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含蜡原油乳状液触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变性是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计算和原油可泵性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为了确定油水混输海底管道的停输再启动特性,必须掌握含蜡原油乳状液的触变性.本文在脱水含蜡原油触变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含蜡原油油包水乳状液的触变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含蜡原油乳状液的触变趋势与脱水原油类似;建立了一个描述含蜡原油乳状液在恒定剪切速率作用下剪切应力衰减这一触变行为的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对本文和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在恒定剪切速率作用下剪切应力衰减的触变行为,不仅适用于含蜡原油乳状液,对脱水含蜡原油和化学剂改性含蜡原油也适用,与其他触变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参数较少、计算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1H和13C NMR技术对未经处理的原油进行了直接测定.原油样品采自新疆、胜利及华北等油田,在分析原油的NMK谱线并计算原油各种平均结构多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作为原油指纹的6个乡量:fa,Hm,Cz,mA,mN,mp.这些参数反映了不同类型原油的特点,可用于对原油进行快速和粗略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原油含水率测量在石油工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电容探针的原油含水率传感器在实际使用时,原油会吸附在探针表面,进而影响探针测量的灵敏度。本文主要对探针表面原油吸附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研究发现温度及含水率是影响原油吸附的主要因素,原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导致原油吸附量越少。温度越低,含水率对原油吸附的影响越大。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探针壁面之间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根据等温吸附模型可描述原油在探针表面的吸附过程,建立了原油吸附之后的探针的输出信号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原油含水率的在线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原油污染是海洋生物和环境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检测近海沙粒中的微量原油对于环境保护和原油勘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波形对近海沙粒中的原油进行定量检测,详细地分析了延迟时间与沙粒中的原油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原油浓度与延迟时间呈线性递减关系,反射式太赫兹时域波形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污染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声速和衰减系数与含蜡原油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含蜡原油的温度低于蜡的析出温度后,蜡晶将不断析出并相互交联成网状结构,若网状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原油将失去流动而凝结。在该过程中不仅含蜡原油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原油的声速和衰减系数也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的超速及衰减系数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含蜡原油在凝结温度前后表现出不同的声速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含蜡原油在凝结后的声速的温度的关系同原油的含蜡量有关;含蜡原油的衰减系数在接近凝结温度时急剧  相似文献   

6.
建立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原油20℃密度的方法,在市售原油光谱数据库的基础上,添加广西石化常炼原油品种,采用拓扑法建立分析模型。用该方法和标准方法对炼厂原油密度进行了三个月的对比测试,115个实际样品的预测标准偏差为0.0024g/cm3。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原油密度具有分析速度快,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炼厂对原油密度快速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石油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对其组分进行实时分析检测在石油化工领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在已长时间开采油井的生产过程中以及新油井开采前,需要对井下原油组分进行分析检测,以判定开采的必要性。原油组分实时检测,在原油开采、生产、储运以及销售过程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在原油组分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在测量领域得到广泛、有效应用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技术。以井下原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从大庆油田获得的提纯原油与水按体积比配制了原油占比分别为1%~20%共39个组分的实验样品来模拟井下原油。研究了近红外光谱透射法测量原油组分的基本原理,并利用SW2520型近红外光谱仪与卤素光源以及配套组件集成了原油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测量系统,完成了系统的标准化实验并利用此标准化后的系统采集了39个组分原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数据。利用移动窗口平滑法、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以及Savitzky-Golay卷积求导法对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噪声,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SVR两种分析方法对预处理后的原油样品近红外光谱进行建模,分别建立了原油组分分析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03 755 14,决定系数R2为0.999 999,预测精度优于0.1%,预测效果十分理想。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配制的不同比例的井下原油模拟测试样品进行测试建模和分析,为井下原油组份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原油含水率的检测问题,为开发油田现场实时原油检测分析装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胶凝原油水力悬浮输送过程中,胶凝原油颗粒在复杂的相间作用力下发生变形。本文基于VOSET方法对胶凝原油颗粒在水力悬浮输送过程中的变形进行模拟研究,颗粒变形后的长短轴通过Image 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确定,变形的大小用变形度衡量。模拟结果表明,在水流的剪切作用下圆形的颗粒逐渐发生变形,变形后的原油颗粒接近椭圆形。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当温度分别为55℃(原油属于牛顿流体)、46℃(原油属于假塑性流体)、40℃(屈服假塑性流体,并呈现胶凝状态)时,原油颗粒的出口变形度分别为59.38%、47.29%、32.47%,胶凝原油颗粒的变形度最小。通过机理分析,明确了胶凝原油颗粒变形受流场的剪切作用、原油的屈服值和剪切稀释性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彦斐  陈蓉  董正凯  唐伟伟  张勇气  黄朝杰 《应用声学》2017,25(10):154-157, 227
在仔细研究原油管道调合工艺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有约束自适应粒子群优化(CAPSO)算法的原油管道调合多性质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原油调合规则库、优化预处理及设备实际工作能力约束,建立了多原油多性质优化模型;然后,根据原油调合目标,通过CAPSO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优化计算,获得多种组分原油的最优配比。投运效果表明,系统能够自动、高效计算出原油调合的最优配比,避免人工计算所造成的一致性差,计算效率低并且不易获得最佳配比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同步荧光法鉴别溢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不同产地的17种原油,考察了原油环己烷溶液3个浓度(5,500和5 000 mg·L-1)的同步荧光光游(SFS)特征,测定了其中4种原油自然风化1,3,5,10,15和35 d的三个浓度油溶液的SFS,并利用原油的SFS特征结合丰成分分析进行了溢油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溶液的浓度不同,光谱峰位置和数目均不相...  相似文献   

