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肖天雄 《华南地震》2012,(2):99-103
发电厂设备较多,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必须对其建(构)筑物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以湛江奥里油发电厂为例,在沉降观测的过程中,根据各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了沉降趋势分析,针对湛江奥里油电厂建筑物沉降的特点,提出发电厂在建设(包括减载)及运营期间应按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物及其周围进行沉降监测,以便掌握建筑物的沉降现状和规律,对发电厂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造成的地铁沿线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沉降,给地铁的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西安市地铁沿线地面形变现象为研究对象,利用覆盖西安市2017—2021年的44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SBAS-InSAR方法获取地铁网络沿线的地表形变信息,并基于SVR模型和LSTM模型对典型地铁站点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1)西安市地铁沿线呈现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现象,抬升区域主要集中在鱼化寨地区、电子城地区、西安城墙的南部,抬升速率最大为25 mm/a;(2) 2号线的南部、5号线的东西两段以及9号线的东段是沉降发生的主要路段,且5号线沿线整体不均匀沉降现象较为严重,最大沉降速率为32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达130 mm;(3)通过不同预测模型实验对比,发现LSTM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2、5、9号线典型沉降区域未来四个月以每月约2.3 mm的最大速率继续沉降,需对典型沉降段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3.
非等步长GM(1,1)模型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针对观测周期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使用非等步长GM(1,1)模型进行监测,并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给出模型精度的检验方法,并以实际的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数据为例说明应用此方法的全部过程,将分析和预测结果与传统GM模型进行比对,获得了更好的拟合数据和预测数据,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9组桩基施工为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建立了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等级和监控量测频率。对西村站9组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值及计算值分析的结果表明:9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现场实测值与采取加固措施后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计算值基本一致,仅桩基X J27和X J31略有不同,现场实测值略大一些,桩基X J27由C区变为B区,桩基X J31由D区变为C区;桩基X J34沉降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加固措施的施工质量未达标以及开挖到桩基X J34相应位置时对围岩扰动过大;提出的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数学者用VV极化的Sentinel-1数据对城市区域进行监测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本文利用SBAS-InSAR方法,结合28景双极化(VV极化和VH极化)Sentinel-1数据,得到了昆明市2018年8月—2019年7月间的地面沉降情况,并且对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昆明市主城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部分区域沉降严重形成明显的沉降漏斗.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达到-53.63 mm/a(VV极化)和-53.67 mm/a (VH极化).对两种极化的数据集进行对比,发现在SDFP点的筛选和获取方面,VV极化数据集要优于VH极化数据集;其次,VV极化数据和VH极化数据的沉降速率、沉降分布及趋势等结果呈现出一致性,但是二者在同一时间段的各个监测节点的沉降时序变化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物在地震中易遭破坏,且损失严重。文章研究了这类建筑物震害预测和防御决策的专家系统,讨论了系统设计、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易受大气相位延迟和失相关的影响以及传统BP算法依赖于初始权值和阈值问题.本文采用了(PS-InSAR)技术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GA)对神经网络(BP)算法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筛选.首先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矿区地表沉降范围和沉降值,然后将其部分结果作为遗传神经网络(GA-BP)算法的训练样本建立预测模型参数.选取宿州市矿区19景Sentinel-1A雷达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能够很好监测矿区地表沉降,最大沉降速率为45 mm/a.分别取训练样本数为1000、2000、3000和4000利用GA-BP算法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预测,得到最大残差分别为6.8 mm、0.44 mm、0.36 mm、0.28 mm;均方误差分别为3.85 mm、3.26 mm、2.98 mm、1.61 mm,表明本文提出的GA-BP算法能有效预测矿区地表沉降,并且在训练样本数量较多时预测效果和预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Kalman滤波在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卡尔曼滤波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给出了离散卡尔曼滤波模型的建立思路及相应的精度评定公式,结合西安市某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建立了相应的离散卡尔曼滤波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成果图像显示滤波值曲线与原始观测数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建筑物沉降的变化规律,对于改善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精度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9.
传递矩阵法在高层建筑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基底反力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科 《地震学刊》2001,21(2):30-33
以某大楼的基底反力监测为例,阐述了建筑物基底反力实时监测的原理与方法。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对在建筑物进行的基底反力实时监测直接反映了土体受力状态,可间接得出桩基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1.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of complex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horizontal loading (push-over analysis)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designed to be a part of new methodologies for the seismic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It is based on the extension of a pseudo-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building structure into the non-linear range.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planar macroelements. For each planar macroelement, a simple bilinear or multilinear base shear–top 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is assumed. By a step-by-step analysis an approx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base shear and top displacement is computed. During th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hinges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can be monitored. The method has been implemented into a prototype computer program. In the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base shear–top 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acroelements, and the step-by-step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are described.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for the analysis of a symmetric and an asymmetric variant of a seven-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all building, as well as for the analysis of a complex asymmetric 21-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building. The influence of torsion on structural behaviour is discussed.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本文处理分析了抚松地震台2007~2009年水位数字化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调和分析计算,得到了该井的气压影响系数和水井的振幅因子及相位滞后的结论,讨论了汶川地震前的固体潮异常变化,并对该井的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地震生物监测为基础,得到家兔皮有效电导和卷毛鹦鹉声活动性变化的脉络分析结果,可用于震前期最早异常探索。脉络波谱图分析查明了中范围(频率)信号波动的形态结构变化。研究结果可用于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山东邹城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系统,分析总结了其观测数据的日变化特征,并对一些引起数据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黑龙江省7个大地电场观测台站的概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评估了大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效能,分析了大地电场观测的日变化特征和干扰因素以及大地电场的正常场和异常信息。结果表明,典型的干扰主要有降雨、共用电极和地磁暴,其中大磁暴干扰一般会出现在高频信号中并破坏正常的日变形态,其主要表现为多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信号。在观测系统和环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只有绥化台、德都台、肇东台、通河台、林甸台、望奎台的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有明显的日变化形态,其与地磁日变化形态相似,而密山台由于受到严重的干扰,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没有出现较好的日变形态。另外,笔者对一些可能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和国家测震观测资料评比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在保证观测仪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认为要提高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质量,就要做好震相分析、震级测定、数据报送、单台报告四方面的工作,其中震相分析精度是保证观测资料质量的关键,而初至波震相的精度决定了震相分析的精度,所以对如何提高初至波震相精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引言新疆乌鲁木齐形变站是一个大地形变台站 ,其基本任务是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监测断裂的运动 ,为地震的研究和中、短期预报提供准确、完整的观测资料。目前主要的观测手段是跨断层短水准测量。乌鲁木齐形变站于 1 981年 1 0月埋点 ,1 982年 5月正式投入观测。当时的网形为旧三角形 N1 EW。 1 985年 9月 ,N1 点向南移 3 0 m至 N点 ,构成新三角形 NEW(图 1 ) ,并于 1 986年 1月开始观测。 1 986~ 1 988年为验证阶段 ,因此文中资料从 1 988年开始选取。笔者图 1 乌鲁木齐形变站场地示意图Fig.1  Sketch of the observation site of …  相似文献   

18.
固原体应变观测资料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原海子峡体应变2008年1月以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连续率、日漂移、内在精度以及噪声水平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测资料连续率高,内在精度高,漂移快,噪声水平相对偏高.并从中选取了4个时段与气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且体应变随气压变化在时间上存在40min的滞后效应,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去除气压对体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