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当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按转换后的工艺尺寸进行加工、测量,就会出现假废品的现象;通过实例,分析了假废品产生的原因和公差带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多环尺寸链"假废品"区域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假废品"的防止及减少影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对基准不重合的计算,一般按极值法用尺寸链计算,然后按其加工或测量,其中就伴随着“假废品”问题。对尺寸链中的各工序尺寸超差,又能被同一尺寸链其它组成环所补偿,把这种在理论上认为尺寸超差,而实际却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称为假废品, 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如何确定工序尺寸的假废品区域,并通过相应计算以作为成品与废品判别的依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确定假废品区域的基础上给出了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  相似文献   

3.
陈锡渠  王振宁  苏建修  张学良 《机械》2007,34(10):69-71
以测量尺寸为增环的尺寸链为侧,阐述了零件产生假废品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尺寸链图的假废品分析方法,并指出了零件假废品出现的区域.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4.
将上偏差小于下偏差的公差定义为虚公差,把具有公差(包括虚公差)要求的两个极限值之间的尺寸用一个集合表达,探究公差值由正数连续变小成为负数时产生质变的过程,抽象出虚公差的物理意义:虚公差的绝对值为误差补偿量,两极限值之间的尺寸为误差补偿范围。从量纲和谐原理、尺寸链通用公式存在的条件、公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阐述提出虚公差概念的必要性及其与公差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实例验证,在虚公差物理意义明确后,可大大简化带补偿件的装配尺寸链分析计算过程,使之计算更加灵活方便,并可实现误差与误差补偿量的并行分析计算,使公差分配更加经济合理;推导出机械加工过程中假废品尺寸区间的通用计算公式,提出了概率法确定假废品尺寸区间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假废品判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全面分析了三种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对封闭环的确定、尺寸链的创建、“假废品”的处理以及公差的压缩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例,全面分析3种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对封闭环的确定、尺寸链的创建、“假废品”的处理以及公差的压缩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制造中,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常采用工艺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工序尺寸,并通过保证工序尺寸来间接保证零件的设计尺寸要求,而生产实践中的工序尺寸超差很可能引起“假废品”现象。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产生“假废品”的原因,揭示了工艺尺寸链中尺寸之间的内在联系,尺寸公差之间的补偿规律。  相似文献   

8.
间接测量法中的假废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例分析了间接测量法中的尺寸链换算过程中出现假废品的原因[1,2],当采用间接测量法确定一个无法直接测量的尺寸时,将使该尺寸的公差缩小,又因尺寸公差缩小,使一些真正合格的工件报废。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在机械加工工序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存在的工序尺寸假超差问题,并对工序尺寸假超差区(或假废品区)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确定该假超差区的计算方法,即假差差区的范围就是把工序尺寸作为设计尺寸链的封闭环进行计算而求得的封闭环的尺寸范围,假超差区包括合格品区在内。用假超差分析可以使工序尺寸超差而产品仍然合格的零件投入后续加工中,亦可使某些真超差零件得以修复而成为合格品,即可把一些视为废品的零件挽救过来。所以可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外,本文给出了一种工序尺寸假超差判定的方法,并举例加以使用说明。假超差判定法的核心就是看工序尺寸的超差值是否超出了设计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超了为真超差,未超出为假超差,并且核算应保证设计尺寸的实际值,通过二者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0.
几种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艺尺寸链求解时遇到的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全面分析了3种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对封闭环的确定、尺寸链的创建、“假废品”的处理以及公共环的求解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假废品问题方面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点在于,以方便操作工判断加工件是否为假废品为目的,研究实测法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的计算转化为数据表,使操作工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加工件的实际参数值查表,很快就能判断出加工件是否为假废品。涉及的算法既保证封闭环的精度要求,又不压缩其他组成环的公差,追求被换算的工序尺寸具有尽可能大的公差范围。尤其对封闭环精度要求高时,意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工序尺寸及公差,是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加工中的基准、工序间的余量以及工序的经济精度等因素,对各道工序所提出的尺寸要求,由工艺人员计算确定后标注在工序图上,以作为各道工序加工和检验的依据。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采用极值法来解算尺寸链,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样,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而使得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一致时,(这是很常见的)需要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上报废而成品仍然合格的产品。在零件的加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假废品区”,以作为决定取舍的依据。当尺寸链的环数  相似文献   

13.
王晓慧 《机械制造》2006,44(2):59-60
以满足零件精度为出发点,应用广义公差理论统一机械加工中工序尺寸合格品、废品以及假废品区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按概率论对在假废品区间的各尺寸的合格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 ,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带 ,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放宽的公差带,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假废品"现象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零件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入手,阐述了假废品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布范围,以及如何采取工艺措施减少假废品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机械加工中,常用调整法进行加工零件.在确定工序尺寸时,常常由于工艺上的原因,使得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会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因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换算得到的工序尺寸(简称工序尺寸),当加工超差时,可被同一尺寸链中的其他组成环所补偿,而使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仍然合格的零件,称为假废品。因此,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为了简便、直观、迅速、准确地确定假废品区域和列别假废品,本文推荐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尺寸链自动搜索和求解的方法,其特点是在AutoCAD环境将原有图纸的标注用鼠标输入以自动建立尺寸矩阵和公差矩阵,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搜索和求解尺寸链。可用于封闭环或组成环的尺寸和公差的求解。并编制出相应的软件,在实际尺寸链分析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差较小的余量尺寸链,若利用常规的尺寸链计算方法计算,其尺寸链中某些尺寸的公差可能被压缩得很小,以致有可能超出设备的加工能力.为此,介绍一种变通算法,变换尺寸链中封闭环和组成环的角色,将过小的公差放大,从而可提高零件加工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尺寸链计算是按照极大尺寸和极小尺寸进行的,可是加工时,零件的实际尺寸绝大多数靠近平均尺寸,即按正态曲线分布。在加工时,尺寸链中的工艺尺寸如果超出了它的极限尺寸,并且超出的部分在尺寸链的其它环中能够得到补偿,我们把这种工艺尺寸不合格,但设计尺寸却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叫尺寸链计算中的假废品。确定工艺尺寸超出其极限尺寸的零件是废品还是假废品,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