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国外已使用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儿进行治疗,近年国内亦有报道。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穿刺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和需长期治疗的患者的有效方法。因此,寻求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此方法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穿刺率高、血管选择性大、创伤性小,感染机会少。  相似文献   

2.
姜晓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011-301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方便、无严重并发症、一次置入长期使用、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其临床应用方法及并发症防治讨论如下:1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一般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7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用于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的药物.导管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由专业护士操作,无须麻醉科医生操作.近年来,PICC已经在各大医院中广泛应用,下面就PICC在新生儿护理、NICU,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经综合性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并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的肿瘤患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全面优质的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改善医患关系,在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在日后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我院应用PICC法,明显减少了上述并发症,同时也保证了化学治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分型分期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化学治疗周期长,化学治疗使用的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而且化学治疗次数多,为了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化学治疗,静脉导管的选择非常重要。护理临床上主要使用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和外周静脉留置化学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引起心包积液的原因很多,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既可减少心包积液量,改善症状,又可对积液的性质进行检查,提高诊断质量,但传统方法的心包穿刺术风险较大,其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11.4%~20%。然而,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心包积液中的定位指导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这种危险性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8.
腹腔腹水引起患者呼吸困难、腹胀不适,大量蛋白质丢失,腹腔穿刺放液术是解决腹水的主要措施之一,传统方法是采用不锈钢穿刺针刺入腹腔抽液,反复抽液增加腹腔感染机会,增加医务人员体力上消耗,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8月份,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腹水取得满意效果,病人普遍反应可。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腹腔穿刺针尾连接输血胶管,以便和注射器相连,采用腹腔穿刺抽腹水,如此反复穿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目前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并留置导管,克服了传统反复穿刺的缺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许华蔡静  单世君 《吉林医学》2014,(12):2691-269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PICC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资料,其中44例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渗血量、操作时间、保留时间,并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从渗血量、操作时间、保留时间等指标上来看,观察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静脉炎、导管堵塞、脱落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一般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来说,在肿瘤护理中实施PICC效果更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覃艾新 《微创医学》2006,1(5):399-4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外周肘部浅静脉穿刺,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新方法。1929年德国医生Forss manm在自己身上将一根长65cm的导管由肘部静脉插入右心房,即为中心静脉量管(PICC)的开端。1992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下定位首次成功完成[1]。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发展、导管和置入血管的选择、PICC操作方法、PICC的适应征和禁忌征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108例肿瘤患者采用两种化疗路径,PICC组(A组)54例和一般周围静脉留置针组(B组)54例,分别观察两组留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无一例出现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留置时间长,对照组9例出现静脉炎,6例发生导管堵塞,留置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组穿刺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首选静脉输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cripheraily ine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100例使用PICC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少,所需的置管穿刺次数减少(P<0.05),置管时间延长,出现的PICC并发症更少,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对100例病人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在胆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漏是胆道术后和肝叶、肝段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较困难 ,我院自 1994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共收治胆漏病人 12例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 ,其中 7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在 18~ 74岁之间 ,平均 4 8岁 ,单纯胆囊切除术后 6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 3例 ,胆囊切除后第三次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 2例 ,因左外叶肝癌切除术后 1例。1.2 胆漏的诊断以术后当天或 2 4h后腹腔引流胆汁量大于 150ml,或术后 2 4h胆汁量大于 10 0…  相似文献   

20.
<正>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疗程长,需反复静脉穿刺,而化学治疗药物的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焦虑,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大护理工作量,近年来,我院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穿刺技术,增加了化学治疗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输液质量,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