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老年性牙周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R8Oa锥板旋转式血粘度测试仪 ,测定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0 .0 0 1)。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全血中切粘度、卡松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差异也存在着显著性。然而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虽也增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病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李金双 《医学综述》2007,13(21):F0002-F0002,F0003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脑循环动力学(CVD)的变化。方法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测定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CVA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CVA进行比较。结果肺心病患者平均脑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及最小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其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及弹性波波速、动态阻抗显著增高(P<0.01);平均血流量明显降低,临界压明显升高(P<0.05);血管顺应性及最大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CVA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对肺和脑血管缺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牛磺酸对肺、脑血管急慢性缺氧反应的影响。结果狗静脉注射牛磺酸不影响基础血流动力学,但可降低急性缺氧时的肺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变化率及脑血流量。长期应用牛磺酸可降低慢性缺氧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重量比值,但不影响脑血流。力  相似文献   

4.
肺血流分布,取决于重力和肺动脉一肺泡内压差。当重力因素相对衡定时,肺泡内压变化,可明显影响肺血循环。本文应用向水柱杆压计呼气,实验性造成肺泡内压升高,观察肺阻抗容积图改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肺内压的升高,阻抗容积图波幅下降,流入时间延长,及出现异型波型,两者呈比例性改变。此一肺血管阻力增高的人体模拟试验,为阻抗法图形分析提供了人体实验依据,及测量技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镇静,对照组未用药物,比较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结果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M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VEF、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V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有利于改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后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肺动脉高压25例吸入氧气前后分别测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参数差异。(2)吸入药物前后分别测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用药前后这些参数差异。(3)观察用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良反应。结果:(1)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氧气后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下降,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2)急性期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作者观察了2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用硝苯吡啶(NFP)治疗后的静息及运动血流动力学效应,和 NFP 对 CHF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乳酸、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肺动脉血氧饱和度(O_2Sat)的影响,结果表明:NFP使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BP)、肺动脉舒张末期压(PAED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明显下降(P<0.01),每搏输出量(SV)及每搏指数(SVI)明显增加(P<0.05),使左室作功曲线向左上移动。NFP 使血浆 NE 明显下降(P<0.05),NFP 对血乳酸、O_2Sat、PCo_2无影响(P>0.05)。提示:NFP 改善大多数 CHF 病人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无反射性交感神经紧张。可安全地用于大多数 CHF 病人。  相似文献   

8.
当归对肺血管扩张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右心导管、颈动脉导管和心阻抗法观察了10例大鼠静脉注射当归前后吸入10%O_2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用Swan-Ganz导管等方法观察了10例伴肺动脉高压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滴注当归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大鼠注射当归后吸入10%O_2,肺动脉压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用当归前(P<0.05);肺血管阻力也较前降低(P<0.05);10例患者中9例用当归后肺动咏压降低明显(P<0.01)。进一步证实了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大鼠肺动脉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的肺动脉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2 4只 ,随机分四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N)、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G)、单纯缺氧组 (H)、缺氧 +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HG) ,每组均为 6只。开胸后 ,从肺动脉取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同时测肺动脉压 (PAP)。结果 :缺氧组 :肺动脉压显著升高 ,全血中、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与缺氧组相比 ,肺动脉压显著下降 ,但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肺动脉压 ,其降压机制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本身无直接关系 ,可能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扩张肺动静脉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珲  王琴  戚妹  宋志彬 《海南医学》2015,(6):794-79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检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D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用中药赤芍治疗30例肺心病代偿期病人。心电图:电轴6例恢复,肺型“P”波7例降至正常。肺血流图70%转阴。间接计算肺动脉平均压96.6%下降(由23.88±0.69降至18.61±4.52)。心搏量由40.48提高至60.78ml/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有降低。26例113铟—MAA肺灌注γ照相,血运恢复正常的9例,1例恶化。对照组10例,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肺血流图阳性率反而增高,表明赤芍可降低血粘度,改善肺循环,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肺动脉压,并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搏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长期服用赤芍可能防治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龄肺减容术围手术期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5~7 d、术后12~14 d测定32例接受肺减容术高龄患者左右心功能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5~7 d,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降低(P《0.01);左心室每博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LVSV)减低(P《0.05);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mean average pressure, PAMP)、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RVEDV)、增加(P《0.05),术后12~14 d上述指标除RVEF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肺减容术后5~7 d心功能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发生短暂变化,主要反映在肺动脉压及总肺血管阻力升高,右心泵功能下降,肺动脉压力和阻力恢复较快.肺减容术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比观察了5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动脉压与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显性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全血高、低切变率的比粘度、红细胞比积均高于正常肺动脉压和隐性肺动脉高压组的患者(P均<0.01);全血高、低切变率的比粘度和红细胞比积均与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呈显著正相关(γ分别为0.51、0.64、0.72,P均<0.01)。提示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血液粘滞度的增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舒冠通糖浆具有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的功能,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气等症。本文采用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家兔给药(灌胃)后2小时与给药前相比,除红细胞压积无显著性差别(P>0.05)外,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生理盐水与自身血浆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比粘度差别非常显著(P<0.01)。本文说明舒冠通糖浆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肺血管病理改变与肺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采用HE ,VB染色法观察 3 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 (正常肺动脉压组 9例 ,肺动脉高压组 9例 ,严重肺动脉高压组 12例 )肺血管病理变化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肌型动脉中层厚度指数 (MT/R)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测定肺血流动力学指标 :平均肺动脉压 (PAPm)、肺动脉楔压 (PWP)、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结果 所有病例都可见不同程度肺静脉病理变化。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肺动脉变化明显 ,肺肌型动脉MT/R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严重肺动脉高压组肺肌型动脉MT/R明显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 (P <0 0 5 )。肺肌型动脉MT/R值与PWP ,PVRI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610 ,0 5 12 1,P <0 0 1)。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肺血管病理改变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有关 ,与肺血流动力学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分中西医结合阶梯系统疗法组、西医阶梯系统疗法组各22名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指标有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纵维蛋白原等。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西医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疾病患者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同时开展液体复苏临床治疗处置,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等血流动力学生理参数项目.结果: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室每搏工作指数(LVSWI),以及右心室每搏工作指数(RVSWI)均显著提高,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显著降低,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书术中液体复苏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生理指标项目发生显著改善,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普利(perindopril,Pe)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和对神经激素影响并评估其首剂低血压反应。方法25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单剂Pe4mg后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和神经激素测定。结果口服单剂Pe4mg后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全身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心脏指数、左心室心搏功能显著上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被抑制48%,并伴血浆肾素活性增加,而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2.3kPa(17mmHg)、最大降幅4kPa(30mmHg)。结论心衰患者口服单剂Pe4mg能有效抑制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产生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并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4例MODS患者经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Hospal BSM 22 SC血滤系统行床边VVHDF治疗,治疗期间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VVHDF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变化,并计算氧代谢指标。结果: VVHDF治疗6 h后心率、右心房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嵌顿压、肺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平均动脉压、体血管阻力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含量、氧输送和氧消耗均显著增加(P<0.01~P<0.001);而心脏指数、血红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含量、氧摄取率在VVHDF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VVHDF用于MODS的治疗能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氧供。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1992,9(2):106-106
<正> 通过观察30例继发于伴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硝苯吡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了解硝苯吡啶对不同严重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经舌下含化硝苯吡啶1小时后,肺动脉压、肺总阻力指数及肺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下降,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氧输送量明显增加;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但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改善不甚明显;体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