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木蠹蛾(Cossus vicarirus Butler)为兰州地区行道树和果树的蛀茎害虫。据调查,钻天杨的蛀茎株达90%以上,梨树一般每株有幼虫10—134头,苹果和桃的蛀茎株在3%左右。 成虫灰色,前后翅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条纹。雌蛾展翅87—110毫米,体长38毫米,雄蛾略小。体长32毫米(见图1)。卵乳白色,长1.5毫米,宽1.3毫米,  相似文献   

2.
3.
从1979年我们从事本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以来,得到西北农业大学周尧教授的亲切关怀及热情的教诲。该新种以他的姓氏命名,以表达我们的衷心谢忱。本新种记述如下。周氏木蠹蛾Parahypopta choui,sp.nov. :虫体中等大小,翅展36毫米,体长19毫米。触角单栉齿状,较细长,伸达前翅前缘1/2处,鞭节60节;端部五节明显细小,但端节相对较细长;中部栉齿长相当于触角杆粗。栉齿端部与基部宽度略等,末端园钝;栉齿末端及两侧密生白色绒毛,触角杆背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是广东沿海地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对防风固沙、保障农业稳产高产起着极大的作用。近几年来,在造林较早的湛江市郊和电白县林带发现木蠹蛾为害极为严重。现将我们对此虫进行观察结果,并参阅原湛江地区林业局防冶站与原中南林学院森保六一级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福建省栽植的肉桂,由于肉桂木蛾的蛀害,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现将1978年3月—1979年9月间对肉桂木蛾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肉桂木蛾Thymiatris sp.属鳞翅目、木蛾科(Xyloryctidae)。在福建省云霄、南靖、龙海、诏安、长泰、漳浦、连江、厦门等县市均有发生,寄主为肉桂及樟树。 肉桂受此虫为害率最高为96%,最低为40%,每株(株高2.5米)有虫1—6头,平均3.2头,受害最多的新旧坑道达62处(已折枝条除  相似文献   

6.
<正> 山地木蠹蛾Dyspessa monticola Gr-Grsh.是紫胶虫Laccifer lacca(Kerr)的寄主树的蛀茎害虫,在云南省的紫胶产区,均有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亦有为害。寄主树有豆科的牛肋巴Dalbergia obtusifolia、秧青Dalbergiayunnanensis、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翅荚木Zenia insignis;梧桐科的泡火绳Eriolaenaspectabilis;大戟科的长椭圆叶巴豆Groton obl-ongifolius;无患子科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Euphoria longan等。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整理木蠹蛾科标本时,发现木蠹蛾亚科Cossinae一新属新种,兹记述如下: 叉钩木蠹蛾属Bifiduncus, gen.nov. 触角双栉状,直到端节均具栉齿,无单眼;下唇须较短,后足胫节2对距。 前翅副室很小;小中间室更小,仅为Cula—Culb的1/2;后翅Sc游离,小中间室发达,为Cula—Culb的2倍以上,Culb从中室3/4处分出。 钩形突末端分文,凹入很深。颚泡极大,抱器基部宽、末端尖;基刺突极为发达,末端伸达抱器3/4处,长于抱器长度的1/2。阳茎无角状突。  相似文献   

8.
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是Staudinger(1884)根据古北区的种Cossusno-bilis Staudinger建立的,该属所有已知种均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主要在中亚地区。触角线状,扁平无栉齿,单眼缺,后足胫节2对距,前后翅中脉均在中室内分叉,造成一小中间室(median cell),雄性外生殖器简单,钩形突通常三角形,颚形突在钩形突下方愈合形成颚泡(bulla)。  相似文献   

9.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10.
沙棘木蠹蛾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B和C 3种饲料饲养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A饲料成分为水、玉米粉、豆粉、蔗糖、琼脂、酵母粉、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B饲料成分为水、玉米粉、豆粉、琼脂、酵母粉、抗坏血酸、苯甲酸钠 ;C饲料成分为大豆粉、沙棘木粉、蔗糖、琼脂、维生素混合液、酵母浸粉、抗坏血酸、防腐剂混合液、无机盐。其中 ,B饲料防腐能力较差 ,饲养 1 2周后放弃。A和C 2种饲料能使沙棘木蠹蛾幼虫体重持续增长 ,饲养前期A饲料平均体重增量是C饲料的 1 6倍 ,A和C 2种饲料化蛹率分别为83. 3 %和 66. 7% ,羽化率分别为 3 0 % ,1. 6 7%。选择在沙土中结茧化蛹 ,能显著提高饲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结构及组分,并报道了不同组分:顺-3-十四碳烯醇;反-3-十四碳烯醇;顺-3-十四碳乙酸酯;反-3-十四碳乙酸酯;顺-7-十四碳烯醇;顺-7-十四碳乙酸酯;顺-9-十四碳乙酸酯的室内触角电位反应和林间诱捕试验。林间诱蛾结果表明2组分和5组分的诱蛾活性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12.
芳香木蠹蛾中国亚种Cossus cossus chinensis是Rothschild(1921)在Seitz编著的《世界大鳞翅》(Macrolepidoptera of the World)一书中首次描记的,模式产地为中国山东省的青岛,以后Daniel在“古北区木蠹蛾科专论”(1956,Mitt.munch.ent.Ges.,46:255)中也把它作为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的一个亚种。但芳香木蠹蛾原产于欧洲的指名亚种 Cossus cossus cossus L.以及分布于远东地区的亚种Cossuscossus orientalis Gaede等胸部背面和翅基片褐灰色,后足胫节中距发达,基跗节明显膨大,另外抱器背突呈“M”形,骨化较弱。而Cossus cossus chinensis Rothschild胸部背面和翅基片全为黄色,后足胫节中距常退化,基跗节不膨大,抱器背突骨化明显,呈长马蹄形;此外,根据地理亚种的定义,一种之内不同地理亚种不可能分布在同一地区,而Cossus cossus chinensis Rothschild和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却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广大地区重叠在一起。很显然,把Cossus cossus chinensis Rothschild 作为芳香木蠹蛾Cossuscossus的亚种是不合适的,而应将它提升为种,即Cossus chinensis Rothschild。由于该种昆虫胸部背面全为黄色,所以山东省林科所方德齐先生称其为黄胸木蠹蛾,很恰当。 根据文献记载及所收集到的标本,黄胸  相似文献   

