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个性化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锻炼后上肢、下肢肢体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患者锻炼依从性行为,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中,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连续干预8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护理前、护理后4周、8周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护理后4周、8周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减轻患者伤残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依从性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288例按出院单双号分组,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访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策略,评估患者所处行为改变阶段,实施与该行为阶段相匹配的行为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功能锻炼行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依从功能锻炼行为、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提高了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实施干预后6个月,分别运用SF-36简易量表、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2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后6个月,2组SF-36量表、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均较实施干预前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84.4%(38/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系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脑梗死病人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全部病人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采用依从性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量表、巴塞尔(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两组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Fugl-Meg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病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三级康复训练在脑卒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偏瘫部位、肌力分级、文化程度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思维导图的三级康复训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康复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身体锻炼依从性、锻炼效果监测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效能、自我管理效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三级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增强康复训练依从行为,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27±1.72)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S)中上肢功能评分[(41.36±5.17)分]、下肢功能评分[(23.48±2.37)分]均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76.39±5.25)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232.57±22.6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仪能够有效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进而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测法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测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评测法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应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病人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