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亮 《甘肃科技》2005,21(8):98-99
利用伽辽金法建立了考虑薄膜张力的扁锥壳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利用系统的相图和Poincare映射图分析了系统的分岔行为和混沌形成过程.利用直接变量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系统混沌的控制,将系统的混沌行为利用适当的控制强度控制到稳定的周期轨道。  相似文献   

2.
比例脉冲反馈控制Rossler系统的混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利用比例脉冲反馈控制化学混沌的方法,通过对系统施加正比于变量的脉冲反馈,并选取合适的反馈系数和反馈间隔,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所需的稳定周期轨道。对Rossler化学混沌系统施于此控制,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简便有效,控制范围广。  相似文献   

3.
对利用迦辽金法建立的扁球壳结构的非线性受迫振动微分方程进行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绘出系统的相轨迹图和时间历程图,从而分析了系统的混沌形成过程.然后利用x|x|控制法、变量反馈控制法对该混沌系统进行控制,将该混沌系统控制到稳定的周期轨道上.  相似文献   

4.
延迟微分反馈法控制混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测变量的微商进行反馈,提出了用延迟微分反馈控制(DDFC:DelayedDifferentialFeedbackControl)实现混沌控制的方法。理论证明了微分反馈控制和DDFC控制Lü系统3个平衡点的稳定可控性。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延迟时间τ和控制增益k,DDFC系统能自动寻找和稳定不同的不稳定周期轨道(UPO:UnstablePeriodicOrbit),实现混沌控制。  相似文献   

5.
用三种方法来控制Chua氏电路的混沌,并分析了三种方法的特点.首先在系统方程无量纲的前提下,取一定的系统参数和初始状态,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系统的吸引子图和时间响应图.在系统处于混沌态时,分别使用比例微分控制,反馈控制和自适应反馈控制方法对系统的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这三种控制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将系统的混沌状态控制到稳定的周期轨道.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混沌系统的逆最优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的混沌系统及其基本动力学行为,根据Routh-Hurwitz准则,着重讨论了系统的平衡点的稳定性.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应用逆最优控制方法为该混沌系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理论证明和数值模拟均表明控制器是有效的,受控混沌系统的混沌轨道很快被控制到原先不稳定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力学行为更丰富更复杂的超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了最新提出的超混沌Lv系统的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线性反馈控制LFC(linear feedback control)和一种微分反馈控制DFC(differential feedback control)方法.用稳定性理论对反馈控制超混沌Lv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都表明受控超混沌Lv系统可稳定地收敛到平衡点.采用文中的微分反馈控制DFC,通过调节控制增益,可以发现超混沌Lv系统不同的不稳定周期轨道UPO(unstable periodic orbit),并控制超混沌Lv系统到不同的不稳定周期轨道UPO.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值的方法,研究了Henon系统在流形的混沌吸引子结构.通过Henon系统分岔图及其对应的最大Lyapunov指数谱,揭示了Henon系统通向混沌的途径.通过数值运算,得到了Henon系统的不稳定的周期1和不稳定周期2轨道.最后,通过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耿淑娟  刘孝贤 《山东科学》2003,16(4):40-43,48
对混沌控制的不同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OGY方法以及连续反馈控制方法的思想、原理和特点,对系统变量的脉冲反馈法、自适应控制法、神经网络法等也作了介绍。最后指出混沌控制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动力学行为更丰富更复杂的超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了最新提出的超混沌Lü系统的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线性反馈控制LFC(linear feedback control)和一种微分反馈控制DFC(differential feedback control)方法.用稳定性理论对反馈控制超混沌Lü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都表明受控超混沌Lü系统可稳定地收敛到平衡点.采用文中的微分反馈控制DFC,通过调节控制增益,可以发现超混沌Lü系统不同的不稳定周期轨道UPO(unstable periodic orbit),并控制超混沌Lü系统到不同的不稳定周期轨道UPO.  相似文献   

11.
对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变结构控制、反馈线性化的微分几何方法、逆系统方法、直接反馈线性化等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期望特性的变结构鲁棒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特性的变结构新型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融合了状态反馈和变结构控制的特点,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响应过程的完全鲁棒性,直流伺服系统的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单自由度时滞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自由度时滞系统主动控制的最优控制方法和变结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反馈增益的稳定性条件和最大时滞量的解析确定方法,并采用移相技术进行时滞补偿.算例结果显示,移相技术能够较好地对系统中的时滞进行补偿,时滞补偿变结构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优于时滞补偿最优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广义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辅助矩阵变量,对含有Lyapunov矩阵和输出反馈控制器增益矩阵的双线性不等式进行解耦,并结合变量替换法将双线性不等式及包含Lyapunov矩阵的非严格不等式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得到保证闭环广义系统容许性的LMI条件和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一个数值例子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很容易推广到正常系统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速旋转弹姿态控制系统存在的模型不确定、非线性、强耦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参数自适应姿态控制算法. 在建立姿态控制模型并通过前置反馈补偿方法对俯仰偏航通道进行解耦的基础上,利用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对姿态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整定. 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能有效改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减小弹体参数时变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提高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用于Boost变流器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法根据输出电压偏离给定值的程度,使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电流反馈控制方式与全状态变量反馈控制方式之间自动切换,从而降低了系统稳定性要求对选择反馈系数的严格限制。本文还给出了计算量较少的前馈控制算法,前馈控制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的效果是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首先基于非线性系统的微分几何理论,推导出统一混沌系统坐标变换矩阵和非线性状态反馈表达式,得到了不带输出的统一混沌系统精确线性化模型,然后采用线性系统中最优控制理论,成功地将统一混沌系统的混沌状态控制到某个不稳定平衡点,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反馈线性控制器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受路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参数具有不确定性的缺陷,设计了基于变量估计的自适应反馈线性控制器,提高控制器参数中的相对距离的精确度。在Matlab /Simulink 环境下进行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自适应编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其在误差调整时间方面和抗扰性方面优于传统反馈线性控制方法。自适应编队控制方法在未来的智能交通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船舶航向非线性迭代滑模变结构PID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受扰动系统,提出非线性迭代滑模变结构PID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输出迭代设计非线性滑模函数,并引入传统PID控制,综合了滑模变结构控制与PID控制的鲁棒性强的特点,避免了传统PID控制积分引起的超调以及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设计了船舶航向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迭代滑模变结构PID控制下的系统阶跃响应超调明显减小,定常干扰下的静态误差得到消除,稳定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通过设计参数调节,表明控制算法具有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网络控制系统多采用事件驱动方式,这种驱动方式适用于网络延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的网络控制系统。为了解决网络延时大于一个采样周期的问题,提出了事件-时间驱动方式。在采用事件-时间驱动方式下系统成为变采样网络控制系统。在网络时延大于一个采样周期情况下,系统中的控制值和反馈值不能准时到达时,该系统使用预测环节预测的预测值。在基于预测值的变采样网络控制系统中,给出了不同网络时延所对应的状态转移矩阵,分析了变采样网络控制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例子说明了变采样网络控制系统采用预测值控制可以使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