13.
记述中国叉木蛾属3新种:银叉木蛾Metathrinca argentea,sp.nov.,佛坪叉木蛾Metathrinca fopingensis,sp.nov.和梅花山叉木蛾Metathrinca meihuashana,sp.nov.,绘出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并提供了中国已知种检索素。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4.
沙棘木蠹蛾蛹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Chou , 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该虫约4a完成1代,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化蛹.为了解种群的空间结构,从而有效控制其危害,应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和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90%的蛹在6月初到7月末之间羽化,而7月份羽化的数量占总数的一半之多.在调查样地中,雌雄蛹的比例基本为1:1.每株沙棘树周围,蛹的数量为0~4个,有蛹株率仅为24.3%.蛹在距离根基部周围1.3m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不同分布区间内蛹的数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90%的蛹分布在距根基部1m的范围内.沙棘木蠹蛾蛹的种群呈现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空间依赖范围大小为11.1m,局部空间连续性强度为90.7%,呈现较明显的斑块状分布,在整个区域内有很多聚集点.对不同样方大小的变异曲线图进行比较得知:样方边长分别为5、6、7m时,变程、空间局部连续性强度和基台值的变化幅度均很小,几乎相等,而样方边长为5m时的决定系数较大,此样方为最适样方大小.  相似文献   

15.
四种木蠹蛾的形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木蠹蛾为阔叶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山东境内普遍发生,有些地方已酿至成灾,严重威胁着防护林及城市行道树的正常生长。笔者从1979年着手对省内该类害虫进行研究,发现种类繁多,且混杂发生,在种类辨认中颇易造成错误,现就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榆木蠹蛾(即柳干木蠹蛾、黑波木蠹蛾、柳乌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lkr.、东方木蠹蛾Holcocerus orientalis Gaede.、小木蠹蛾(即小褐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gr.四种木蠹蛾的形态特点整理如下: 一、成虫形态 蒙古木蠹蛾 体长24.5—33毫米,翅展58—69毫米。触角雌雄均为单栉齿状,栉齿呈  相似文献   

16.
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桐  孟宪佐 《生命科学》2002,14(4):229-231
综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及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化学结构。至今有4种木蠹蛾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另外还筛选出2种木蠹蛾的性诱剂。在我国,对木蠹蛾的防治,应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使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或性诱剂诱捕法和迷向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2013年在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新发现的棕榈植物的危险性入侵害虫,其入侵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方法】应用CLIMEX软件对椰子木蛾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椰子木蛾在中国适生范围广,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均是其高度适生区。【结论】这些区域是我国棕榈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建议加强检疫和监测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8.
蒙古木蠹蛾(Cossus cossus mongolicus Erschoff)是沈阳地区为害杨、柳、榆、槐、山荆子、稠李、丁香等多种园林树木,特别是杨、柳的重要蛀干害虫。自1965年  相似文献   

19.
沙棘木蠹蛾生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娇  李娟  翁强  骆有庆 《昆虫知识》2012,49(6):1629-1635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是我国的特有种.2001年以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是屹今为止我国沙棘林最大的蛀干害虫,给我国的沙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论文从形态学和组织学2个方面确定了沙棘木蠹蛾雌、雄生殖系统的特征,同时,对比了雄性交尾前后生殖系统各部位的差异.未交尾雄蛾的生殖系统贮精囊、附腺管和射精管呈白色,其内包含大量的精子束待交尾,已交尾雄蛾的生殖系统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除雄性附腺外,在交尾后的精巢、贮精囊和射精管中都能观察到真核精子束.通过上述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尤其是对贮精囊和射精管中精子束观察,可判断精子束的填充状态,从而判断雄蛾交尾与否,能够检验性信息素引诱剂对沙棘木蠹蛾的防治效果,确立判断雄蛾交尾与否的标准对指导沙棘木蠹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沙棘木蠹蛾幼虫龄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量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Hua,Chou,FangetChen幼虫的头壳宽、体长、体宽、上颚长和宽等指标,确定其幼虫共有16龄,不同龄幼虫的头壳宽值符合Dyar氏发现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同时,探讨了不同龄幼虫的臀足趾钩数、前胸侧毛L1、L2和L3以及腹足大小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臀足趾钩数在不同龄幼虫间的数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无法用于幼虫的龄期划分外,其它指标均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初步判断,这些指标可以用于沙棘木蠹蛾不同龄期幼虫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