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及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分期、分级间CXCR4的表达差异。结果 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XCR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47例,阳性率94%(47/50),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及5例腺性膀胱炎黏膜组织中CXCR4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XCR4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1.CXCR4的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CXCR4的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MAD2)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47例BU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DA2的表达,并分析MDA2表达与BUC病理分级、分期和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BUC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13.68,P<0.01)。高级别和浸润性BUC组织中MAD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和浅表性BUC组织(χ2=12.25、4.33,P<0.05),复发BUC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与初发BUC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AD2高表达组病人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MAD2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MAD2可作为BUC诊断的一个重要的免疫标记抗体,其检测可为BUC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及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Fas相关死亡结构域 (FADD) 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BUC及13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DD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其中34例BUC组织FADD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膀胱黏膜FADD蛋白呈阳性表达.FADD的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分期的BUC组织中差异均有极显著性(χ2=15.38、11.34,P<0.0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FADD的阳性率分别为36.84%和53.33%,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85,P>0.05).BUC组织中FADD mRNA阳性率为44.12%, FADD蛋白阳性率为47.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结论 FADD表达异常在BUC的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FADD阳性表达与BUC病理分级、浸润关系密切,但与BUC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转录调节因子1α(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RIM2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RIM24在41.7%(30/72)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且其过表达与肿瘤T分期(P=0.029)和分化(P=0.043)相关。结论 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表达,且其过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相关,可能成为治疗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候选靶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中切除的癌、癌旁及临近正常组织,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到Pokemon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TNM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Pokemon蛋白表达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及恶性程度有关,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VEGF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表达,探讨该指标与 BUC 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 VEGF 免疫组化染色,另外选择20例正常膀胱粘膜作为对照,将染色结果与BUC 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EGF 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进而影响其进展与预后。结论:VEGF 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促红素人肝细胞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ar A2,EphA2)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um carcinoma,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和50例BTCC标本EphA2和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EphA2表达均为阴性,而E-cadherin表达为正常表达;50例BTCC标本中EphA2和E-cadher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0.0%、56.0%。EphA2表达与分级和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E-cadherin表达与分级、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08)。二者在BT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EphA2和E-cadherin表达与BTCC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phA2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BTCC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非肿瘤膀胱上皮组织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x26蛋白的表达。结果Cx26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中Cx26蛋白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在4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x26的阳性表达率为27.50%,而且细胞质中也有少量表达,其中G1期、G2期、G3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30.00%、36.36%;T1期、T2期、T3、T4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18.75%、37.50%和50.00%。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与非肿瘤膀胱上皮组织相比间隙连接蛋白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1,但未发现Cx26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Cx2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Cx26蛋白的下调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26蛋白可作为一种有用的肿瘤标记物,并可应用于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细胞角蛋白20在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亮  朱建善  刘强  许雁萍 《上海医学》2005,28(6):487-489,F005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2例非肿瘤性膀胱黏膜中CK20的表达,并分析肿瘤细胞中CK20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K2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55%,在非肿瘤性膀胱黏膜中无表达(P<0.001)。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分期成正相关(P值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的大小和数目不相关(P>0.05)。结论CK20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一个重要的免疫标记抗体,其检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水通道蛋白1、3(AQP1、AQP3)的表达与分布,及其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对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3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AQP1及AQP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与其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Q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常膀胱组织与不同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及AQP3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膀胱组织与不同病理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及AQP3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1及AQP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QP1和AQP3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有关,在膀胱癌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预测膀胱癌的侵袭性、分期及临床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LPS信号转导分子TLR4表达与小鼠肝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信号转导分子TLR4(Toll likereceptor 4 ,TLR4)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取肝脏组织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RT PCR法检测肝组织TLR4mRNA的表达。结果 :腹腔注射LPS后 2 4h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炎性浸润、坏死 ,肝组织TLR4mRNA的表达在注射LPS后 6 ,1 2h明显抑制 ,2 4h则基本恢复。结论 :LPS致肝损伤呈时间依从性 ;LPS信号转导分子TLR4在介导LPS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5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球囊损伤组(n=12)、缬沙坦组(n=12)。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缬沙坦10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及球囊损伤组灌胃等量蒸馏水,14d后取损伤血管段,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内膜增生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管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14d,球囊损伤组和缬沙坦组可见明显内膜增生,内膜面积及内膜和中膜面积比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而缬沙坦组上述指标均低于球囊损伤组(P<0.05);球囊损伤组和缬沙坦组TLR4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与球囊损伤组比较,缬沙坦可降低球囊损伤诱导的TLR4高表达。结论:缬沙坦可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引起的血管内膜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损伤血管TLR4的过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侯一峰  何韶衡 《海南医学》2005,16(7):131-133
目的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观察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家族成员中的TLR1、TLR2、TLR3和TLR4在人嗜碱性粒细胞系KU812中的表达。方法取1×106细胞,从细胞中提取总RNA后,用RT-PCR检测细胞中mRNA的表达;用抗人TLR1-TLR4单克隆抗体和小鼠同型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TLR1-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人嗜碱性粒细胞有TLR1-14mRNA的组成型表达。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用抗人TLR1-TLR4单克隆抗体染色的细胞,其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同型对照。结论嗜碱性粒细胞中有TLR-TLR4的组成型表达,提示嗜碱性粒细胞可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PCN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PCNA的表达。结果(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乙酰肝素酶(HP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组67例标本经病理复检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11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GFR3和HPA抗原表达情况。③结果 BTCC组FGFR3阳性表达率56.7%,对照组为阴性表达(P<0.01);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70.7%、T2~T4为34.6%,G1肿瘤阳性表达率79.1%、G2 68.2%、G3 19.0%,随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下降(P<0.01);肿瘤初发和复发、年龄<65和年龄≥65岁、男性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CC组HPA阳性表达率64.2%,对照组阳性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53.6%,T2~T4为80.7%;G1肿瘤阳性表达率41.6%、G2 63.6%、G3 90.4%,随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肿瘤初发和复发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和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和年龄≥65岁、男性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6.
