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ICU 55例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行BAL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4 h痰液性状、HR、R、Ppeak、PaO2、氧合指数及术后第一日胸片表现.结果 治疗后痰液明显减少变稀薄;HR、R、Pperk下降,PaO2、氧合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示肺斑片影减少,部分肺不张肺得以复张.结论 纤支镜BAL联合机械通气能有效清除痰液,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通气、换气功能,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中不同肺通气策略对呼吸功能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择期行微创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单肺通气策略分为两组:容量控制性单肺通气组(60例)及保护性单肺通气+肺复张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容量控制性通气组采用传统容量控制性通气策略(6-8ml/kg);保护性肺通气组采用低潮气量(5 ml/kg)+5cm H2O PEEP肺通气+肺复张技术。记录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体外循环停用后15分钟、30分钟以及术后双肺通气四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氧合指数,以及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容量控制性单肺通气组相比较, 保护性单肺通气+肺复张组患者在CPB及双肺通气时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1);CPB后15min、30min时肺顺应行明显增加,气道阻力、气道峰明显降低,(P<0.05),保护性单肺通气+肺复张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及延迟拔除气管导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肺部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微创二尖瓣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5 ml/kg)+5cm H2O PEEP+肺复张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安全可行的,不仅可明显提高肺顺应性,降低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观察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肺复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气、氧代谢指标和颅内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 H值、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机体氧供、氧耗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可有效降低呼吸力学参数和颅内压,增加氧代谢指标,有利于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不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因感染致慢阻肺合并肺不张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患者进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作为试验组,38例患者采用单纯纤支镜吸痰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正确检出率、血气分析、肺复张及转归情况。结果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细菌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细菌检出率为86.8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Pa O2升高,Pa CO2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改变更明显;试验组肺复张率为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2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2.3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泌物较多致气道阻塞的慢阻肺合并肺不张患者,及时给予纤支镜吸引和肺泡灌洗,可以迅速通畅气道,使肺不张得以肺复张,加之其有安全有效、技术掌握性强的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MHI)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例)采用常规吸痰,观察组(n=58例)采用膨肺吸痰法。比较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吸痰前后气道阻力、Sp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PaO2等指标明显升高,而气道阻力及PaCO2等指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2.2±2.4)d,明显较对照组(17.4±3.2)d缩短(P0.05);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为5.2%(3/58),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为14.3%(8/56),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MHI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观察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肺换气、肺通气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的本院收治的9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7例患儿进行常规新生儿肺炎治疗,观察组的47例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然后将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肺换气、肺通气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肺换气、肺通气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肺换气、肺通气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氨溴索可有效地改善新生儿肺炎肺换气、肺通气与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孟玉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27-2028
目的 评价纳洛酮与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并发肺性脑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84名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插管率,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4.29%),气管插管率和平均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下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老年顽固性肺部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机械通气下经气管切口插入纤支镜,对肺感染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溶液进行灌洗治疗。结果 8例(共22例次)中4例显效,4例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均明显好转,肺部炎症有所吸收,1例肺不张复张,2例长期高热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者经BAL后体温降至正常。2例气道压明显增高者得到改善,痰菌阴转率50%,BAL治疗安全可靠,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机械通气下施行BAL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有效,还可缩短病程,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纳入了2012年1 ~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75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53例)及肺复张治疗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分别于入住监护室后1h及2h应用压力控制法(PCV)进行两次肺复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0I)、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定义为OI< 200,延迟拔管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24 h.结果 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治疗组患者入监护室后3h及试停呼吸机前OI明显好于对照组(272 ± 45比251 ±48及287±32比262 ±41,P<0.01),低氧血症(16例,30.2%比2例,3.8%,P=0.0003)、肺部感染(4例,7.5%比0例,0%,P=0.041)、延迟拔管(9例,17%比2例,3.8%,P=0.026)以及拔管后需无创机械通气辅助(12例,22.6%比3例,5.7%,P=0.01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LRM的患者.