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烟草野火病是山东烟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为了能够对该病害进行精确、快速的分子鉴定,本研究从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下载了假单胞菌属25个不同菌种和127个丁香假单胞菌属不同致病变种的全基因组数据,利用Mauve 2.3.1进行全基因组比对,获得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特异性区段。在此基础上利用Primer Premier 6.0进行引物设计,筛选出了一对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的特异性检测引物40429。利用7株山东不同烟区的烟草野火病菌和4株分别来自于贵州、湖北、福建及云南的烟草野火病菌进行了该引物的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均可扩增得到大小为203 bp的单一目的条带。说明该引物对于烟草野火病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野火病菌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2.
非杀菌性化学物质诱导烟草抗野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水杨酸、草酸、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腐殖酸钾、磷酸氢二钠等7种化学物质对烟草野火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和对烟草植株的诱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化学物质对烟草野火病菌均没有直接杀伤作用,其中水杨酸和草酸对烟草植株抗野火病有较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烟草野火病茵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涉及致病性、菌株的保存与复壮、生长曲线及O.D.600值与CFU/mL之间关系、病菌毒素的产生等诸方面。研究发现用甘油溶液保存病菌4年后仍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并且通过复壮可使致病力进一步增强: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致病力强的菌株产毒能力为更强;改用对病菌更敏感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指针成功地测定了烟毒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烟草野火病,对采自宜宾市烤烟种植区的具有典型野火病症状的烟叶样品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观察。采用针刺结合无针头注射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同时采用病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致病力的菌株pv-xs-y-2(强)、pv-xt-y-2(中)和pv-gy-y-1(弱)的生物学特性及4种杀菌剂对强致病力菌株pv-xs-y-2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4个菌株的形态特征均与烟草野火病病菌的形态特征一致,但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平均病情指数为23.33~72.2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个菌株在鉴别寄主(K326)上的致病力划分为强(病指为60~72.22)、中(病指为34.44~53.33)和弱(病指为23.33)3种类型,其中以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主,占测试菌株的71.43%。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pv-xs-y-2、pv-xt-y-2和pv-gy-y-1菌株的OD_(600)值分别为1.285、1.105和0.977;最适生长湿度为100%,pv-xs-y-2、pv-xt-y-2和pv-gy-y-1的OD_(600)值分别为0.694、0.555和0.505;最适pH值为7,说明野火病菌适宜在中性环境中生长。不同药剂对野火病室内毒力的测定结果依次为3%噻霉酮4%春雷霉素72%硫酸链霉素20%噻菌铜,3%噻霉酮的有效中浓度(EC_(50))为9.401μg·mL~(-1)。  相似文献   

5.
烟草种子带菌分析及种子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分离、接种证实,烟草种子上带有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带菌率随品种和发病程度而异。赤星病菌一般为18%左右,野火病菌为8%~16%;此外,种子上还有镰刀菌Fusariumspp.和一些杂菌。赤星病菌和野火病菌不仅种子表面带有,而且种皮内部和胚乳也带有,胚则无菌。对带有这两种病菌的种子进行处理,以温汤浸种50℃10分钟、50℃15分钟和52℃10分钟对赤星病和野火病菌的灭菌效果最好;链霉素浸种对烟草野火菌也有很好的灭菌作用。50℃、52℃温汤浸种及链霉素浸种对烟草种子发芽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F7-5对烟草野火病的抑制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荧光假单胞杆菌PF7-5(CGMCC No.2069)对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aci)的生防效果,设置了PF7-5对烟草野火病菌的室内抑菌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稀释5倍的PF7-5代谢产物室内对烟草野火病菌的抑制效果达96%,PF7-5活菌田间抑菌效果达91%.证实PF7-5对烟草野火病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子带菌分析及种子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分离、接种证实,烟草种子上带有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烟草野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带菌率随品种和发病程度而异。赤星病菌一般为18%左右,野火病菌为8% ̄16%;此外,种子上还有镰刀菌Fusarium spp.和一些杂菌。赤星病菌和野火病菌不仅种子表面带有,而且种皮内部和胚乳也带有,胚则无菌。对带有这两种病菌的种子进行处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针刺结合无针头注射法,在温室条件下对烟草野生种Nicotiana longiflora,普通烟草(N.tabacum)中的白肋烟品种Ky14,烤烟品种Kutsaga110、Speight G-140、中烟90和云烟85,杂交组合(Speight G-140×Ky14)F1、(中烟90×Ky14)F1和(云烟85×Ky14)F1进行烟草野火病菌的接种,对这几个烟草种质材料对野火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N.longiflora对野火病免疫,(云烟85×Ky14)F1、(中烟90×Ky14)F1和(Speight G-140×Ky14)F1高抗野火病,Ky14和Kutsaga110抗野火病,Speight G-140、中烟90和云烟85易感野火病.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烟草黑胫病菌隶属于卵菌纲疫霉属。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烟草黑胫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较大进步。本文总结了烟草黑胫病菌在病原菌起源和分类命名、全基因组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烟草黑胫病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烟草黑胫病菌致病机理研究和烟草分子抗黑胫病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烟草野火病角斑病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野火病角斑病及综合治理赵钢(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烟草野火病、角斑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烟区连年发生危害较重。1990~1994年笔者在黑龙江、吉林等省对烟草野火病、角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1发生流...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烟草野火病的症状、发生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烟草野火病的发生对烟叶结构的破坏、对烟叶光合特性和对烟株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影响;对烟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手段和措施;对烟草野火病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黑龙江省烟草角斑病菌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本试验将在黑龙江省主要烟区采集到的19个烟草角斑病菌菌株通过针刺接种法接种到36个供试烟草品种上,通过对供试烟草品种病情指数的差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了一套鉴定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体系,利用这套鉴别寄主将19个供试菌株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黑龙江省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情况,采用针刺接种法,将黑龙江省主要烟区采集的15个烟草野火病菌菌株接种到28个供试烟草品种上,通过对发病率的差异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来测定供试烟草品种的抗性表现,从而建立了一套鉴定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体系,并将15个供试菌株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  针对目前国内尚未以国际通行的抗性鉴别宿主区分烟草野火菌的生理小种, 首次基于抗性遗传规律鉴定了所收集野火菌株的生理小种归属。  方法  通过大田喷雾接种、温室浓度梯度接种、无损伤接种及同一叶片上的对比试验等4个平行试验, 将ATCC11528等5个野火菌株接种到黄花烟等6个不同抗源遗传背景的烟草上, 根据不同试验出现的不同病理反应对各野火菌株进行生理小种分类。  结果  所收集的5个野火菌株经多轮分子标签鉴定纯化, 可用于接种试验。野火菌株D151、ZD和M109、ATCC11528和W11分别被鉴定为0、1、3等3个小种。  结论  采用国际通行的抗性鉴别宿主和4个平行接种试验区分了5个野火菌株的生理小种归属。为培育野火菌小种专化抗病烟草和克隆烟草中小种专化抗病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2015-2017年从福建省三明市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中分离获得31个镰孢菌属菌株(F1~F31)。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甄别、系统进化分析、种特异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显微形态特征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共享镰刀菌(F. commune)相似;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 Analysis)对4株分离菌F-04、F-18、F-19和F-28的rDNA基因内间隔区(IGS)基因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菌株同F. commune聚为一类并与F. oxysporum明确区分;特异性引物扩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为F. commune。通过室内与田间接种试验验证了分离菌株F. commune的致病性,明确其为烟草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物,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共享镰刀菌F. commune引起烟草根腐病。   相似文献   

