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临安东部地区表层土壤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大面积富硒土壤,并总结了表层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38×10-6;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8×10-6.概率累积曲线表明,土壤硒主要来源于自然背景,受外源输入组分影响较小.土壤硒含量与V、Mo、Ni、C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关系密切,与pH值相关性较好.荷塘组碳质页岩、硅质岩和宁国组碳质页岩是该区富硒土壤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乌鲁木齐河源区不同层位深坑冻土样品为研究材料,利用荧光显微计数技术、寡营养恢复培养技术等研究了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参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冻土深度、土壤含水量、总C和总N含量都成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可培养细菌数及其在细胞总数中所占比值随冻土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表明深坑样...  相似文献   

14.
以赣州市主要农作物954组水稻及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及根系土中硒的含量特征,并研究了赣州市富硒土壤界限值。结果表明,水稻籽实总体富硒概率为53.77%,其中当根系土Se含量≥ 0.4 mg/kg时,水稻籽实的富硒比率高达79.78%。但是在研究区足硒、潜在硒不足和缺硒的土壤中,也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富硒水稻,说明以0.4 mg/kg为界限划分富硒土壤存在一定的漏判和误判。通过水稻富硒率对比发现,赣州市水稻种植区富硒土壤标准下限值为0.3 mg/kg,此时水稻籽实Se平均含量为0.073 mg/kg,水稻富硒率为72.16%。研究结果对赣州市富硒土壤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富硒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焉耆县北大渠乡表层土壤和特色农作物全硒含量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土壤全硒含量特征及农作物硒含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0.07~1.5 mg/kg,平均0.43 mg/kg,富硒土壤面积105.7 km2,占比88.07%;土壤硒主要以强有机态形式存在,被农作物有效吸收的离子交换态和水溶态硒含量仅占...  相似文献   

16.
东北平原土壤碳库构成具有典型特征: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由西部盐碱化、沙化平原向东部低山丘陵增高的趋势,由南向北显示增高趋势,无机碳密度(SICD)具有由西部盐碱化、沙化平原向东部低山丘陵降低的趋势; 土壤碳库仍以有机碳为主,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56.14% ~94.03%,有机碳和无机碳所占比例差别较大; 有机碳与总氮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无机碳与CaO呈较强相关性,二者与SiO2均呈较强的负相关性,表明土壤碳库受土壤组成及类型控制最为明显; 土壤质地、pH值及其他土壤性质对土壤碳库也具有较大影响,有机碳及无机碳含量与pH值关系的散点图表现为"马鞍型",但是形状存在微小差别,土壤无机碳含量受碱性条件控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中的硒主要来自于土壤,植物不仅可用于减轻硒缺乏的问题,还可用于管理环境硒毒性.本文基于6917件根系土—水稻籽实样品、1489件根系土—小麦籽实样品和1816件根系土—玉米籽样品,提出水稻种植区富硒土壤硒含量0.22×10-6≤w(Se)<3.0×10-6,小麦种植区富硒土壤硒含量0.31×10-6≤w(Se)<1.0×10-6,玉米种植区富硒土壤硒含量0.94×10-6≤w(Se)<4.91×10-6的标准,对全国富硒土壤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开发富硒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磁化率是环境磁学研究中较常用、较易获得的指标之一,但其解释和意义又最为复杂.对采自中国东部从北到南涵盖中国主要气候带的风化-成壤成因的79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高、低频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测试并分析其与降水量、年均温等气候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育于不同类型母岩的风化-成壤成因表层土壤磁学性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磁化率参数与气候条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大不一样,在大空间尺度进行磁学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背景与母岩类型的差异.(2)发育于花岗岩的表层土壤非磁滞剩磁磁化率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发育于玄武岩的表层土壤非磁滞剩磁磁化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被广泛认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与成壤的关系不一定适用于大空间尺度的其他气候区域.(3)在风化-成壤过程中,磁性颗粒有变细的趋势,但降水强度增大时,一些超细颗粒较易被搬运离开原地,单一磁学参数结果难以反映气候条件及环境变化.(4)风化-成壤成因表层土壤非磁滞剩磁磁化率能较好地反映风化成因土壤的风化程度,但风化-成壤表层土壤磁学性质变化的机制特别是对相应土壤剖面的磁性矿物迁移转化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丁培华 《广东地质》2012,(1):168-170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的5个调查区土壤Se含量异常分析表明,所选调查区土壤中以第四系为地质背景的土壤pH值均高于砂岩、二长花岗岩类,地质背景为第四系Se壤CEC均低于砂岩、二长花岗岩类;而不同地质背景区的Corg含量差异不大,无明显变化规律;调查区中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Se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中的CEC和Corg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学军  陈静生 《地球化学》1994,23(C00):124-133
对我国东部平原土壤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及含量预测的研究表明,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之间、亲铜元素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处理的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可对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而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只能得出大致的含量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