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1例青年缺血卒中患者及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40例青年健康体检自然人群作为对照,进行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缺血组TOAST病因分型按比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8%、小动脉闭塞型(SAO)28.2%、不明原因型(UND)15.5%、其它原因型(OTH)9.9%、心源性栓塞型(CE)5.6%。与中老年缺血组比较,其UND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易患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与中老年缺血性组相比,青年缺血组中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以LAA型最常见;其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4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心房颤动病史。收集患者的基线病史资料、临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出现脑卒中为重点事件,评估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患者随访2a,共58例发生脑卒中,总发生率12.55%。进一步比较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发现,脑卒中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吸烟和未抗凝治疗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2(95%CI 1.129~2.145);2.365(95%CI 1.603~3.198);2.975(95%CI 1.687~3.856);1.724(95%CI1.258~2.509)和3.667(95%CI1.974~6.702)。结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因素外,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积极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以及戒烟、正规的抗凝治疗对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4例,按照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6例和对照组88例,对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等病史,白细胞计数、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以及NIHSS评分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46例患者出现END;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史,颈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以及NIHSS评分等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到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颈动脉狭窄超过50%、NIHSS高评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END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且预后较差,因此应该积极地对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颈动脉狭窄超过50%、NIHSS高评分等EN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比较2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溶栓治疗情况、闭塞血管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AIS患者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26例AIS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取栓手术,其中发生HT 44例(HT组),未发生HT182例(非HT组),HT组房颤史占比、闭塞血管为前循环占比、取栓次数、术中替罗非班应用率、术后收缩压均高于非HT组(P<0.05或P<0.01),术前NIHSS评分低于非HT组(P<0.01)。以是否发生HT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史、闭塞血管位于前循环、取栓次数和术后收缩压为AIS患者介入取栓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史、闭塞血管位于前循环、取栓次数增加和术后收缩压升高是AIS患者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因素的AIS患者要综合评估介入取栓的利弊,实施介入取栓后要密切监护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7-08-2018-10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的首发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50例,采用HAMD评分将其分为PSD组55例和N-PSD组95例。结果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36.7%,组间比较发现女性(P=0.014,OR=1.169,95%CI 1.210~3.664)和2型糖尿病(P=0.021,OR=4.813,95%CI 2.180~7.964)为PSD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不同卒中部位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N-PSD组(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女性、2型糖尿病、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并未发现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PIS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I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在进展组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入院时血糖值、NIHS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进展组也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糖尿病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入院时血糖值高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796、1.251、3.883、P<0.05).结论 有糖尿病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值高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对于防治PIS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更是我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和医学难题。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缺失或逐步阶梯式与发病46h~2周内继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属难治性脑卒中,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12%~42%)。临床常规治疗欠佳,致残率、病死率较一般卒中高,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并为其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6—2013-05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8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98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人群,高血糖、高白细胞、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高纤维蛋白原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尿酸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记录基线尿酸水平,根据基线尿酸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比较发病14 d及发病90 d时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基线尿酸水平的增高,发病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发病1 d时好转(P0.0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90 d时,基线尿酸水平越高,患者的转归良好率越增高(P0.05),当尿酸高于289.55 mol/L,患者转归良好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尿酸水平的增高,患者发病90 d时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尿酸水平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转归越好。且当尿酸高于289.55 mol/L,患者转归良好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0例2008‐05—2013‐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00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2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 C )、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和血压水平。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入院时血糖、纤维蛋白原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入院时高血糖均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和入院时高血糖为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可通过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 715例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根据受试者有无脑卒中病史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记录其高血压史、年龄、平均动脉压、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高血压病程将受试者分为无高血压组、≤20a组和20a组3个亚组;根据平均动脉压水平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75mmHg组和165mmHg组3个亚组,采用分层单因素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病程(OR=2.934,P=0.001)、收缩压(OR=3.046,P=0.014)、舒张压(OR=2.384,P=0.000)、平均动脉压(OR=1.879,P=4.273),年龄(OR=1.352,P=0.001),性别(OR=5.934,P=0.023)显著相关;高血压病程与脑卒中的分析中,患者的高血压史越长,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大(P0.05);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脑卒中的分析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越高,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年龄、性别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程越长、平均动脉压越大,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大,需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发病后的治疗康复不甚理想,因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尤为重要.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就要深入研究其危险因素,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采用中勤世帝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缺血性脑组卒中患者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改善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4):256-256,F003
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高血压病、糖耐量异常、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吸烟、 血脂(特别是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和年龄老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临床实践也已证明, 控制和通过有效治疗纠正其中一些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 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经仔细分析仍不能查清其脑血管病变的原因, 由此可见, 可能仍存在一些我们目前尚未认识的其他危险因素. 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入选患者均行头颅MRI及颈内血管超声检查,记录血压、血糖、体温,分析2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动脉硬化发病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入组的120例患者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9例(24.2%),进展组中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远高于非进展组,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侧脑室体旁以及分水岭梗死可能更容易出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45例)和无CMB组(5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既往脑卒中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脑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分别为1.066、2.861、0.106,P均0.05)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的发生与年龄、卒中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压病患者除了血压高之外,还同时存在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激活、白细胞激活等异常,这些因素都与血栓形成有关,使得高血压病患者容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CMBs组(n=36)和无CMBs组(n=48),通过头颅MRI检查对颅内CMBs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级,并结合其详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糖尿病疾病史、高血压疾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脑白质疏松(LA)的程度,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血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单因素分析筛选CMBs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将筛出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Spearman轶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