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onn建筑师事务所由Guntet Henn创建于1979年,作为大型享有国际盛誉的建筑师事务所,在慕尼黑、柏林,北京三地共有150名员工,设计范围包括学校,研发中心,行政办公楼,生产厂房以及艺术品展示空间。Henn建筑师事务所依照“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将建筑依据不同的功能划分,使空间呈现明晰的序列,分隔的空间和可扩展的另所是办公楼建筑主要的空间印象,然而,我们现在需要一种开放的工作场所,因为高效率的工作量由内聚的个人空间与团队内各自为玫的同事间空流的相互作用和沟通而产生的:“形式追随潮流“,建筑空间必须具有科学性才能促进工作的进行,具有通透性、明亮的、高度开放的空间,可以使视觉处于网络中的单一平面上,以使工作更容易圆满完成,因此,工作的区域不能局限于有限的工作空间内,医为工作中的互动以及同事间意见的交换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以人为本“新型工作空间的设计将更加能够满足我们现有的需求。对于Henn建筑师事务所来说,建筑的设计应该遵循由内至外的理念,即以过程的组织,过程中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设计的出发点,除了在城市规划期阶段需满足特殊的要求外,项目伊始建筑的外部形念并不确定,为了得到所构想的方案。这里我...  相似文献   

2.
张锡麟教授195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9年担任建筑学系系主任,于1994年退休。近80高龄的张教授精神奕奕,思路清晰,对于我们的访谈非常配合,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任建筑学系系主任期间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管平教授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92~1995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对华工建筑系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年78岁的刘老精神矍铄,满头银发,风采依然,谈起当年的建筑系,刘老侃侃而谈: 《南方建筑》编辑部(以下简称《南》):请问您任建筑学系系主任期间,发生过什么比较重大的事件?比如学科建设、教学、师资、学生等  相似文献   

4.
5.
6.
文章记录了周庆华对张雷教授的访谈,回顾了张雷在国内和欧洲接受教育的经历,从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建筑展览、建筑与商业四个方面探讨了他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设计策略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于1981年6月分为建筑学系和建筑工程系,由金振声教授担任建筑学系系主任,他从1981年至1984年任期一届。今年已85岁高龄的金教授194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身),在我们的再三约请下,金教授回顾了任系主任期间的几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9.
对一个公司或组织的认定不仅仅取决于其产品或服务,而且还取决于其价值观和社会承诺。一个公司也是一个文化机构或场所,为其员工和客户提供知识。我们必须表明这种态度。正如古希腊集市使得民主具有可参与性和长久的制度化,公司建筑也必须使公司具有可参与性和长久的制度化,超越当前的产品和服务。其结果是员工和客户可以与公司建立一种独立于其产品的关系,乃至成为在未来发展中的合作者。Companiesororganizationsarenotonlydefinedbytheirproductsorservices,butalsotheirvaluesandsocialcommitments.Acompanyisalsoacultural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宋校长,您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的一校之长,在现代化大学的建设过程之中,有哪些好的办学理念和想法?宋维明:对于办学理念,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思考,为学校的发展方向确立一个大目标,就是"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其次,真正的办学理念不是光提出目标,我们现在更多是在设计一套路径,做一些实在的事情去实现目标。我们要达到国际知名,国际知名是什么概念?比如我们园林学院能够连续获得国际设计竞赛大奖,那么这个人才培养的平台就达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2-10
通过对罗康隆教授求学背景、学术思想等方面的访谈,全面地梳理了生态民族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路径,系统地阐释了生态民族学本土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精准地解读了乡村日志+学者追踪的田野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modernisation and westernisation of Istanbul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s of the French urbanist Henri Prost. conventionally portrayed as a visionary figure in the westernisation of Istanbul and its physical transformation into a modern and secular city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Despite his not being the winner of an urban design competition conducted for the purpose. Prost was invited by Atatürk to develop a Master Plan for Istanbul. The government tolerated and encouraged works that were largely cosmetic and achieved little in terms of modernisation. Prost may have been acceptable to the republican elites and the peasantist ideology that supported it. aiming to beautify the city and make it more motor car friendly, but not to put in place wholesale interventions. Later changes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rekindled his projects, but when they were completed much later,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hat had occurred disassociated them from Prost's initial vision  相似文献   

13.
颜呈勋出生在台湾.8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毕业于哈怫大学设计学院。因为阅读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的《大跃进(Grear Leap Foward)》一书对中国萌生兴趣.2003年作为访问学者来到同济大学,真切体验地中国设计的远大前景.最终选择留在了中国。颜呈勋纯净、活泼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简单而又有内涵的设计.让观者如见绿光一般.在快乐中获得一种平静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Fredric Jameson (1934-), a critical theorist and Marxist philosopher who has written numerous books and articles on critical theory, is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thinker who brought postmodernism's critical theory into architectural discourse. In Jameson's own words, “it w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architecture that sparked dynamic dialogues of postmodernism as a cultural logic.” Architecture thus plays a most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of his postmodernist theory. Jameson's contrib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areas of research for several prominent architectural theorists and architects. This paper reviews Jameson's shift in his approach from Marxist theory to postmodernism.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shift not only sheds light on the early theorizing of architecture, but also begins to add a historical dimension to various strands of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on architecture and its philosophical undergirdings. Following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Jameson's theories and criticisms of architecture, the paper then covers his life and theories; clarifies his concepts of Marxism, postmodernism, and architecture,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is interest in historicism and the role of built forms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astly, delivers a thorough criticism of his works that have influenced architectural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个将工作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人.在这两者之间回旋流转,如同探戈一样节奏分明,优美绝伦。在李玮珉的设计生涯中。10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超过10年在台湾执业.如今进入中国内地也有10余年的时间,这样的经历在中国的建筑师中实属少见。作为较早一批进入中国内地的台湾设计师,李玮珉切身体会了很多因为误解而带来的差异性,在两种同根而生的文化背景下。他用设计搭起了一座桥梁.全心投入和良好互动的背后。是他由衷的快乐和期许。他总说:设计,这件事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徐一大 《规划师》2000,16(6):118-119
吴明伟(1934-),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长期从事城市规划教育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博士点基金一项,已培养硕士生30多名,博士生10名,著作有《城市中心区规划》、《现代城市更新》;并主持南京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汽车消费品风靡全球,拥有德系名车已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德国技术与务实设计更是享誉全世界和值得信赖的保障.在建筑界,德国海茵建筑设计公司(Henn Architekten)为这个汽车帝国品牌的建立,为新工业建筑设计模式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足以让其成为这个领域的王者.  相似文献   

19.
顾平  朱波 《建筑与文化》2016,(3):248-249
朱波(以下简称“朱”)顾老师,您好,深知您在国画创作方面很有造诣,今天就您的创作做一个访谈。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创作国画的?您在国画创作道路上最深的体会是什么?顾平(以下简称“顾”):我接触中国画比较早。我的父母都是师范学校毕业,母亲虽然是教数学的,但绘画也是她的特长;父亲教语文,书法却有“童子功”。作为家庭教育的潜在影响,我很早与中国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我的全部生活伴随时代节奏转移到了“国考”之中!接着是上学、工作。但对艺术的兴趣并没有因转学理科而泯灭。工作之余我参加了县文化馆的业余美术班,不仅跟着大家一起画素描、速写与色彩,还单独拜师学习中国画。两年后,在学员们的怂恿下,我竟然考上了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从此便正式步入中国画专业的学习。虽然后来读硕士、博士都是偏于绘画史理论研究,但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一直是自己的日课,从来没有放弃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