结论 术后早期适当肺复张治疗可改善老年OPCABG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溴索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COPD并呼衰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针剂治疗,监测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呼气阻力(Ri)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 氨溴索能显著降低患者PIP,Ppalt,Pm,Ri水平,显著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结论 氨溴索能明显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状态,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缺氧,减轻症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COPD开胸手术后患者(≥70岁)161例,分为两组,氨溴索组在围手术期间静脉应用氨溴索300 mg/d,连用6 d;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血气分析诊断肺部并发症.结果 肺不张的发生率氨溴索组8.6%,安慰剂组达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氨溴索组术后血氧分压( PaO2)下降较安慰剂组明显(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索可作为老年COPD患者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伽玛刀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解放军117医院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收治的86例并发肺不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伽玛刀放疗序贯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伽玛刀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复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远期肺复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3%vs 76.7%,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58.1%vs 30.2%,P0.05),但采用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伽玛刀放疗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不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对防止纤支镜治疗后肺泡塌陷的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肺复张策略,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比较2组动脉血气和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PaO2(114.25±24.75) mmHg,PaCO2 (32.56±7.73) mmHg,肺复张30 min后PaO2(112.12±20.41) mmHg,PaCO2(31.56±6.63) mmHg,PaO2及PaCO2肺复张前后无明显差异(均P >0.05);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PaO2(116.11±26.53) mmHg,PaCO2(30.12±5.53) mmHg,常规机械通气30 min后PaO2(86.21±16.23)mmHg,PaCO2(31.56±6.63) mmHg,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PaO2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aC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后采用肺复张策略能复张塌陷的肺泡,减少低氧血症对机体的危害,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RM)用于预防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腹部非腔镜手术术后进入ICU患者,随机分为NRM组(对照组,30例)和RM组(实验组,30例)。NRM组常规机械通气,不施行肺复张,RM组行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入ICU后每1 h施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记录RM组首次肺复张前(T1)、肺复张过程(T2)、末次肺复张后(T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变化,并记录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10 min(T4)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术后24 h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 CPIS),术后1 w内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RM组T2时HR、CVP升高,SBP、DBP有所下降;T3时氧分压、氧合指数升高(均P0.05),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变不显著(P0.05);与NRM组比较,RM组的T4时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m CPIS、术后PPCs的发生率下降(P0.05);RM过程中未出现恶性低血压、气胸、皮下气肿等不良事件。结论术后早期使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可改善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术后PP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稳定内环境、加强营养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氨溴索,观察组患者联合大剂量氨溴索使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菌转阴情况、肺功能FEV_1、PaO_2、PaCO_2及治疗时间、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5日后细菌转阴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7日后细菌基本阴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及治疗时间、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尤其是急性发作期或合并有呼衰的患者,疗效值得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治疗前、治疗后2h和6h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的大小,同时比较两种模式对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PCV组治疗后2h和6h PIP、MPaw均显著低于VCV组(P<0.01).PCV组较VCV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与VCV组相比,血氧分压、心脏指数、肺动脉楔压和中心静脉压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PCV模式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支持较VCV模式更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改善血气指标,有利于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使用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用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22例,观察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同未使用NIPPV治疗的20例患者做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通气前后心率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NIPPV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通气后24h心率明显下降、血气指标显著改善,与通气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NIPPV组中重度呼吸衰竭的插管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插管率。结论用多功能呼吸机行NI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及早应用能迅速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碳酸血症的价值.方法58例COPD二氧化碳潴留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开始2小时、24小时、7天两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同期血气、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提高PO2降低PCO2,对COPD高碳酸血症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肺不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急性肺不张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行吸引、局部灌洗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经1次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灌洗后肺复张,9例经2次吸引灌洗后肺复张,未发生意外情况。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急性肺不张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清除气道内血凝块、痰液及分泌物,缩短病程,是急性肺不张患者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加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1 w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0%、9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7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血氧分压和酸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