华春秀  夏西超  梁桂娜  刘庆春 《西部医学》2017,29(12):1651-1656
【摘要】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Toll 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健康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丁酸钠低剂量组、丁酸钠中剂量组、丁酸钠高剂量组, 每组30只。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mg/kg)麻醉小鼠, 后5组小鼠给予腹腔内注射LPS4mg/kg诱导建立内毒素血症肝脏损伤模型。注入LPS前1、12、24、36h和注入后12、24、36h,对此5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g/kg盐酸地塞米松、0.4mg/kg丁酸钠溶液、2mg/kg丁酸钠溶液和10mg/kg丁酸钠溶液, 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在LPS注入后48h解剖肝脏, 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的含量, real-time PCR和ELISA分析TLR4、核转录因子- КB(nuclear factor- κB, NF- КB)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丁酸钠处理组小鼠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 以丁酸钠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 丁酸钠高剂量组血清中ALT、AST和ALP含量分别减少了54.03%、61.72%和46.15%(P<0.01);TLR4、NF- κB和TNF- αmRNA水平分别减少了61.48% 、64.51%和50.34 % (P<0.01);ELISA结果显示, TLR4、NF- κB和TNF- α 蛋白水平分别减少了57.82%、46.17%和61.5 % (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丁酸钠处理组TLR4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丁酸钠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群体中的表达作用与监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33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取同期33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阳性组20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阴性组13例)。分别对比三组受检者的TLR4 mRNA含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用Spearman法作TLR4 mRNA与CRP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TLR4 mRNA表达为(1.83±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新生儿TLR4 mRNA表达为(1.74±0.25),明显低于阴性组的(1.9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和阴性组CRP水平分别为(53.42±23.11) mg/L及(46.87±18.56)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9±1.9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 mRNA含量与CP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00)。结论临床中通过监测TLR4有利于早期诊断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特别是在诊断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的败血症中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三色和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在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TLR4监测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10例肾移植术后病例,分别采用三色和双色FCM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4和CD80表达情况,计算CD14阳性单核细胞中TLR4和CD80的表达百分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CDl4阳性单核细胞中TLR4和CD80阳性表达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198,P=0.872),两种方法对相同血标本的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积矩相关系数r=l,P=0.000;积矩相关系数r=0.999,P=0.0001。另外,应用三色FCM还可同时获得单核细胞中TLR4和CD80双阳性的表达情况。结论 三色和双色FCM检测TLR4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色FCM可同时显示TLR4与其下游分子CD80双阳性表达情况,对揭示TLR4参与移植免疫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血标本用量少。节约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对其调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造成脓毒症。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于CLP后2、4、6、12、24h处死动物,留取肝脏标本,以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相关软件分析不同组TLR4mRNA、TNF鄄αmRNA的表达,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脏组织病理,评估肝脏损伤情况。结果:CLP组2h后肝脏TLR4mRNA、TNF鄄αmRNA及血清ALT、AS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DXM干预组各时间点TLR4mRNA、TNF鄄αmRNA的表达及血清ALT、AST较单纯CLP组显著降低(P﹤0.01),24h病理切片显示肝损伤轻于CLP组。结论:严重腹腔感染可致大鼠肝脏TLR4mRNA持续高表达,与肝脏的损伤密切相关;早期应用DXM可抑制TLR4mRNA的表达,减轻肝脏损伤。DXM抑制腹腔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的配体肽聚糖(PGN)、聚肌苷酸_聚胞苷酸(PolyI_C)、脂多糖(LPS)和含有去甲基化的寡核苷酸序列(CpGDNA)对嗜碱性粒细胞中TLR2~4和TLR9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实时定量_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GN、PolyI_C、LPS和CpGDNA刺激人嗜碱性粒细胞系(KU812)后,TLR2~4和TLR9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PGN刺激KU812细胞后,TLR3和TLR9mRNA的表达与未刺激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olyI_C、LPS和CpGDNA刺激KU812细胞后,细胞中TLR2~4和TLR9的mRNA与未刺激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的感染可能增加人嗜碱性粒细胞对病毒或其它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