16.
烟草野火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地理分布、经济损失、症状、寄主范围、病原学、流行学和防治学方面对烟草野火病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烟草野火病拮抗生防菌的筛选、鉴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烟草野火病拮抗生防菌,开发防治烟草野火病的新型生物农药,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的安全性,从烟田采集的健康烟草叶片经平板划线法分离和纯化后得到287个细菌分离物,从中筛选到14个对烟草细菌性野火病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生防菌,测得其中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抑菌带宽度为9.3 mm,经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烟草叶片经该拮抗菌液诱导后接种,叶片内主要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增强。防效测定表明:施用生防剂后接种野火病菌的处理,拮抗菌株防治效果达97.54%,对照农用链霉素防治效果为41.44%。先接种野火病菌后施生防剂的处理,拮抗菌株防治效果达51.40%,对照农用链霉素防治效果为50.69%。说明该拮抗菌株的预防效果高于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农用链霉素,且其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具有缓解土壤酸化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开发新型酸性土壤改良剂,通过原位培养从恩施烟区酸化植烟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SW-11(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SW-11),并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评价菌株发酵液灌根对酸化植烟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1)菌株SSW-11发酵液对复合有机酸和复合肥料造成的土壤酸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土壤pH平均提高0.18;(2)菌株SSW-11发酵液灌根处理后42 d内,旺长期烟株根区酸化土壤pH显著提高(平均提高0.47);(3)菌株SSW-11发酵液可显著降低成熟期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达52.01%。荧光假单胞菌SSW-11对缓解植烟土壤酸化和防治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烟草几种重要病害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山东滕州,临沂等县(市)的烟草,番茄和辣椒根际采集土壤样本15份,经内分离纯化获得细菌102株,放线菌55株。以烟草赤星病菌,野火病菌和青枯病菌等为力,对157个菌株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测定,分别筛选出和对1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有拮抗活性的细菌33株和放线菌22株。  相似文献   

20.
烟草叶部病害种类繁多,病理复杂,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及品质,烟草病害精准检测是烟草病害及时防治的前提。传统检测方式精准性差、效率低,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可提高烟草病害检测准确性。本文以5种较为常见的烟草病害(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毒病、赤星病、烟草野火病、气候性斑点病)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YOLOv3的烟草病害检测模型,实现烟草多类病害的精准快速检测。使用Darknet53特征网络提取烟叶病害特征并将不同尺度病害特征融合,并用K-means++算法对融合后特征进行分类和位置预测,通过非极大值抑制算法(NMS)去除冗余框,得到病害区域预测框。用田间实际采集的烟草病害数据集,对构建的YOLOv3病害检测模型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对比测试。结果表明,YOLOv3的mIoU为0.81,明显优于SSD的0.73,且YOLOv3模型的mAP为0.77,也高于SSD的0.69。本研究构建的YOLOv3烟草病害检测模型能有效定位烟叶病害区域,实现多类烟草病害的检测,为精准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