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述了回火马氏体的20钢激光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及奥氏体晶粒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钢的非平衡组织经激光超高速加热淬火时,其奥氏体晶粒及淬火组织明显细化。同时,对激光超高速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超红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回火马氏体的20钢激光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及奥氏体晶粒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钢的非平衡组织经激光超高速加热淬火时,其奥氏体晶粒及淬火组织明显细化。同时,对激光超高速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0.22C-0.45Mn钢进行淬火工艺实验,研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的影响,探究0.22C-0.45Mn钢在加热温度(870~990℃)和保温时间(15~120 min)范围内的低温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基于Beck,Hillert和Sellars模型分别建立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的数学模型,预测0.22C-0.45Mn钢的奥氏体晶粒直径。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0.22C-0.45Mn钢奥氏体晶粒直径近似呈指数形式增长,长大速率加快;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增长速率减缓;3种晶粒模型中,Sellars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能较好地预测0.22C-0.45Mn钢奥氏体晶粒直径,可为实际生产中旋扩后的0.22C-0.45Mn钢低温热处理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加热淬火原理,通过加热过程控制,使GCr15钢淬火后既细化了奥氏体晶粒又细化了马氏体,同时还获得了低碳板条马氏体及呈薄膜状或集聚态的残余奥氏体,包围在碳化物周围的组织,是韧化GCr15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加热淬火原理,通过加热过程控制,使GCr15钢淬火后既细化了奥氏体晶粒又细化了马氏体,同时还获得了低碳板条马氏体及呈薄膜状或集聚态的残余奥氏体,包围在碳化物周围的组织,是韧化GCr15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锻热预处理(锻后直接淬火加600℃高温回火)对最终淬火和低温回火(180℃)的45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和测定了显微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与正火和锻后空冷相比,这种型式的预处理可以细化淬火钢的奥氏体晶粒,同时可提高钢的韧性和塑性。由此可以认为,用锻热预处理代替正火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正火态基体和调质态基体的45钢激光淬火后的组织及其形成过程,指出由于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高速性和极端的不平衡性,导至碳的局部区域扩散是造成正火态基体45钢激光淬火后,出现屈氏体多样化分层组织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表明,45钢采用调质态基体进行激光淬火时,可使整个激光相变硬化层获得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8.
45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了45钢工件的透热时间,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直径不大于70 mm的45钢工件,表面与心部达到840℃的时间相近;在780~900℃范围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45钢的强度、硬度升高,经900℃"零保温"淬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该钢"零保温"淬火后获得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分布不均匀有关.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45钢"零保温"淬火工艺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9.
W18Cr4V钢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W18Cr4V钢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d=1.5mmq=124W/mm^2,v=18mm/s时,激光淬火加热温度处于Ac-T熔范围之内,可以得到无表面熔化的淬火层,淬火层深度0.25mm,淬火层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碳物+残余奥氏体,显微硬度HV0.1950-105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4Cr4W4MoV2Co4组织和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淬火后钢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硬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抗热疲劳性能受到晶粒尺寸、残余奥氏体含量及碳化物尺寸的综合影响,当淬火温度是1000℃时,抗热疲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晶间腐蚀是诱导奥氏体不锈钢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在敏化温度和固溶处理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利用草酸电解腐蚀法观察金相组织,并评定其晶粒度大小,通过极化曲线腐蚀实验,比较了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其晶粒大小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随着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的晶粒粗大,其晶粒度越小,奥氏体晶粒的晶间腐蚀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亚温淬火以后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冲击韧性的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亚温淬火钢具有细小的晶粒尺寸,其次是显微组织中存在着少量未溶针状铁素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W18Cr4V高速钢激光相变强化层的组织及奥氏体晶粒超细化的机理.强化层的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未溶碳化物组成,其中片状马氏体量较多,板条马氏体量较少,其亚结构分别为孪晶和密度较高的位错.残余奥氏体量约为10%~15%,较常规热处理有明显减少,激光相变强化后晶粒度由原来的8级提高到12级.  相似文献   

14.
提出应重点研究奥氏体锰钢的合金化及其合金元素作用机理、高效复合变质剂及其变质机理、简便有效的细晶和弥散热处理、奥氏体晶粒大小对奥氏体锰钢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经脉冲电流和常规电阻炉奥氏体化热处理后30钢晶粒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等的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及冷却速度的实验条件下,经电阻炉处理后试样的金相组织与原始组织相同即仍为先共析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而经脉冲电流处理后的试样其金相组织则为魏氏组织.经过深入分析魏氏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对晶粒尺寸的比对,可知经脉冲电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激光熔凝对4Cr5MoSiV模具钢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激光熔凝处理对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经熔凝处理后,由表及里依次为熔凝层、淬火层、热影响区和基体.熔凝层由典型的柱状晶组成,熔凝层和淬火层之间存在一层极薄的等轴晶区;淬火层的晶粒发生细化和超细化.强化层厚度达1.1mm,平均硬度比基体提高26%,热影响区的厚度为0.3mm左右,强化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S136模具钢的性能,对SLM成形的试样进行淬火处理.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淬火温度对SLM成形S136的微观组织、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SLM成形的S136试样组织由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经过980、1 020、1 050和1 100 °C的淬火处理之后,原晶界消溶,组织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淬火处理后试样的硬度得到改善,最高值达到54.24 HRC,比原始成形试样提高了近10%;淬火处理后试样原晶界消溶,耐腐蚀性元素分布均匀使得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原始成形试样相比,腐蚀失重量减少了近97%. 优化淬火处理工艺后表明:采用1 050 °C保温1 h并油淬的淬火处理条件,可以得到最佳的硬度/耐蚀性能匹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原始組織经过高温固溶碳化物细化预处理,再通过控制马氏体形态的低温短时加热淬火;碳化物細化加奥氏体超細化的四次循环快速加热淬火;球化加常规工艺淬火等工艺处理的GCr15钢进行了多次冲击弯曲试验,研究了GCr15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多次冲击弯曲抗力变化规律。根据对多冲试样断口的微观分析,研究了GCr15钢不同热处理工艺多冲抗力变化的微观机理。试验結果表明,经高温固溶碳化物細化预处理加奥氏体超细化的四次循环快速加热淬火的GCr15钢,多次冲击弯曲坑力在任何能量下,均比其他工艺高。微观断口由常规工艺的准解理加解理断裂变为准解理加韧窩断裂。用这种工艺处理冷冲、冷镦模具,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激光工艺参数对45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功率CO2激光器对45号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通过研究不同的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45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找出45号钢激光相变硬化的大致规律,初步摸索出适合于45号钢的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从而能够根据各种产品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来满足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热传导理论分析和试验确定了对3Cr13二位四通风压阀激光处理最佳工艺参数,用光镜和电镜对硬化层组织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金属表面经激光处理后许多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