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材质早期预测模式(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现代统计预测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提出了木材幼龄期与成熟期划分研究的与方法。根据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的特点,建立了坳 龄期与成熟期界定的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模型(OCDB模型)。测试了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的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管胞长度和宽度、微纤丝角及生长轮等材性指标,并且对其统计分析,得到木材材性变异规律。有杉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模型蚜分出人工林长白落叶松的幼龄期为15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和其幼龄期与成熟期的划分为基础,采用现代统计预测理论,提出木材材质早期预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回归分析,优选出反映材性指标生长过程变异规律的模式。仅采用幼龄期测试数据,以优选模式重新回归建模,并以此模型的曲线外延实现材性指标的早期预测,同时采用相应的数理统计方法评价预测的精度。对人工林造纸性能进行了品质评价,提出了人工林材质早期预测研究的理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可以应用该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实现木材材质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人工林火炬松木材的晚材率,生长轮宽,管胞长度,微纤丝角及密度等材性指标的测试数据以及方差统计得出的材性变异规律,采用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法划分分出火炬松的幼龄期为15a,同时探讨了幼龄期与成熟期的材性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幼龄材的构造特征和材性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成熟材的理论预测值,经误差分析,该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表明回归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材质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和其幼期与成熟期的划发煤要用现代统计预测理论,提出了木材材质早期预测研究的理论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回归分析。优选出反映材性指标生长过程变异规律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分析了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对木材的化密度、晚材度和生长轮宽度进行变异规律的拟合。并对建模方法,模型参数选择以及检验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良度较好,不但能拟合出木材材性总体变化趋势,而且能拟合出细微变化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木材早材宽度的径向变化曲线进行了最优分割,并对其进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木材沿径向方向划分为幼龄材(1~10a)、过渡带(11~23a)和成熟材(24~33a)三个区域比较符合实际;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落叶松木材早材宽度曲线的分形维数直观地反映了落叶松早材宽度的径向变化规律,幼龄材、过渡带和成熟材三个区域早材宽度曲线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1444,1.2477和1.3222。采用最优分割和分形分析相结合来定量研究木材材质的变异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赤松木材材质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林赤松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晚材率及生长轮宽度等材性指标的测试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分割法划分出赤松的幼龄期为12a;根据幼龄材的构造特征和材性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成熟材的理论预测值,经误差分析,该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2%,最大为25.7%。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的管胞长度、生长轮宽度、生长轮密度和晚材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5a,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35a。通过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解剖、物理性质的比较,总体上表现为幼龄材性质低于成熟材,人工林材性劣于天然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和相关性。[方法]应用生长轮材质分析理论分别对香椿的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进行测定。运用SPSS 13.0拟合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纤维长度与树龄相关的模型。[结果]结果表明,32年生香椿生长轮平均宽度为1.382cm,最大值在第9年生时,为2.217cm,21~31年生后生长轮宽度趋于稳定,在0.683~1.000cm范围内波动。木材气干密度与纤维长度随树龄递增。木材气干密度的平均值为0.475g/cm^3,17年时达0.543g/cm^3,之后在0.507~0.564g/cm^3之间波动,趋于稳定。气干纤维长度在797.84~1396.34μm,其径向变异模式属Panshin Ⅰ类型。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龄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香椿生长轮宽度、木材气干密度和纤维长度两两之间也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经过有序样本聚类,界定出香椿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3~15年。[结论]为香椿人工林速生丰产、定向培育、材质改良、营林技术和木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构造计算机视觉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下及其材性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木材解剖特征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提出了适合木材解剖牲的图象处理分析方法。对木材解剖特征灰度图象的二值化处理过程中,最佳阈值的判定与选择、图象质量的改善等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测量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分子的几何尺寸,如管胞的径向和弦向外径和内径,管胞的壁厚,以及生长轮内木材的胞壁率等,并对管胞分子的边缘进行检测。得出了  相似文献   

11.
油松木材幼龄期与株内幼龄材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研究辽东栎的生长速度及生长轮年龄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轮年龄是决定木材性质的主要因子,生长速度对木材密度的影响较小。而生长速度对密度的影响又随年轮宽度、生长轮年龄及取样部位(早材,晚材或整个年轮)而异。  相似文献   

13.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 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NaOH抽提物)等指标,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半阳坡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材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全林分生长模型析基础上,用VisualBasic(VB)语言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建筑材料分经营模型微机系统。由参数设置、生长模拟,图形显示,打印数表和模式报告5部分构成。根据功能设计。每一部分被划分若干模块。系统优化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经济分析随生长模拟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5.
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质性状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年生人工林90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树干解析生长和材性及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体积的变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4-18龄是生长变异由剧烈分化到趋向稳定的转折年龄,此时树高、胸径、材积等的幼-熟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择效率也处在较高水平。确定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为:初选10a,抉选14。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变异在10龄时趋于稳定,此时基本密度的幼-熟龄相关也达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出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分析了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差异的表现。结果表明:所有力学性质反映的基本趋势是成熟材性质高于幼龄材,其中,人工林红松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达0.01水平显著,抗弯强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差异这0、0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