11.
刘振兴 《物理》1999,28(10):585-592
我国磁层物理是在赵九章倡导下从1959年开始发展起来的,40多年来,我国磁层物理有了很大进展。文章对我国磁层物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了概述,主要内容包括:磁层顶边界层的瞬时重联研究,磁层顶的不稳定性和反常输产业暴过程研究,磁尾动力学过程研究,极光加速区非线性波和粒子加速研究,行星磁了后是磁层物理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an overview of our investigations of polymorphism in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We suggest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forms is perturbations in the mobility of the chain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In this work, we try to prove this hypothesi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small organic compounds or external forces, like an electric field, on the process of crystalliza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ymorphic forms in polypropylene blends and in composites with natural fibers.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composites with natural fibers the hexagonal form arises when the fibers are in motion in relation to the polymeric matrix.  相似文献   

13.
张宗燧 《物理学报》1958,14(4):308-316
这篇短文的内容是:(i)对於量子场论中的i(δψ[σ])/(δσ(x))=V(x,σ)ψ[σ] 如何由寻常的“曲面上的薛定谔方程”导出,作一个较严格的讨论,以及 (ii)讨论上式中的V(x,σ)在什么条件下不包含有σ。我们证明了所需的条件是 (?LI)/(?φμ) (?LI)/(?φν)=(?2L)/(?φμν)F(φ,φρ),式中L,LI代表总拉格朗日及作用拉格朗日,φ代表场量,φμ代表φ/xμ,F(φ,φρ)代表φ及φμ的一个任意函数。  相似文献   

14.
超小金属微粒超导电性的能级统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平均场理论的自洽方程计算了随机矩阵理论中三种系综(Gauss Orthogonal Ensemble;Gauss Unitary Ensemble;Gauss Symplectic Ensemble)所对应的电子能级的奇/偶电子数分布对临界电子能级间距的影响,得到了在不同的自旋-轨道耦合和磁场中奇/偶电子数分布的临界电子能级间距的定量关系以及奇电子数的Δ((0)随平均能间距o>的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了在间接测量中当各直接测量量是独立量和非独立量时,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  相似文献   

16.
早期波谱学在北京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乐民 《波谱学杂志》1995,12(5):557-559
简单回顾了1954-1966年北京大学波谱学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矩形通道内横流喷雾掺混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IV系统对矩形通道内横流-喷雾掺混过程中液滴沿横流方向的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分别获得了单喷嘴和双喷嘴下横流掺混中的流场结构,以及液滴的水平速度分布.横流作用下,液滴的最大水平速度为横流速度的两倍左右;反旋涡对降低了液滴的水平速度,提高了液滴在横流中的停留时间.双喷嘴条件下,横流截面上的液滴密集区域呈狭长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微重力条件下舱内对流换热的地面质-热比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相似比拟原理,对载人航天器地面模拟舱内空气的对流换热和对流传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萘升华质-热比拟实验技术用于微重力舱内对流换热地面模拟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工作压力和模型尺寸保持的抑制自然对流的地面模拟技术,并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技术可用于载人航天器工作舱内对流换热的地面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9.
固体微/纳米尺度传热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器件的尺寸已进入到微/纳米尺度。由于量子效应、表面及界面效应,使得微尺度下的热物性与宏观尺度下有了明显的区别。人们针对微观传热领域的特点,发展了声子玻尔兹曼传输方程、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基础概念问题,特别是非平衡态下的局域温度的定义,有待澄清。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微/纳米尺度传热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的进展,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Bolometric detectors used in radio-astronom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ESA Planck Surveyor, operate as incoherent receiver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eanwhile, the optical (quasi-optical) parts of the instruments (feed horns, telescope mirrors) are conventionally designed in transmitting mode when a coherent source of radiation (supposedly, equivalent to the bolometric detector) replaces the detector and radiates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rough the optical system to the sky. The rules of reciprocity in such a replacement of a detector by an “equivalent transmitter” located in a lossy (open) structure (a bolometric cavity coupled via the feed horn with the outer space) are not obvious and usually ignored. A conventional simplistic approach used in this problem may cause errors in the design of such systems. By considering simple, analytically solvable models that simulate bolometric detectors surrounded by some structures, we find the rules of reciprocity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equivalence in replacing the receiver by an appropriate transmitter as needed for the rigorous simulations of infrared and submillimetre-wave bolometric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